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芯
摘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教學方式。現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用信息化的教學方法進行語文教學,小學生的思維模式與理解能力還沒完全被建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對于學生來講一直比較單一、枯燥,讓學生們難以提起興趣,所以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應該嘗試使用信息化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信息化
在小學語文這門學科中,信息化教學是指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內容結合在一起,教師在授課時,不應該讓信息化教學只留于表面,而是要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是基礎科目,對學生今后的升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將信息技術進行應用便能夠優化整體的學習過程。在使用信息化的教學方法過程中,教師應切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有效性進行充分發揮,提升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積極性。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現狀
在過去,教師只注重學生們的語文成績,不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前教師大都是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進行教育的。學生們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過程中,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產生厭學心理。教師應該優化教學方法,使用多種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工程,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
信息化教學是指將抽象的語文概念,用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方便學生們進行理解。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們創造語文情境,讓學生們在情境中學習語文,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加強對語文的理解,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教師在進行語文文章教學時,應該將學生帶到作者當時的情境下,協助學生進行語文思考,體會作者的真實感受,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青山處處埋忠骨》時,為了將學生帶入到課文中,體會文中毛澤東失去愛子后極度悲傷的感情世界,感受偉人豁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我在課前導入環節通過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播放抗美援朝的視頻資料,創造教學情境,帶學生重溫那段歷史,為學生理解文章當時的背景,感受偉人的精神世界做好鋪墊。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回顧、總結,引出文中的主題,讓學生體會到當時中國的危難情景。
2.開展探究活動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維模式雖然較弱,但是小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比較活躍,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語文問題,構建學生的語文思維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使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們自己想解決辦法,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給予學生們自己發揮的空間,加強對彼此的了解,在學習活動中,擁有豐富的學習體驗。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線上交流平臺,為學生布置合適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圍繞著任務主題來進行探究,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起QQ群、微信群、釘釘班級群等,讓學生通過這種更加及時、快捷的交流方式進行語文問題的探討,這種方式能夠打破空間的距離,讓學生及時與老師、同學進行溝通,在課下學習時遇到問題后也能夠更加輕易的得到教師的幫助,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3.拓展閱讀教學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該為學生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教師在使用信息化教學時,應該利用教學優勢,幫助學生們發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們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學生應該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例如:在教學《紅樓春趣》時,我先通過朗讀音頻的播放,使學生理解規范的朗讀方法。接著讓學生們通過閱讀、想象等策略,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同時,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拓展閱讀,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紅樓夢》其他橋段內容,讓學生們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初步學習鑒賞小說的技巧,學會運用古典小說的方法,初步品味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4.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教師在使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該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教學訓練,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
5.利用微課輔助教學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們的核心素養。比如教師可以使用微課對學生進行教學,方便學生在教師不在的時候進行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們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使用微課布置學生們的課后作業,讓作業的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化,讓學生們覺得作業并不是一種負擔,方便學生們進行語文學習。還可以利用微課為有能力的學生們進行課后拓展,提高學生們的知識面,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一個更大的提升。當然,教師在使用微課輔助教學時,應先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查閱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如此,微課的使用才是有效的。
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該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上,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生價值觀,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喜敏.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變革[J].新智慧,2019,(28):102.
[2] 張海華.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初探[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9,(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