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瑩
摘要: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影響著他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及專業自主發展的動機和進程。文章針對高職教師專業自主能動性不強、專業能力薄弱和學校評價體制單一的問題,通過分析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自主發展能力四要素(自我認知能力、自我設計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影響機制,提出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多元評價體制和建立專業學習社區這三個增強高職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內部動力的可行性路徑。
關鍵詞:高職教師;自我效能感;專業自主發展;動機;路徑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1-0019-03
2012年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大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高等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而教師正是人才培養中起關鍵作用的主體。因此,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河南省省級骨干教師袁景立認為,教師成才與否不在于外界給了一個怎樣的平臺,而在于是否有成功的欲望。只有發乎于心、外化于行,教師才能真正實現自主發展。本文從自我效能感視角,剖析其對高職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動機的影響,并結合現狀探索促進高職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可行性路徑。
1.在功利性目標下,專業自主發展能動性較低
在我國,“應試教育”思想影響深遠,一些高職院校和教師更重視“教書”,忽視“育人”,只關注學生學習成績。還有一些高職教師重科研、輕教學,搞科研主要是為了拿到更多績效和通過職稱評審。在這種功利性目標下,教師忽視教育的本質,不深入鉆研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專業自主發展動力也就隨之喪失。
2.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不足,專業自主發展意識不強
部分高職教師的知識面較窄,只掌握任課專業領域的知識,對教育心理學、教育原理等教育知識掌握不夠。當前,國家越來越重視高等職業教育,對高職教師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很多高職院校是由中職院校升格而成,一些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難以跟上學校發展步伐。現代高職院校發展強調產教融合、校企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成為新的發展需求,但大部分高職教師缺乏行業企業實踐經驗。教育知識的不足及行業企業經驗的缺乏,使得高職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內在動力減弱。
3.學校考核制度下,疲于進行專業自主發展
部分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評價考核內容廣泛,且有量化要求,如課時量、科研成果數量等。在這種制度下,部分教師需承擔多門教學科目,還要兼顧科研,工作任務繁重,容易使教學和科研工作都停留在應付的層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有熱情進行專業自主發展。
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否“自主”,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價值選擇和對自身能力的合理評估。從總體上看,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內部動因如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要強于學校和地方政策等外部動因。因此,本文將自我效能感作為影響高職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動機的主要影響因子進行研究。相關研究表明,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動機的強弱取決于其是否具備專業自主發展的四大核心能力:自我認知能力、自我設計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具體而言,高職教師自我效能感對其專業自主發展動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師專業自主的自我認知能力
自我認知具有三層內涵:知覺、解釋、預期。知覺即個體對自身所處現狀的客觀的理性認識,對于教師來說,就是對授課方式是否受學生喜愛的判斷;解釋即回答“是什么使我受(不受)學生喜愛”;預期則是回答“如果我改進授課方式,結果將會如何”。例如,若不采取以“我”為主導的方式,“我”的課堂或許更受學生歡迎。由此可見,自我認知的三層內涵均存在自我推測的因子。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正是個體對自身完成某一任務的能力的推測和判斷。因此,自我認知屬于自我效能感的范疇。有學者指出,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其對任務的勝任程度和工作積極性呈現明顯的正相關,故自我效能感越強的教師對探索新教學方式的渴望就越強烈,并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承擔引導者的角色,在課下有強烈的自主學習專業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具有正向的自我認知。可見,自我效能感越強的教師,追求專業發展的自主性就會越強。因此,自我效能感是提升教師自我認知能力的內在驅動力。
2.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師專業自主的自我設計能力
自我設計是自我認知的外在體現,其強調以任務為媒介,對具體情境中的角色進行設計。對于高職教師來說,其首先要形成不斷提升自己專業水平和能力的自我認知,然后才能肩負起服務人才培養的重任,才能在專業自主發展過程中進行自我設計,包括專業發展規劃、目標和實現路徑等。可見,自我設計的實現同樣受自我內部動力所驅使。若缺乏對自身專業發展必要性的認知,那么自我專業發展規劃也就不復存在。在教學實踐中,若教師僅僅滿足于完成學校規定的課時量,照本宣科,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就不會主動采取措施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具體來說,自我效能感強的教師更懂得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善于敞開心扉,了解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學生的發展來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3.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師專業自主的自我調控能力
自我調控能力是個體通過自我監控,矯正某些固有行為傾向,以其他更符合自我及社會標準的行為來取而代之的能力,既包括對內在思想情感、態度的監控和調整,也包括對外在行為的調控。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同樣涉及對“自主”態度的調控和專業發展行為的調控。高職教師需要及時調整自身職業認知,增強職業認同感,以愉悅的心態面對教學和科研任務。這樣,高職教師才能產生內源性的自主發展動力,并外化為積極的工作態度。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某一知識點出現照本宣科的傾向后,及時感知到這一傾向并試圖調整時,自我調控就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較強的人通常樂于通過“去私有化行為”(deprivatized practice)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換句話說,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具有較為積極的動機與自己內心對話,自我察覺具體實踐中的某種傾向,并對照標準進行適時矯正、調整。就教師專業自主發展來說,自我效能感強的教師不僅會對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及外在專業行為傾向進行把關,還會采取自我監控之外的其他行為來進行自我調控。這樣,教師就能及時調整不利于自身專業自主發展的行為,不斷對既有目標或規劃進行調整,進而實現專業自主發展。
