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發平
[摘 ? ?要]偉大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創辦了許許多多享譽世界的學校,在學校管理實踐中總結出很多對后世影響深刻的教育管理思想,后人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研究頗多,但是對陶行知的學校管理研究只是鳳毛麟角。本文深入研究分析了“陶行知校長觀”的思想內涵,并將其融入現代學校管理中充分體現實踐價值,探究對現代學校管理的啟示和現實依據,為學校管理者提供實踐參考和借鑒,提升校長的管理水平和創新思想意識,促進學校管理體系的建立并進一步帶動學校管理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校長觀;學校;管理;實踐;啟示
“陶行知校長觀”不僅吸取了西方先進管理思想的精華,也是符合我國社會背景和時代發展的歷史產物,由于當前學校管理中缺乏理論和實踐創新導致學校管理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無法滿足新時代對學校管理的要求。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不僅承擔著管理學校的任務,對外更是代表著整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形象,如果校長過分關注自身權利的凸顯而忽略了身上的責任,漠視法律、疏于管理造成的失責將會給整個學校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影響學生的學習成長。我國學校管理隨著時代的發展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以“陶行知校長觀”為代表的學校管理體系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彰顯,缺乏系統參照,傳統教育的頑固陳舊思想一直制約著現代學校管理的發展。雖然陶行知先生留下的教育理論不多,但是其學校管理思想凝聚在陶行知為數不多的教育理論和學校管理實踐中,將“陶行知校長觀”融入學校管理之中,打造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新時代學校,辦民族滿意的學校,建立符合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的教育理論體系和制度是促進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經濟發展,強化國家地位的強有力支撐。
一、“陶行知校長觀”的主要內涵思想
(一)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所在
之所以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所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校長作為學校的最高領導者和管理者直接帶領著學校內的所有教師,是所有教師隊伍的領袖和組織者,是從教師隊伍中分離出來專門管理學校各項事務并直接組織學校各項活動的主要領導人。他不光是學生的老師也是教師的老師,由此來看,校長領導的不光是幾百人的學生更是幾千幾萬人的老師,影響深遠,所以說校長是學校的靈魂;第二,校長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方式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從這個方面來講學校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是關乎民族昌盛的重要歷史使命。好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式能夠將壞的學生往好的方向引導,否則也能夠將好的學生慢慢帶入“陰溝”。學生的品德素質、學習能力、行為習慣都會受校長辦學理念和方式的深遠影響,所以校長決定了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決定著學生的好壞和人生軌跡。第三,校長不光關乎每一個學校內幾百幾千人的命運,更承擔著重大的歷史責任,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一個校長并不容易,在陶行知《整個的校長》中就明確指出,校長關系著千百戶人家的命運前途,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嶺,好的教育和學校管理能為國家培養大批高素質的人才,關乎國家經濟發展與學術興衰,所以校長作為學校的靈魂和最高領導者承擔的責任之深遠。由此可見,“陶行知校長觀”直接將校長的責任義務放在了社會和國家層面上,校長不光是學校中教師隊伍和學生的領導者,更要上升到整個社會的領導者,是關系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環節,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校長。校長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必須要有專門的教育家去承擔這一職責,陶行知認為,生、政客作為教育家都是不正確,不符合實際的,校長就要有專門的人來做,用寬容和宏大的心全身心投入這一崗位工作中,只有這樣,校長才能當之無愧地成為學校的靈魂。
(二)校長要具備崇高的品德
校長在這種重要的職務上,自然也就需要有高度配套的品德素養才能擔當起如此之重要的崗位責任和社會使命感。崇高的職業道德是生命路上的無價之寶和重要財富,而品德也是為人處事的重要基礎,只要品德還在任何事都是有機會辦得到的。所以,作為一校之長,更需要有如此崇高的職業道德品格才能夠團結人心、凝聚一氣,共同推動學校的發展與創新。陶行知先生在辦學和學校管理實踐中凸顯了極高的道德品行,他敬業的態度和高尚的情操,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后世影響深遠。“陶行知校長觀”認為,校長應該有事業心、使命感、責任感和愛心才能辦好學,管理好學校,凝聚多方力量共同促進學校的發展,為社會教育事業作貢獻。第一,作為一校之長,有強烈的事業心是必不可少的,校長的崗位和職責十分重要,應當將其作為一份永久奮斗耕耘的事業,一心一意為了當好校長而努力創新管理方式。第二,作為赴美留學的高才生,陶行知先生本來擁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條件,但是他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和社會的發展甘愿放棄一切投入祖國的懷抱,帶領大量有志青年開辟新路,在當時我國教育事業處于極度落后的背景下,奔走不息,鍥而不舍地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用教育喚醒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這些都是因為陶行知在校長之位有強烈的社會使命感,為了祖國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盡職盡責。