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要:深入挖掘工程測量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對高職學生展開思政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工匠精神,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思想政治水平,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文章分析高職工程測量學課程的特點及實施課程思政的意義,探討高職工程測量學實施課程思政的途徑,并以工程測量學課程的第一章“緒論”為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探討。
關鍵詞:工程測量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7-0025-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工程測量學是測繪學科的一門專業課程,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了解并掌握工程測量學的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以及工程建設在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運營管理階段的測量工作。深入挖掘工程測量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對高職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工匠精神,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思想政治水平,將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本文對高職工程測量學的課程思政實施進行探討。
1.課程特點
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主要面向測繪地理信息、市政、交通、建筑、礦山、水利、電力、國土、房產等行業企業,培養具有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職業道德和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專業素養,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能夠從事工程勘測與地形地籍測繪等工作的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工程測量學課程主要涉及建筑施工、變形監測、道路工程、水利工程、橋梁工程、地下隧道、管線工程等工程的測量知識,實踐性很強,對學生畢業后從事工程測量工作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2.學生特點
工程測量學這門課程的授課對象主要是高職大二學生,隨著近年高職院校的擴招,所錄取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所下降。部分高職大二學生學習不用功,再加上專業實踐環節多集中在學期末,天氣非嚴寒即酷暑,一些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愿動手操作儀器,缺乏責任心和團隊意識。進入大三后,面臨頂崗實習和就業,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缺乏規劃,自我定位模糊,希望畢業后能高平臺高報酬,卻不愿付出辛苦勞動。
3.實施課程思政的意義
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其方法是在非思政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師在工程測量學課程教學中,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將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等融入其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1.融入教學目標
傳統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教學重點是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忽視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在新形勢下,工程測量學教師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工匠精神和職業道德”為核心,重新梳理教學目標。要將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工匠精神、人生觀、價值觀作為首要目標,并將理論知識教授和實踐技能培養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德育為先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結合工程測量學項目化、模塊化的教學內容,以具體的工程案例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項目、案例教學等方式學習理論知識,掌握工作流程,提升專業技能,養成愛崗敬業、不怕吃苦的測繪職業素養和規范嚴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融入教學過程
在課前,教師可以利用超星學習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引入具體項目案例,設置相應情境,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突破教學難點,通過學習習慣和專業素質培養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形成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名學生進行模塊化考試,將儀器操作的具體過程轉化為實踐任務,讓學生進行儀器操作練習。學生帶著任務進行練習操作,能夠邊實踐邊思考,不斷提高操作熟練程度和技能水平。
3.融入教師隊伍
要想提高課程思政的效果,關鍵在教師。因此,要讓思政教育意識融入工程測量學專業教師隊伍。其一,要提高專業教師的育人意識。學校可以利用專題培訓、教研活動、集體備課等方式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育人意識,使其認識到不僅要當好“技師”,更要做好“人師”。其二,要提高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要鼓勵教師關注國家時事政治,組織教研室集體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讓教師既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了解工程測量的紅色歷史和工匠精神,確保教師的教學能夠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把方向、掌大局。其三,要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技能。要將思想政治教師、輔導員納入專業課程建設隊伍,幫助專業教師梳理課程思政要素,創建課程思政精品課程。
如何有效提高工程測量學課程思政實施效果,是工程測量學教師需重點研究的問題。現結合教學實踐,以工程測量學課程的第一章“緒論”為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探討。
1.課前導入
“緒論”作為工程測量學課程的第一課,承擔著思政教育的重要責任。考慮到學生從假期生活回歸到校園生活之際不能很快適應,講授“緒論”這一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對學生進行以下循序漸進的課堂引導。課堂第一環節:從假期社會實踐調查入手,了解是否有學生在假期參加了測繪實踐活動,如果有就請其上臺發言,講述自己的實踐經歷。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與工程測量學課程有關的知識點。課堂第二環節:給學生講述當前測繪技術的發展情況,特別是高精尖的專用工程設備的出現,已經遠遠超出測繪的范疇,大型工程中虛擬仿真等技術已融入測量工作,實現了三維立體模擬工程建設。課堂第三環節:給學生講述各種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本課程內容,簡要介紹不同章節涉及的不同工程案例,讓學生明白不同工程涉及的測繪工作及學過之后有什么用途。課堂第四環節:經過前面三個環節的鋪墊,學生對該課程有了一定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學習動力,接下來教師可以簡要陳述課堂要求及課內實習需要注意的事項。
