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利寧 許瓊(通訊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針對小兒腦癱患者應用康復護理對其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醫院收治小兒腦癱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 拋硬幣法分設對照組(常規護理,n=46),研究組(康復護理,n=46),比較兩組生活質量。結果:研究組多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結論:針對小兒腦癱患者,康復護理的運用可提升其生活質量,可推廣。
關鍵詞:康復護理;小兒腦癱;患兒;生活質量;訓練
小兒腦癱是指受孕后1個月胎兒于子宮體內發生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征所致的腦發育異常癥狀。該癥狀的存在將導致小兒出現智力、認知、語言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對小兒生活質量及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有學者提出將康復護理應用于小兒腦癱護理中,可利于改善小兒的生活質量[1]。對此,特選擇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醫院收治小兒腦癱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開展研究,具有內容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資料
選擇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醫院收治小兒腦癱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拋硬幣法分設組別。兩組中共含男性患兒52例,女性患兒40例;年齡6個月-4歲,均值(2.37±0.39)歲。兩組對象資料比較,數據比較無意義(P>0.05),提示可于后文行統計學分析。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開展低頻電脈沖重復顱磁刺激治療。治療時間持續3個月。但兩組患者康復護理方案有所差別。
1.2.1 對照組 ?給予46例對照組患兒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心理干預強化、患兒護理支持、藥物使用注意事項宣教等內容。
1.2.2 研究組 ?給予46例研究組患兒康復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1)健康宣教:向患兒家屬發放《腦癱知識宣教》手冊,并口頭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2)心理支持:部分腦癱患兒在情感體驗維度存在障礙,因此護理人員在與患兒交流時,應語氣溫柔,以大姐姐的身份與患兒溝通,取得其人心,使其能安靜地接受林場操作,弱化其負面情緒表達水平;(3)飲食干預:針對尚處于哺乳期的小兒,應囑咐其母親多服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類易消化類食物;針對喂養困難小兒,需在掌握正確進食干預后,方可展開訓練;(4)智力干預:與患兒做游戲,如找玩具、識別色彩等,旨在提升患兒觸覺、視覺及聽覺發展;(5)言語干預:借助圖文并茂的畫冊,鼓勵小兒模仿其中人物說話,讓患兒做發聲訓練;(6)運動干預及作業訓練:指導患兒多接觸更多的人事物,并能通過實物辨認、復述訓練及聽聲指圖的形式,強化自身認知功能水平。
1.3 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借助兒童生活質量評價量表,評估患者在生理、角色、情感、社交四大維度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0-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
1.4統計學評析
借助PEMS 3.2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顯著性水準α=0.05。
2.結果
2.1 生活質量
研究組多維度生活質量得分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表1為詳情。
3、討論
臨床認為通過強化小兒腦癱患者康復護理支持力度,可促進小兒生活質量提升[2]。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互驗證:結果顯示,研究組多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分析原因如下:研究組護理措施中的綜合護理措施,可提升患兒家屬對康復知識、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飲食干預能夠滿足患兒康復過程中對能量、機體成長的需求[3]。智力干預能夠引導并開發患兒觸覺、聽覺、視覺、認知能力提升;言語訓練能夠恢復患兒言語功能、運動及作業訓練能夠提升患兒的執行度,促進患兒日常生活能力提升[4]。
綜上,針對小兒腦癱患者,康復護理的運用可提升其生活質量,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韓珊珊. 康復護理干預對小兒腦癱患兒的應用效果及生活質量影響評價[J]. 特別健康,2020(23):183.
[2] 高艷新. 康復訓練聯合護理干預措施對腦癱患兒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8):199-201.
[3] 王娟,楊冬梅. 整體護理結合引導式教育對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2):112-114,118.
[4] 姚榮云. 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干預對腦癱患兒護理質量與 生活質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8):2473-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