馮嬌娥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育活動中,一直以來閱讀都是十分關鍵的一環,六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培育其思維能力,這樣才可以讓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變得更高。所以,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師務必要意識到思維導圖對于思維的引領性作用,將思維導圖與閱讀教學相互融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來輔助閱讀,增強思維能力,實現以“思”為導,依“圖”立維。基于此,本文圍繞小學語文閱讀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期間思維導圖的運用展開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思維能力;培養
基于實際經驗,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育之中,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有效地培育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快速理清文章閱讀思路,形成閱讀框架,繼而深入了解其中的意義與情感。在小學六年級閱讀活動開展中,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積極地運用思維導圖,以此提升學生閱讀思維能力以及增強他們的閱讀理解與歸納能力,最終推動學生綜合閱讀素養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
為了更好地實現以思為導、依圖立維,那么教師首先就需要明晰在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期間,小學生思維能力培育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的關鍵意義,這樣才可以更有動力去尋找與探索思維導圖的運用路徑。通過整合以往經驗,能夠察覺到其中的意義展現在如下兩方面: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習自主性。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期間,很多教師往往會過于追求規范性,授課活動的設計欠缺靈活性及包容性。而思維導圖可以改變小學生按部就班的閱讀思維,從想象力及創造力出發,重塑對語文閱讀的認知,為學生創造相對自由寬松的閱讀空間,有益于培育他們靈活多元的語文思維,激發他們對于新鮮事物的探究欲望,繼而激發閱讀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可以協助學生構建閱讀體系。語文科目中的內容可謂是豐富多彩,如果以單一知識點為主導來讓學生進行閱讀,就會使學生難以有效捕捉文本的要點,容易在閱讀期間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呈現碎片化及片面化等問題。而思維導圖的運用有效地打破了這一教學局限,在閱讀期間通過關鍵詞來將各個部分聯系在一起,構建出閱讀體系,促使學生建立整體認知,最終提升思維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中通過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路徑
(一)利用思維導圖推動小組教學
現如今,小組合作式的教學形式受到了教師的青睞,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因此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推動小組教學,引領小學生以組內合作學習的方式自行閱讀課文,并探究其中的主題思想及故事線索,讓學生在嘗試創作、修改、鞏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情感思想。例如教授小學語文(部編版)《北京的春節》時,首先在上課伊始,教師應當提出思維導圖制作期間的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出現偏差;其次由教師進行分組并要求學生組內共同完成閱讀,總結關于本課的故事及歷史元素;最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繪制思維導圖。在學生的組內閱讀期間,要從文章的開始、彩排、結束等幾方面內容展開,思考這些關鍵詞背后的故事內容,此時,教師還可以播放南方與北方春節的差異,讓學生在視頻中進一步了解關于北京春節的特征,然后完成閱讀并在小組中發表自己的言論,隨后總結這些關鍵部分,與組內其他學生交互思維,在此過程中完善思維導圖,完成課程的體驗與學習,如此一來,就能夠讓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閱讀學習來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二)借助思維導圖創建探索情景
如想要在閱讀教學期間進一步培育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那么就需要讓他們完成課程內容的探索。故此,教師應該借助思維導圖創建優質的閱讀學習情景,讓學生能夠快速明白課文的知識脈絡,繼而完善、創新自己的思維導圖框架。詳細來說,教師可以羅列關于課文的大體框架模型,然后以此來引領學生在特定情景中進行思考與探索,從而掌握與本課相關的情景資料,最終增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授小學語文(部編版)《少年閏土》時,在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形式展現少年閏土捕猹時的情景,以此來點燃學生的探索欲望。緊接著,在PPT中展現本課的思維導圖框架,要求學生找到關聯性的故事內容,以便讓學生聯想到與課文相關的畫面并展開探索。例如有的學生在探討作者筆下閏土故事時,在思維導圖中分別寫出了:看到刺猹、雪地里捕鳥等故事。然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出關聯性的探索問題,指引小學生思考此時閏土的形象和中年時期的差異,從而在探索中發現兩個時期閏土形象的變化,激發自己的深度思考,最后由學生再次展開閱讀,由自己來完善課前所提出的思維導圖,同時要求學生進行對比,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提升思維能力。
(三)通過思維導圖培養創新意識
在小學時期的學生具有創新意識之后,那么就可以說明他們的思維能力已經得到很好的提升,所以教師也應該通過思維導圖來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詳細來說,可以在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講解思維導圖的制作技巧,通過具體案例的引導,讓學生逐漸形成完善的創新思維意識形態,以便讓他們根據樹狀圖的邏輯進行擴充,掌握思維導圖中的線條及其分支內容。例如教授小學語文(部編版)《匆匆》時,在一開始教師就應當說明思維導圖的制作細節,即擁有關鍵圖、線條、詞條等信息,而不同的線條及詞條表示中需進行必要的區分。然后在引領學生展開思維導圖的制作期間,教師也應當要求學生使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記,連接思維導圖的各個區域、各個層級,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自己對思維導圖的制作形式做出進一步的創新,從而培育他們的思維能力。比方說,在思維導圖之中有:我做了什么、日子溜走的方式、修辭手法、朱自清及代表作品等導圖分支,而這些分支也正是閱讀教學的關鍵點,此時通過讓學生自行建立思維導圖,使用自己的話語對文章中的內容做出闡述,可逐漸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思維能力。最后,教師還應當總結本篇文章在閱讀期間的難點及重點,讓學生意識到“時光一去不復返”思想在文章的體現,掌握日子稍縱即逝的特點,以此突顯出作者對時光匆匆流逝的惋惜情緒。總之,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白思維導圖中線條的使用方式及表現方式,還能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完成創新,掌握如何展現出美觀的線條框架,以此開發出學生的想象思維意識,理清關鍵詞、關鍵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提升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總體品質。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多采用思維導圖來理解文章結構,使學生將制作思維導圖發展為一種學習習慣,從而逐漸培育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時期的語文閱讀教育而言,六年級的文章已經有一定的繁雜性,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大段的文字、瑣碎的關鍵點和大量信息等等,若是沒有對這些信息進行科學有效的梳理,那么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會片面與混亂,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培育。而思維導圖是一種整理文章脈絡和思維結構的有效工具,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轉變閱讀教學方法,教會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輔助閱讀,從而達到培養語文思維能力的效果。所以上文對這部分內容做出了探討,以期帶來參考。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 陳玉娥.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24.
[2] 張志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 新課程研究,2020(20):120-121.
[3] 陳音璇. 用思維導圖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J]. 天津教育,2020(3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