2.課中實施
“緒論”共有三個模塊,分別是工程測量學的起源及歷史變革、工程測量學的內容、工程測量學的發展趨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將不同的思政元素引入不同模塊教學。
(1)模塊一:工程測量學的起源及歷史變革。主要內容:講述工程測量學的發展,從古代大禹治水及軍用道路、都江堰水利工程、萬里長城的修建,到傳統的交通工程、城市建設、水利電力工程、地下工程、管線工程等,在工程建設階段都涉及測量工作。現代工程測量已經遠遠突破了工程建設服務的概念。思政元素引入:結合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李冰父子開鑿都江堰、修建萬里長城等案例,介紹最早時期工程測量工作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測繪歷史發展,感嘆古人的聰明才智,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懷。知識目標:了解工程測量的起源和歷史發展。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文化自信心。
(2)模塊二:工程測量學的內容。主要內容:講述工程測量學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所用到的地形圖測繪、控制網優化設計、施工放樣技術方法、工程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工程測量專用設備等。思政元素引入:對工程測量學內容進行概括,讓學生了解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的專業技能及對今后工作的幫助,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良好的職業素養。知識目標:熟悉工程建設階段涉及的測量工作,了解各項測量工作的具體用途和作業流程。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工作作風和工匠精神。
(3)模塊三:工程測量學的發展趨勢。主要內容:重點強調工程測量學的“六化”,即內外業一體化、數據獲取及處理自動化、測量過程控制和系統智能化、成果和產品的數字化、測繪管理可視化、信息共享和傳播網絡化。“十六字”:精確、可靠、快速、簡便、實時、持續、動態、遙測。思政元素引入:通過對工程測量學的發展趨勢的介紹,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勵學生面對測繪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加強自身學習,刻苦鉆研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大國工匠為榜樣,形成工匠精神,立志成為技術能手。知識目標:工程測量學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德育目標:引導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干一行、愛一行,對專業進行刻苦鉆研,發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并為國家工程建設和測量設備的發展感到由衷的自豪,增強學生“四個自信”和愛國主義情懷,鞭策學生努力學習專業技術,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教學考核
工程測量學這門課程以往的考核方式是閉卷考試,考試成績組成包括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60%)。引入思政元素后,可以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和平時課堂操作完成情況的考核,將考試成績比例調整為平時成績(60%)+期末成績(40%)。教師給學生打平時成績時,主要從思政元素理解、課堂表現、考勤、作業、實踐模塊考核等方面進行打分,引導學生重視平時的學習積累及愛國主義、工匠精神、團隊協作精神的養成。
1.存在的不足
(1)缺乏系統性。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對思政元素的融入沒有詳細的計劃和方案,只是單純地完成任務,沒有形成體系化、規范化教學。
(2)學生主動性不強。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時,學生只是單純地聽講,不能主動地思考,不能與教師進行思政交流。
2.改進措施
(1)增強課程思政的系統性、規范性。第一,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積極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提煉出來,再有針對性地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融合。同時,教研室教師可以每周組織起來進行教學研討,集思廣益,拓寬思路,案例共享,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課程思政備課工作,以增強課程思政的系統性、規范性。第二,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思政融入環節要進行記錄,形成良好的總結習慣,做到每周有記錄、有計劃,并在教研室活動中進行分享總結。第三,鼓勵學生組織課程思政研討社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組織課程思政研討社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發掘一些與工程測量專業相關的思政教育素材,共同進行研討。
(2)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工程測量學課程思政的效果,離不開教學主體———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工程測量學課程思政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時政熱點與工程測量專業知識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很多,如書面作業提交、課堂PPT展示、總結性發言等。
參考文獻:
[1]王冬梅.高職院校《攝影測量》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測繪, 2021(03).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
[3]桂玉.“課程思政”路徑下高校教育教學和教師價值回歸探析[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
[4]劉輝,蘇麗娟,等.測量學課程思政建設探討[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4).
[5]柳新強.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職施工測量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0(11).
[6]周威.“工程測量”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究[J].科教文匯,2021(01).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Engineering Survey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ang Lei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Zhengzhou 451464, China)
Abstract: Deeply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raftsman spirit,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o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ways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surveying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taking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Key words: engineering survey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