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洋 李妮俊 康文娟 鄒芝晴 鄺浩洋 楊懿鑫
摘要:本文寫作旨在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康復治療形式的創新和普及。通過查閱資料,對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不同工作的人進行調研訪談、問卷采集,了解中國康復治療形式的現狀,再進一步對比西方康復醫學傳入中國后的發展變化,分析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為康復醫學提供的發展優勢以及中國社會對康復醫學的新需求,結合融媒體時代傳媒的發展,綜合康復治療師及其他專業人士的意見,探索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康復治療形式,以互聯網為載體,結合中西方康復治療的優勢,并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充分考慮社會需求、人群特點等,讓康復治療形式大眾化、便捷化、生活化,使之更具有中國特色,彰顯中國風范。
關鍵詞:新時代、康復治療形式、創新及普及。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醫療進步,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殘疾人數為4416萬人, 老年殘疾人占老年人口的24.43%[1],老齡化的社會現狀對于康復治療的需求不斷擴大,但我國康復治療學專業開設的較晚,現在還存在著很多有待發展進步的地方。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發并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要求“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2],這就對康復治療人才建設以及康復治療形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契合中國國情,努力思考如何解決現存問題。這就要求康復醫學從業者及相關人士對我國現行康復治療形式進行創新,并結合當下時代熱點進行推廣普及。
一、中國現行康復治療形式分析
(一)康復治療形式起步晚發展慢
現代康復醫學的發展始自于兩次世界大戰,最早的康復機構于1917年在美國陸軍成立。但直到1982年,康復醫學學科才開始在中國萌芽,由于中國的康復事業起步慢,目前大部分綜合醫院的康復醫學科都是照搬西方的康復模式,缺乏中國本土運營經驗,康復治療以西方模式為主,教學模式從西方引進,未能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康復治療形式。在這種背景之下,所產生的本土康復治療專家甚少,康復醫學學科建設滯后,一方面造成了我國康復醫學落后于西方,另一方面也讓大眾對康復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二)康復鏈條結構不合理
目前地方康復醫療鏈條跟不上大城市康復醫療的發展,各大康復醫療體系缺乏統一的質控系統,缺乏統一的病歷模式,自我規范程度低,未來的康復要確立自身定位,推動分級診療,實現疾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大醫院的康復科屬于單一結構,資源分享途徑缺乏,鏈條形成困難。在老齡化日趨擴大的形勢下、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康復鏈條的發展正呈現良好改善的局面,但康復工作量增大,床位嚴重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存在亟需改善。
二、新時代康復醫學發展的機遇與困境
進入新時代,目前康復治療的發展還處于一個相對的上升期,但發展之路仍有不少阻礙。
(一)新時代康復醫學的新發展機遇
走入新時代,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康復醫院紛紛設立重癥康復單元,以求實時對接大型綜合醫院ICU流轉患者,并建立了多個社區康復站點,打造完善的“康復聯合體”,聯合醫院,彌補短板,實現雙贏。尤其是像QIH蝶和科技這樣的康復機器人的引入,為康復患者帶來了福音,同時也助于醫護人員的診療。互聯網和設備技術的結合,使得管理效率顯著提高。這樣的結合形式更有利于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
(二)康復發展之路存在阻擾
以郴州市五蓋山鄉鎮衛生院為例,該衛生院目前發展落后,雖配備有中醫特色理療室但其所開展的項目十分有限,幾乎沒有康復治療。僅有的康復器械卻沒發揮它的作用,康復治療專業人士更是沒有。衛生院所招納的醫生幾乎以全科醫生為主。開設床位僅十余張,鄉村衛生院床位配備基本如此。這些限制因素對醫護人員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尤其是對處在發展起步期的康復治療專業考驗相當的高。隨后又到長沙市樂動運動康復中心考察學習,與郴州市五蓋山鄉鎮衛生院進行對比調查,作為湖南省首家專業運動損傷康復機構,其設施配備齊全、人才專業。治療手法以理療、運動療法、針灸推拿等為主。面向的人群比較的廣泛,服務的項目主要為運動損傷康復、術后康復、綜藝節目以及演唱會防護工作。
三、關于未來中國特色康復治療創新與普及形式的探索
新時代的到來對我們的康復治療形式提出了很大的考驗,如何將康復治療快速發展,這需要融入時代和中國特色等元素,縮小地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差距,需要我們思考如何提高人們的康復意識、轉變人們對康復治療的看法,加強地區聯系,創造一種新的康復治療形式滿足人們需求,同樣需要將中國傳統的康復治療形式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將中國特色的康復治療形式推廣發展。
融合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優良特點
中國傳統康復醫學具有便捷、節費的特點,它不僅有完整獨特的理論,也有各種行之有效、簡便易行的療法。例如傳統體育康復法和針灸、推拿、拔罐等治療手段。此外,中國傳統康復治療也注重預防為主、內外結合的形式,對促進病體的康復具有重要作用。而現代康復醫學的康復療法主要以物理因子治療、運動療法和作業療法為主,具有一套科學的評估方法,并需配合專業的機器器械進行康復,它大大提高了康復的效率,但同時也也對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結語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我國傳統醫學文化特色,并且結合我國國情將針灸、推拿等中醫手段與現代康復治療相結合,形成中國特色康復治療形式。隨著中國四個現代化與兩個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康復醫學必然會得到重視與發展,比起歐美我國具有豐富的祖國醫學手段,如氣功、針灸、按摩、武術和中藥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中國特色康復治療形式推廣及應用,必將有利于四個現代化的建設以及造福人類。”[4]現階段,社會壓力大導致我國社會群體亞健康趨勢明顯,且由于人民對康復的認識不足,對康復治療進行大力普及能有效地增強人民的康復意識。對此我們要對中國康復治療進行創新改革,實現中國康復治療形式的特色中國化,使康復治療大眾化、生活化、便捷化,讓康復治療走進生活,讓更多人接觸到康復治療,將能打造更好的醫療環境。
參考文獻:
[1]杜鵬,楊慧.中國老年殘疾人口狀況與康復需求[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8(03):262-265.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6(32):5-20.
基金項目:湘南學院2020年度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序號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