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平平

摘要:目的:探究內瘺可視化護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120例自體動靜脈內瘺的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內瘺可視化護理,對比并發癥情況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內瘺可視化護理,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情況,值得運用。
關鍵詞:維持性血液透析;內瘺可視化護理;應用效果
前言
腎衰竭終末期又稱為尿毒癥,該階段患者腎臟功能損傷在90%以上,僅靠自身臟器功能已無法正常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及各種雜質,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1]。臨床治療該疾病多采用人工腎臟替代療法,血液透析便是較常用的替代治療方式,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離不開穩定的血液通路,血液通路又分為臨時、半永久、永久性三類,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永久性血液通路,即動靜脈內瘺(AVF)[2]。AVF建立后并發癥情況與維護質量有關,有效的護理可提高AVF質量降低并發癥,本次研究則采用內瘺可視化護理進行干預,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AVF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60人一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為39-75歲,平均年齡為(44.31±1.64),患者AVF術后時間為8-12周, AVF術后平均時間為(8.01±0.31)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為42-78歲,平均年齡為(45.42±1.85)歲,患者AVF術后時間為7-12周,AVF術后平均時間為(8.53±0.27)周。將所有患者年齡、性別、AVF術后時間等資料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參與者均自愿參與。
1.2方法
所有患者經隨機分組后,按組別不同采用不同護理方案干預,詳情如下:
對照組:該組別所有患者采用常規穿刺及護理,每月定期對患者培訓,內容包含內瘺功能異常、日常維護、內瘺功能鍛煉等。護理人員行內瘺穿刺前需進行診斷,據患者血管走向以適當角度穿刺。透析過程中對血流量、血栓、靜脈壓等進行記錄。
觀察組:該組別所有患者采用內瘺可視化護理,詳情如下:
預約準備:可在透析前邀約患者至我院,了解內瘺可視化護理具體方案及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簽訂方案同意書。
檢查血管:利用超聲檢查了解患者血管走向、血栓、靜脈瘤、血管狹窄情況及深淺度,同時對患者血液流量進行檢測,并予以記錄。
繪制走向圖:據患者數據繪制其血管走向圖,對血栓部位、狹窄部位、分支處、相鄰血管處進行標記。
擬定方案:據患者血管走向圖,標記好穿刺區域及角度、深度等,穿刺點可設定為3至6個,動(A,B,C)靜(1,2,3)脈各三個穿刺點,首次穿刺可使用A和1,據相應排序合理使用穿刺點,同時對患者個性數據均記錄在冊,歸納成檔。
可視化護理:護理人員行內瘺穿刺前,應熟悉患者檔案及穿刺計劃,按照患者穿刺計劃中的穿刺位置、深度、角度等進行實際操作,對存在特殊情況的患者予以記錄。同時可以采用超聲儀器觀察穿刺過程,若出現穿刺并發癥或其他意外情況,及時處理。
檢查與評估:定期對患者內瘺情況進行檢查,可每三個月一次,其檢測內容包含內瘺實際流量、內瘺自然流量、心排血量、心臟指數、內瘺再循環率等,若出現特殊情況,可提高其檢查頻率,保證內瘺的質量。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對象經不同護理干預后,對比其并發癥情況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 ×1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經處理后,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分析對比,計數資料以[n,(%)]表示,結果用卡方進行檢測,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2.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人數為37人,成功率為92.5%,所有患者中僅出現1例內瘺堵塞,并發癥發生率為2.5%;對照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人數為30人,成功率為75%,其中出現內瘺感染3例,內瘺狹窄2例,內瘺堵塞2例,血管硬結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對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結果顯示(x2=11.251,P=0.001),對比并發癥發生率,結果顯示(x2=15.337,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療尿毒癥的常用方法,血液透析的順利完成離不開穩定的血管通路,自體動靜脈內瘺是較常用的血管通路,內瘺具有安全、不易感染、血流量充足、利于穿刺等優點。AVF建立穩定血管通路的同時并發癥情況較為嚴重,如血栓、血流量不足、內瘺感染、動脈瘤、內瘺功能喪失等,上述并發癥均可影響內瘺的正常使用,從而降低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有研究表明科學有效的內瘺護理,可降低并發癥幾率,保證內瘺的質量。
內瘺可視化護理采用超聲設備,對患者內瘺狀況進行觀察,該護理方法可提高護理人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時還可詳細了解到患者內瘺血管硬塊、內瘺堵塞、感染、狹窄等情況,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從而保證患者內瘺的正常使用。本次研究則采用該護理模式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明顯多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維持性血液透析采用內瘺可視化護理干預,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情況,是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1]陶敏茜,蔡潔,吳佳妮.內瘺可視化護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21):1997-1998+2004.
[2]張彩霞.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8):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