第三,責任感理應是校長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行,在其位謀其職,陶行知認為,只要國家還有人民沒有受到教育,還有沒被現代文明教育所照耀的土地就是教育者的失責。所以,在陶行知眼里責任心是校長應該踏踏實實去踐行的品行,要全身心投入踏踏實實地干好校長這一職務,立志把學校管理好。第四,仁愛之心以及對學生的愛心包容之心也是校長必不可少的品行。在陶行知辦學和管理學校的過程中為了廣大貧苦兒童能夠有學上,為了有志青年的前途未來不惜犧牲自己的幸福生活,甘愿做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這樣“愛滿天下”的強烈愛國情懷和熱忱之心為我國的現代教育事業探索出一條新的出路,克服重重險阻困難才有了今天的進步和發展,通過教育打破了重重疊疊的階級對立。
(三)校長要具備創新精神
教育離不開創新,創新才能發展,才有新的出路。“陶行知校長觀”認為,作為校長有兩大忌:一是不能因循守舊;二是不能機械模仿。在陶行知生活的社會時代許多教育家一味地宣揚孔孟之道,不思進取、因循守舊、故步自封,這是害人害己的做法。也有崇洋媚外的教育家隨波逐流,喜歡效仿西方國家的教育管理思想方式,這兩種極端的教育管理理念都不利于我國教育管理的發展,國家社會想要發展必須有創新,而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教育,所以教育要敢于創新。在創造的過程中目光要深要遠,要有勇于探索和開辟的精神膽量,只有這樣我國的教育才有前進發展的方向和動力,才能看得到希望。陶行知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富有創新和探索精神的新時代教育家,敢于在未開辟的“土地”上耕耘,通過教育實踐帶領廣大有志青年和勞苦民眾解決了生活和教育難題,他的學校管理實踐創新舉措不光使教育得以普及發展,更給廣大教育家提供了實踐依據,他窮其一生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方式,踏踏實實辦學,用仁愛之心和博大的情懷管理學校為我國現代化教育探索出更多全新的出路,促進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國家和民族看到了教育事業的希望和曙光。
二、“陶行知校長觀”對學校管理的啟示
(一)創新教學管理理念,以師生為本奠定學校管理體系
校長作為學校的最高領導者和組織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專業化程度直接影響著學校的創新改革進程,也密切關乎學校的興衰發展。因此,校長一定要重視現代化教學理念的更新和融入,不斷反省自身的管理方式,建立“以生命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將學校管理置于生命生活的層次。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要尊重師生的自主意愿和主體地位,開展生命式教學活動,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爭取管理的時候做到公平、公正、民主,尊重每一位師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生命需求,將以人為本教學理念融入日常學校管理工作中,站在師生的立場上去切實地考慮師生的思想意識以及需求。其次,在對教師進行管理和評價的時候要尊重教師作為高素質的獨立個體更需要以理服人,在學校中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校長需要用真誠的關懷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去調動教師在學校中的主人翁意識才能激發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工作效率并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和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責任感。最后,校長要重新建立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學校管理評價體系和質量理念,不能再單純地以學生成績評定好壞,也不能以學生成績判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要關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多角度、多方面評價學生,看待教師的教學能力和付出。此外,學校的校園建設包括制度、物質、精神文化建設都是推動學校現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徑,校長應該結合生活進行生活化的學校管理。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化”教育理念,即教育者要站在生活的立場上去聯系實際生活給予師生生活、工作、學習上更多的關懷和關注,積極給予鼓勵,在生活中開展教學管理也有助于激發師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和習慣。校長要吾日三省吾身,經常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反觀學校管理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作息,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是否存在偏差,是否符合師生的個性化需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促進現代化學校管理的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學校管理方式還應積極投入建設網絡化管理系統,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也能將學校打造成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加強信息的分享交流,保障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和平臺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校園生活中得以全面發展,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二)完善學校管理形式和內容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學習環境對人的影響極大,所以,校長作為學校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應該積極地利用多種形式豐富學校文化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師生在一個和諧、友愛的校園氛圍中體會學習的快樂。