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慧敏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也要發生一定的改變,教師也要從建瓊學生的課業負擔角度來進行探析,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愉快、高效的課堂。微課是信息化發展的產物也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借助雙減的理念,將微課與雙減進行結合營造出適合小學生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微課
微課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通過短視頻的形式來為學生展示教學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與吸收。語文的教學不僅存在著大量的理性知識,業報含了對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影響。因此很多學生認為語文學習來亞歷山大,為了落實雙加政策,微課的加入就能夠為學生將課本當中的內容直觀的展現出來,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感知。
一、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入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性格就較為活潑,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希望自己的每一次學習都是語種不同的,在雙減的背景下要求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感受,從學生的角度入手開展教學。所以,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足夠的學習動力才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而微課的出現就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微課是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的,而對于學生來說,本身視頻就很有趣味性,這樣學生在通過微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充分通過微課來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加上微課視頻的時間較短,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也能夠充分的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微課的設計過程中也可以在其中加入很多小技巧,能夠更好的減輕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存在的內心壓力。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入的策略
1.觸發興奮點,用微課創設情境
語文是一門充滿生活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學生對知識的切身體驗,才能夠使學生整整意義上融入到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注重情境的創設,從而突破與問與學生現實生活與學生的感性體驗之間的隔閡,讓學生與語文知識產生共鳴。從而通過這樣的形式出發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能夠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來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進而將雙減的理念在課堂當中進行落實。
例如在進行《在牛肚子里旅行》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想象出牛肚子里是什么樣子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來為學生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展示出紅頭被牛連草一起卷進嘴里的情形,學生通過微課的觀看,發現雖然牛把草吃到了嘴里,但是牛是需要反芻來進行再次咀嚼的。隨著青頭滑落到牛的胃里,微課也轉換鏡頭,展現出牛的四個胃的結構。并且簡單為學生解釋每個胃的作用。然后再跳回到課本當中,展示紅頭從第一個胃到第二個為的過程,以及從第二個胃回到牛嘴中。學生在微課觀看的過程中就能夠轉變自己的角色,將自己當做“紅頭”,從而“真正”在牛肚子中進行一次旅行。本身文章當中的“旅行”使學生無法進行,也無法直觀看到的,但是采用微課視頻就能夠將這些原本抽象的內容,通過一種直觀的視頻形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理解文章當中的內容。將微課視頻融入到語文教學 過程中么就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活化學生的語文情感,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
2.切入疑難點,用微課提升學力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大量的知識,像生字、生詞、句型、篇章等。微課是為了突出、突破某個教學重點而設計的,也就是說,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微課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很大一部分的“疑難雜癥”,進而洛書雙減政策的核心理念。
例如在進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理解文章, 也需要學生理解旁批的作用。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的加入來為學生街IE社hi什么是旁批。首先微課中可以展示出課本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本的排版有什么不同,從而讓學生看到在這篇課文當中,旁邊會有一些小字,仿佛是在表達讀者的猜測與想法。然后微課中旁批的畫面逐漸放大,并出現旁批的字樣。然后出現旁批的作用,和批注方法,讓學生對旁批進行初步理解。最后微課當中再為學生展示出一些帶有旁批的文章,讓學生一邊閱讀文章一邊閱讀旁批,從而激發自己的思維。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清晰的認知,自己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是什么,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落實語用點,用微課指導學法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言的學習與運用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借助所學的語言表達形式來進行語言表達的嘗試,通過不斷的嘗試,從而獲得語言構建與運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激發學生對于語言的關注,侯悅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發現一些名家在語言運用構成中的“小心機”,將雙減理念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課堂之中。
例如在進行《帶刺的朋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為學生展示出本篇文章中的優美的句子,來引導學生進行賞析。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展示出下面句子:“如同無數顆顆飄香的瑪瑙晃來晃去”然后在微課中將瑪瑙二字圈起來,并且為學生出示棗樹和瑪瑙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發現亮晶晶的棗兒和亮晶晶的瑪瑙的相似之處,然后為學生解釋本文所用到的修辭手法——比喻。通過這樣的形式,就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通過微課的詩句刺激,來感受到修辭手法在表達過程中的重要性。
三、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微課能夠融合與各個方面,為學生開創出全新的語文模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減輕自身的心理壓力。由此可見,微課與雙減正在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巧妙的借助微課這種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開啟真正意義上的雙減課堂,使學生能夠快樂的徜徉在語文的世界之中。
參考文獻
[1]李芒,葛楠,石君齊.“雙減”的本質與責任主體[J/OL].現代遠程教育研究:1-8[2022-05-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580.G4.20220513.0856.002.html
[2]宋建社,馬亞軍.夯實“雙減”穩步推進提質增效[J].陜西教育(綜合版),2022(05):34.
[3]楊超然. 微課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C]//.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年會論文集(上).[出版者不詳],2021:962-964.DOI:10.26914/c.cnkihy.2021.060761.
[4]師燕芳.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的實施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8):131-132.DOI:10.16681/j.cnki.wcqe.202008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