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賢平 鄭磊 金湖根
摘? 要:課程思政在高校各專業課程教學中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少課程也在此方面進行了非常深入的實踐研究,有的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各自為戰”現象,即沒有從專業視角對課程思政進行整體性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沒有形成協同效應。文章通過研究支撐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相關文獻和文件,從專業頂層一體化梳理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確定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原則、步驟,明確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的主要類型和挖掘重點,進而根據專業特點從整體上完成課程思政的設計,使各專業課程形成協同效應,形成較好的“專業思政”育人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政教育元素;高職;市場營銷;挖掘
中圖分類號:G715.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2-0156-04
為不斷加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營銷專業在推進課程思政方面進行了積極實踐與探索,從專業角度對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系統性地進行統一梳理與挖掘,充分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高職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依據
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是指非思政課程教學中蘊含的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的那些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德育教育具體內容。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主要可根據的中央相關文件有: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二、高職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原則
(一)課程思政教育元素要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
高校應結合教育部專業教學標準和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目標,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或“大而全”,更不能主觀臆斷、憑空編造,要以課程思政目標指導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和哲學思想要始終貫穿于人才培養的素質目標,做到魂聚不散,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
(二)課程思政教育元素要與專業屬性相契合
不同專業面向不同的產業、行業和崗位,不同的行業、產業有不同的發展歷史和背景,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專業知識、技術和專業倫理側重點,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要與專業知識、能力培養的特點相一致,達到春風化雨的育人效果[2]。
(三)課程思政教育元素要與課程內容相融合
每門課程有其各自的知識圖譜、原理或技術,也有各自不同的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與課程特點相一致,使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從本課程中自然長出,與專業知識、專業精神相得益彰、合而為一,彰顯課程思政教學潤物無聲的效果[3]。
三、高職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步驟
(一)明確專業定位
專業定位是面向社會發展、產業變遷、人民期盼而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是專業課程思政挖掘的主要依據,人才培養的價值引領目標決定了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方向。
(二)確定專業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
高校應根據課程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的價值引領目標,結合課程特點,從專業素養和基本素養兩個角度,確定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
(三)梳理課程知識點、技能點,形成課程基本結構
高校應根據課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育人目標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要求,按學科體系或認知過程、工作流程、崗位任務、學習情境等形式,形成課程知識、能力圖譜結構的基本架構。
(四)挖掘課程蘊含的課程思政教育元素
高校應根據課程的知識、能力框架,從專業歷史、現實、個人三個維度,激活(或嵌入)課程思政元素。專業的歷史維度主要從專業思想、專業成果、專業名人(名匠、能手)提煉具有思政特色的專業特征、專業要求和專業精神;現實維度主要關注國內外專業相關政策、產業現狀以及與專業相關的熱點事件,對新時代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事跡,提煉其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育;個人維度主要可以從教師或學生的個人經歷以及對事件的感悟、看法中提煉思政元素。
(五)形成課程思政教育元素圖譜
高校應明確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點、能力培養的對應關系,并進行歸納分類,以表格或示圖等形式,形成課程思政元素圖譜。
四、高職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主要類型和挖掘重點
(一)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的主要類型
專業課程思政教育主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4]。因此,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可以從以下七類入手:第一類是政治認同,主要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思想的浙江實踐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第二類是家國情懷,主要包括民族精神、時代精神、革命歷史、建設歷史、國家安全等方面;第三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區域(浙江)文化、中華傳統文化載體、行業發展與文化、校本文化等方面;第四類人生三觀,主要包括世界觀、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第五類是道德修養,主要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方面;第六類是法律素養,主要包括法律意識、憲法、經濟法、社會法、專業法規與專業倫理等方面;第七類是身心健康,主要包括身體健康、人格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人格修養等方面。2827F5D8-C1DA-4E93-8FD2-46ABC46B9726
(二)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重點
高校要從課程所涉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角度,介紹中國財經商貿行業改革發展、當前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等改革歷程和改革成就,幫助學生了解綠色經濟、“一帶一路”倡議、美麗中國、安全中國、依法治國方略等一系列方針政策,讓學生了解中國國情,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同感,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展示中國商貿、中國故事,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命感、認同感,培養學生胸懷祖國、面向世界的情懷和價值觀,理解中國的大國擔當和大國自信,使學生樹立包容合作的貿易觀和義利觀;幫助學生了解經濟規律、市場規則、行業法律法規,引導學生敬畏市場、敬畏法律,樹立風險意識、法治思維;弘揚律己修身、誠實守信、天下為公、自強不息等中華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 關注現實問題,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樹立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培養學生科學規范的工作方法和嚴謹治學的態度;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創業能力[5]。