當前,由于學校管理形式和內容因循守舊缺乏創新,內容和形式相互脫離,沒有達到高度融合的情況屢見不鮮,由此造成的學習氛圍不濃,師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校長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領導作用以身示范,改變傳統管理思路和教學方式,從管理的深度和高度兩方面創新優化管理方式和手段,促進管理內容和形式的相互融合。踐行“陶行知校長觀”,注重以人為本的生活化教學理念,因此,校長要積極傳承“陶行知校長觀”的科學內涵和價值引領作用,改變成績決定好壞的傳統管理教學體系,積極融入德育讓師生接受德育的滲透和洗禮,從自身做起,提高道德品質和思想境界,嚴格把控德育效果質量,從教職工抓起在全校范圍內提高對德育的重視,提高師生的整體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此外,校長要具備創新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積極地引入各種先進化管理形式和方法,由管理內容形式來明確管理工作重難點,在平時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從大的方向過渡到細節處,為校園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作為新時代的校長,要提高自己的領導管理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以及決策統籌能力,才能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加強管理督查以及統籌規劃的水平,合理評價教學質量和師生學習工作能力,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并踐行“陶行知校長觀”的核心,才能做讓人信服的好校長,有威嚴的新時代校長。在學校遇到各種問題困難的時候才會有實際工作能力去靈活應對各項工作的難題,為師生的高效學習鏟平阻礙,通過積極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和質量,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才能為學校的長久發展和辦有特色、有亮點的新時代學校奠定基礎。
(三)廉潔治校,克服誘惑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校長作為學校的重要領導者和一把手,會面對著各種各樣的誘惑,校長要想辦好有特色、有亮點的學校并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不斷警醒自己提高自制力,不起貪心和私心,抵擋住各種貪欲誘惑。這需要校長時時刻刻意識到自己身處這一重要的崗位上會對多少個學生以及多少個家庭帶來深刻的影響,時時刻刻謹記黨的教誨和栽培,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切勿因貪心和私欲傷害無數個家庭的未來,辜負國家的信任和培養。要牢記自己的社會使命和工作責任,提高道德品質,以嚴格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約束自己。此外,在校長這一職位上要踏踏實實為教育謀發展,為師生做實事。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事情都要校長身體力行,做自己工作職責和分內的事情盡全力為師生謀求最大的發展和利益,秉持公平、公正的辦事態度,將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做事之前先思考規劃,事后檢查督促,抓好工作落實,也要學會放手讓各部門工作人員和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展示年輕人的風采和能力,提高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工作積極性。
綜上所述,當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要通過教育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用教育強國才是現代化國家發展的必選之路。將教育放在發展國家事業的首要位置,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實現現代化的教育管理,為人民謀求發展和幸福是新時代校長必須具備的素質和信仰。新時代專業化的校長要積極研究學習“陶行知校長觀”的精辟言論,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行和工作責任心、社會使命感促進學校內部文化建設和外部交流溝通的實現,時刻謹記校長的工作職責,堅持以熱忱的真心以人為本的生命教學管理理念辦人民滿意的學校。陶行知作為新時代杰出的教育思想家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的新時代有志青年,在學校管理實踐中總結出符合中國特色的辦學理念和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雖已過去一百多年但依然對后世影響深遠,給現代教學管理提供豐富的經驗和獨到見解,幫助廣大學校管理者優化管理體系,更新管理方式和理念,促進學校管理事業的穩定、長遠、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忠.融入“陶行知校長觀”,加強學校管理[J].學校管理,2020(11):46-47.
[2]謝增煥.談用整個心做校長——“陶行知校長觀”及其當代啟示[J].教育,2019(04):64-65.
[3]江年基.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及對當代校長的啟示[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02):114-115.
[4]王倩,程功群.陶行知學校管理思想及啟示[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0(04):10-14.
[5]陸丹.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的實踐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20(09):50-52.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