4.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師專業自主的自我反思能力
自我反思是教師在任務中或任務后對自身勝任程度或能力的理性知覺,所以反思不失為一種自我認知。自我反思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是否完成預定目標,二是達成或未達成目標的原因。自我反思的成果,將重新建構起教師對于自己作為一名專業職業人的認知。相關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強的教師善于在專業發展過程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因此,他們在專業活動中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尋求發展機會,積極參與聽評課、學術交流及進修,將專業發展活動映射到自身教學實踐中進行審視和分析,以便進一步優化專業發展。
通過上述對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四大核心能力與自我效能感關系的分析可知,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的任何一個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即自我效能感越強,專業自主發展動機越強;自我效能感越弱,專業自主發展動機越弱。
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個體的掌握性經驗、表征性經驗和替代性經驗均為個體自我效能感獲得的重要渠道。掌握性經驗,指個體在生產和生活中獲得的可不斷使用的有效經驗;表征性經驗,指權威機構或情境中的他人對個體行為的評價;替代性經驗,指同一情境下的個體應對同一困難或突發情況時的有用經驗。現結合高職教師專業自主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高職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可行性路徑。
1.加大高職教師培訓力度,強化掌握性經驗
就當前情況來看,很多高職教師缺乏專業自主發展的主觀能動性。而崗前和職后培訓能夠使高職教師將培訓中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經過不斷打磨,形成為其所用的經驗,使自我效能感得到強化。因此,重視培訓不僅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還能喚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崗前培訓的側重點是高職教師作為專業職業人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論知識,職后培訓則注重高職教師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的培訓。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在培訓中及培訓后,高職教師需要不斷對自身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樹立終身發展理念。
2.建立多元評價體制,強化表征性經驗
目前,高職教師評價體系較為單一,具體體現在對教學質量和科研成果的量化上,這導致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流水線的授課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很少革新教學方式,在科研方面只注重“量”,難有創新性成果,從而耽誤自身的專業發展。對此,建立多元評價體制相當有必要。高職院校應改變將論文數量或課題量作為科研、評聘標準的傳統體制,將教師自我發展規劃和落實情況納入考核范圍。同時,以教學工作量為衡量標準的制度也應改變,將對教師教學評價的權利下放一部分給學生。此外,還可以邀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觀摩聽課,提出可行性建議,建立師生互評和師師互評的多元評價體制,使教師的表現得到多方認可,增強其自我效能感,進而促進其專業自主發展。
3.建立專業學習社區,強化替代性經驗
專業學習社區(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是指一組或多組教師以反思和協作的方式,以專業成長為重點、學習為導向,批判性地分享和審視其教學實踐活動的學校組織。專業學習社區主要有三方面特征:反思性對話、合作責任制和去私有化。在反思性對話過程中,教師們會針對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度交談;合作責任制指同一個專業學習社區中的教師對于學校發展、自身發展和學生發展共同的愿景;去私有化指教師秉承公開透明的原則與其他教師或同行,針對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及尚未解決的問題等進行交流分享。專業學習社區的建立,可以使教師在聽取他人意見、吸取他人經驗的基礎上,聯系自身不足,優化已有教育教學經驗,體現專業自信,進而增強自我效能感,使自主發展意識得到強化。
總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主要目標,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保障,其內在動力與自我效能感關系甚密。自我效能感強的教師在專業自主發展核心能力上表現卓著,且專業自主發展動機強烈。此外,外部的監控與調整,也能增強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自我效能感視角下高職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路徑有:加大高職教師培訓力度,強化掌握性經驗;建立多元評價體制,強化表征性經驗;建立專業學習社區,強化替代性經驗。
參考文獻:
[1]唐林飛.試論高職院校如何提高教師職業認同水平[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2]李鵬.高職院校教師工作價值觀、主觀感受及效能感的相關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03).
[3]張越,董樹功.產教融合視角下高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審視與提升路徑[J].職業教育研究,2020(12).
[4]高長江,蔣丹興.高職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內涵及途徑的探究[J].江蘇教育,2014(20).
Exploration of the Motivation and Path of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efficacy
Tang Jiaying
(GuiyangPreschoolTeachersCollege,Guiyang551400,China)
Abstract: Teachers self-efficacy affects thei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motivation and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weak professional initiative, weak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single school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elf-efficacy on the four elemen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bility (self-cognition ability, self-design ability, self-regulation ability and self-reflection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rai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re three feasible ways to enhance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teachers; self-efficacy;professionalindependentdevelopment;motivation; ro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