五、高職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的應用
(一)高職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應用的校本實踐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方面做了多輪探索與實踐,在專業頂層設計上對課程思政進行了一體化設計與構建,對每門核心課的思政育人目標進行了梳理,在最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得到了全新的體現,在思政育人路徑上很好地落實了學校要求的“八進”做法(德育教育元素進培方案、進課堂、進教材、進考試、進作業、進課標、進實訓、進授課計劃)。
1. 重新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指引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專業課程體系、思政理論系列課程、課程思政、勞動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三創”實踐活動等教學教育活動增強市場營銷專業師生下述文化價值認同:(1)求真、向善、尋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傳承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崇尚勞動,精益求精。(2)國潮品牌與中國自信。教育學生認知“國潮”熱背后不僅是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國情懷、中國自信的彰顯,增強其文化認同、愛國情懷。(3)綠色營銷與社會擔當。引導學生認知市場營銷活動要考慮自然生態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滲透綠色發展觀,具備全局意識,樹立擔當精神,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4)營銷倫理與職業道德。啟發學生重視營銷倫理的熏陶,樹立公平交易、誠信經營、顧客至上等正確的營銷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觀。
2. 營銷專業課程育人目標重構
以該校營銷專業核心課程為例,專業頂層對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進行了統一設計,進一步明晰了不同課程的思政教育目標,達到同向同行,真正實現同向同行效果。
(1)市場營銷學
該課程面向現代商貿服務業和數字商務產業的銷售類、市場類、客服類等營銷崗位,以智慧家居應用型和鄉村振興產業服務型崗位為核心導向,引入前沿的數字營銷概念和技能,按照線下/線上產品營銷方案制定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理論知識達到營銷策劃類崗位的基本要求,操作上能根據設定的目標制訂市場營銷整體活動方案,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增強中國品牌自信,通過滿足消費者需求來實現自我價值。
(2)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
該課程面向現代商貿服務業和數字商務產業的銷售和營銷管理類崗位,培養以智慧家居應用型和鄉村振興事業服務型為核心的銷售和營銷管理類各崗位共需的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充分利用所學數字化營銷技術滿足消費者需求,造福鄉梓、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課程教學中遵循理論來自實踐的原則,培養學生調查方案設計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報告撰寫能力。
(3)數字營銷應用技術
該課程面向現代商貿服務和數字商務產業的營銷崗位群,立足寧波經濟數字化改革要求,滿足傳統營銷模式向數字營銷模式發展趨勢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使學生通過數字營銷技術應用(中級)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實踐,了解和掌握搜索排名優化、搜索競價營銷、推薦引擎營銷等核心技能,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感與行為能力,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價值觀念,培養綠色營銷意識和民族精神。
(4)全渠道推廣
該課程以培養現代商貿服務業和數字商務產業崗位應用型人才為目的,使學生掌握以智慧家居應用型和鄉村振興產業服務型崗位為導向的全渠道運營的理念和方法。課程將結合多家企業的經典案例和線下實戰,帶領學生探索智慧家居產業和鄉村振興產業方面的全渠道推廣策略,引導學生樹立新時代背景下正確的勞動觀和職業觀,為接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而奮斗。
(5)數字化客戶服務與管理
該課程面向現代商貿服務業和數字商務產業的銷售和營銷管理類崗位,培養智慧家居應用型和鄉村振興產業服務型崗位必備素養、知識和技能。該課程以誠信經營、顧客至上、勞動光榮為理念,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宗旨,掌握數字客戶服務的典型流程和話術,能結合智能客服功能達到精準服務、有效維護大客戶關系、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培養客戶忠誠度,利用CRM軟件進行客戶大數據分析等;通過奧克斯真題真做項目,訓練客戶服務的實用技巧,為企業提供增值性銷售服務。
(二)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應用
以營銷專業核心課程市場營銷學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應用為例,該課程主要承擔的是專業人才的營銷基礎認知培養與訓練。該課程以老國貨品牌重塑形象實現“老樹發新芽”和“意氣風發”的新銳品牌“國貨潮”為思政線索,具體在教學改革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傳統文化(傳統優勢文化提升品牌內涵),即分享國貨老品牌甚至老字號,對其重塑形象,實現“老樹發新芽”,比如百雀羚、云南白藥……;2. 政策方針(黨的政策方針造就時代機遇),即分享國貨企業創業歷程,深入探討其中的市場機會,比如長虹、TCL……;3.四個自信(文化的不自信導致品牌命名西化),即國產品牌的高端化產品越來越突出,國貨正當潮,新銳品牌不斷崛起,比如海爾的卡薩帝;4. 制度優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激發市場活力),即新銳品牌的不斷涌現,很多甚至參與了國際化競爭,比如抖音;5.理想信念(個人職業規劃的積極意義),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成功企業的歷程進行解析,明白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比如娃哈哈;6. 敬業誠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的體現),即分析國內企業營銷失敗案例,總結失敗原因;7. 愛國情懷(市場競爭不僅僅是商業行為),即以外資品牌占主導,到現在國貨潮的興起;8. 職業道德(引入企業導師進課程、進課堂),即在專業課真題真做的基礎上,引入企業導師共同思政育人,講述企業聲音、分享職場故事。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張曉飛.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營銷專業課程思政化路徑探索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31(23):135-136.
[3] 張潛,陳艷慶. 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施路徑研究——以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為例[J].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2):75-77.
[4] 鄧永忠.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 中國儲運,2021(10):153-154.
[5] 陳海雯,楊偉柱,石娜. 支部建在團隊上,打好“黨建+專業”組合拳[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09):35-37.
(責任編輯:鄒宇銘)2827F5D8-C1DA-4E93-8FD2-46ABC46B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