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在重癥肺炎小兒患者護理中發揮的護理價值。方法:可通過隨機選擇研究對象,進行對照試驗的方法開展,如選擇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2月診治的重癥肺炎小兒患者88例進行護理分析,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觀察組應用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小兒患者的恢復效果、體溫恢復時間和護理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小兒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數據對比P<0.05;觀察組小兒患者體溫好轉時間少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重癥肺炎小兒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可顯著緩解小兒患者的發病癥狀,提高護理質量,取得積極的護理價值,值得應用。
關鍵詞:護理程序;整體護理;小兒重癥;肺炎;應用效果
肺炎是臨床上的呼吸系統炎性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發熱和喘息等,若治療延誤對小兒患者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均造成嚴重影響,進而演變成重癥肺炎。由于重癥肺炎的治療周期較長,常規抗生素、吸痰等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需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谧o理程序的整體護理是臨床護理新模式,可保證護理質量,促進小兒患者疾病早期康復。本文研究分析整體護理應用在重癥肺炎護理中發揮的價值,探究對護理質量產生的影響,總結如下。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抽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診治的88例重癥肺炎小兒患者進行護理。小兒患者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為重癥肺炎,帶有咳嗽、發熱及其他并癥狀,部分小兒患者合并腹瀉、呼吸困難和嘔吐癥狀等。小兒患者意識清楚,同意參與本次護理研究,全程配合。排除標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腫瘤疾病、意識障礙、中途退出等。隨機將小兒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患兒年齡在1~3歲之間;對照組:男22例,女22例;年齡在1~4歲之間,小兒患者的年齡、性別相比較,P<0.05。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關注小兒患者的生命體征,遵照醫囑給予抗生素藥物治療等,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導等。針對小兒患者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以及癥狀消失時間進行詳細觀察。顯效:小兒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心率恢復到正常范圍;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心率基本恢復正常范圍;無效:臨床癥狀未出現顯著改善,甚至出現加重現象,心率未產生顯著變化。護理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2.2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實施方法如下:①環境護理。護理人員要保持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將室內溫溫度控制在23℃左右,空氣濕度控制在60%左右。定期通風消毒,保持室內安靜,使小兒患者有良好的休息。②心理護理。小兒患者對自己疾病認知不足,或擔憂疾病治療效果,易產生較大心理壓力,表現出焦慮、抑郁等情緒,不利于疾病康復。護理人員要耐心與小兒患者溝通,采用小兒患者易懂的語言進行健康宣講,增加小兒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在溝通中把握小兒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性進行疏導。鼓勵小兒患者傾訴內心的壓力,正確疏導不良情緒,保持情緒愉快,配合護理工作。③生活指導。小兒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需合理安排飲食,選擇高營養、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補充水分,良好睡眠,增強機體免疫力。定期更換小兒患者的衣服,避免小兒患者服藥后出汗污染衣物。保持小兒患者口腔清潔,避免細菌滋生。④呼吸道護理。小兒患者發病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為了避免痰液淤積在呼吸道中,需要定期進行排痰護理。針對呼吸道清除能力較弱小兒患者,護理人員要協助小兒患者排痰,正確拍打小兒患者背部,選擇合適體位,促進排痰。若小兒患者無法主動排出痰液,需進行吸痰操作。小兒患者取仰臥位,采用一次性吸痰工具將口腔和鼻腔中的痰液吸出。注意控制吸痰時間,護理操作要輕柔,避免出現不適感。針對痰液粘稠的小兒患者可配合霧化吸入,輔助排痰。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護理分析所涉及的數據選擇軟件包SPSS21.0來分析與檢驗,并對組間差異進行對比,用( )記錄計量資料,t法檢驗差異;計數資料:(n,%)記錄計數自理,X2 法檢驗差異,只有當P<0.05時可認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護理效果評價
2.1護理效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小兒患者護理顯著28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小兒患者護理顯著16例,有效19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9.55%,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X2=16.03,P<0.05.
2.2體溫恢復正常
觀察組小兒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2.8±0.3)d,對照組小兒患者體溫恢復時間為(5.2±0.8)d,t=19.13,P<0.05,觀察組小兒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所需時間短。
2.3護理質量
觀察組小兒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為(94.24±1.48)分,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為(84.09±1.26)分,觀察組小兒患者護理質量高于對照組,t=22.19,P<0.05。
3討論
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相比常規護理具有專業性、規范性、全面性等優勢,可改善小兒患者預后。在本次整體護理中,通過環境護理、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和呼吸道等護理措施的應用,小兒患者發病癥狀顯著好轉。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的整體護理,具有全面、系統、專業性的特點,為小兒患者提供心理、日常生活、環境以及呼吸道的護理,大大激發出小兒患者的主動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便于多項護理工作正常開展,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10]。重癥肺炎護理當中應用整體護理,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小兒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增強小兒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縮短小兒患者緩解癥狀的時間。
結合數據分析可見,觀察組小兒患者應用整體護理,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小兒患者的恢復效果好,體溫恢復正常所需時間短,護理質量評分高,各項數據與對照組比較后P<0.05,證實整體護理在重癥肺炎小兒護理中發揮的價值。
綜上,整體護理可促進小兒患者疾病好轉,臨床癥狀恢復快,護理質量高,取得了積極的護理價值。
參考文獻:
[1]朱舒丹.小兒重癥肺炎患兒實施整體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0,7(33):73+78.
[2]莊緒云,于世花.整體護理在小兒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ICU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