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丹
摘? ?要:在教育部頒布的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中規定,體育與健康學科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時占比應達到10%~11%,僅次于語文和數學學科,即體育與健康應擔負起“大學科”之重任。健康教育是體育與健康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落實體育教學中的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強健體魄,進而為良好健康行為和生活習慣的養成打下牢固的基礎,顯得十分迫切。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健康教育;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29-0048-03
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整個中小學教育始終,高中的健康教育更是作為必修課占一個學分。體育與健康雖是實現健康教育的主要課程,但是一直以來的落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體育教師開展健康教育課的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現筆者對體育教師開展健康教育課時面臨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力求為體育教師如何上好健康教育課提供有力支持。
一、一節健康教育課的課后反思
2022年5月,在河北省組織的一次體育與健康省級優質示范課活動中,一位體育教師這樣上了一節初中健康教育課,其教學內容選自冀教版體育與健康教材水平四的“預防性騷擾”。該教師把這節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引入課題,即播放一段視頻引出本課主題“預防性騷擾”;第二部分結合PPT講解哪些屬于性騷擾行為;第三部分讓學生學會辨別潛在的侵害者;第四部分使學生學會預防與應對,即結合情景教學,由學生分組表演。在課后討論時,教師就該課的實施效果進行反思,并說出備課時的困難:1.對教學內容把握不準。自己大學期間主修田徑,對健康教育知識了解較少,課前準備的資料都是從網上和書上現找來的,不知道是否正確。2.對教學內容應講到何種程度把握不準,講少了怕達不到課程要求,講多了、講深了又怕超出學生的接受范圍。3.所需知識儲備不足,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犯怵,怕答不上來也怕答錯。這也導致了該教師課上與學生的互動較少。4.自己很少上室內課,因此講課信心不足,語言組織能力欠佳,有時候詞不達意,甚至說錯話。5.對課堂組織形式不熟悉,課堂預見性差,因為該課的教學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等與體育室外課差別較大,所以教師對室內課掌控不足,感到力不從心、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甚至產生自我懷疑。
這位教師的情況其實就是現在一部分體育教師上健康教育課的一個縮影。雖然在2001年國家就把健康教育的內容納入到體育課中,并將原來的體育課改為現在的體育與健康課,但其落實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體育教師因對健康教育內容不熟悉,儲備的健康教育知識較少,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有意識地躲避這部分內容,不愿意承擔起這部分內容的責任,即只講自己擅長的運動技能,避重就輕。2016年由黨中央、國務院正式頒布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將進一步加強學校的健康教育力度,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2021年由教育部等中央五部委聯合共同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也指出:“把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學生健康素養”。以上這些無不體現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必須面對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一味地躲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勇敢面對才能有所改變。
二、對體育教師的建議
第一,要轉變觀念,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并真正把健康教育當做體育課的一部分。從2001年開始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來至今已有21年,但在這21年中多數體育教師卻并沒有對教材中的健康教育內容產生應有的認同并給予足夠的重視,而是把該課程的體育與健康分割開來,覺得“健康”與自己所教學科關系不大,因此教材中的這部分內容體育教師不去看也不去講,這就導致體育與健康課仍然還是原來的體育課。一個事物想要發生變化,內因是關鍵,如果體育教師在認識上不到位,在主觀上沒改變,即從根本上就沒有接納健康教育,那么教材中的健康教育內容必然形同虛設。
第二,教師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與理念并沒有真正理解。從課程名稱上看“體育與健康”包括體育與健康兩部分,即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體育與健康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綜合性學科,因此沒有健康教育的體育課是不完整的。體育與健康課不單傳授運動技能,還要在大的健康概念下通過體育鍛煉使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在“雙減”背景下,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育體、育人、育心的綜合作用。
第三,循序漸進,提高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在新課標中被分為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預防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安全應急與避險5個方面的內容。體育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專長,從這5方面內容中提煉出與體育教學實踐相關性較強的內容,然后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給自己找信心。例如可設置水平一內容:知道體育鍛煉有益健康,并經常參加戶外活動;水平二內容:參加適合的體育鍛煉,選擇合理的運動負荷;水平三內容:科學鍛煉的注意事項;水平四內容:運動的自我測評和監控方法。這些內容與室外體育課聯系緊密,因此體育教師可從這些內容入手,逐步開展教學,然后循序漸進,由此可在實踐過程中使自己成長起來。
第四,跨學科合作,整合課程資源。教學從來就不是一個教師的事,而需要與其他學科教師合作,并不斷向其他學科教師學習,取長補短才行。例如可向語文、道德與法治教師學習語言組織、課堂調控、教學方法等以提升課堂把控能力;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識可以向生物教師請教;心理健康內容可以向心理教師請教等等。《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健康教育由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生物學、科學等多門學科共同承擔”。由此可見跨學科主題式學習已成趨勢,因此體育教師要與其他學科教師合作,以整合各方面的資源來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第五,挖掘教材中能體現健康教育的點,并靈活選用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滲透、適時講解、提問、情景創設等方式貫穿健康教育內容,可以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一節融合了發生地震、泥石流時自我防護知識的快速跑課中,學生在學習完快速跑技巧后,教師可在游戲環節安排在地震和泥石流場景中的快速跑活動。即教師創設泥石流發生的場景,讓學生聽到報警聲后利用快速跑技巧有序并迅速地撤離到安全區域內(體操墊)。然后教師給學生講解泥石流容易發生在持續暴雨后的山區和半山區的村莊和公路旁,泥石流發生時要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切記順著泥石流的方向往下跑,同時在奔跑過程中還要注意保護好頭部等。同樣在地震場景中,也要讓學生利用快速跑的方法迅速撤離,并告訴學生發生地震時的自救方法等。掌握火災、地震等突發事件中的自我保護和逃生技能是體育與健康課中健康教育水平四的內容,在本節課中體育教師嘗試把健康教育內容融合進自己擅長的體育課中,并結合運動項目進行教學,如此體育教師上起課來更得心應手。
第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體育教師普遍在書面語言表達方面表現欠佳(這里指在上室內課時的語言),其主要體現在語言的邏輯性、連貫性和準確性上。室內課主要通過語言交流的方式進行授課,且與室外體育課在課堂組織形式、課堂語言以及與學生的溝通互動方式上截然不同,即體育教師已經習慣了口令式的語言,所以對室內課另一套語言組織形式感到力不從心。語言是溝通交流的基礎,是表自己思想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體育教師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說話”的本領,提高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以適應室內課的需要,即做一個“上得課堂下得操場”“能文能武”的體育教師。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中央五部委.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Z].2021-8-10.
[2]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Z].2016-10-25.
[3]韓? ?兵,蘆海棠,韓金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健康教育內容教學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20,(3):30~31.
[4]于素梅.從“雙減”談體育教育的價值走向與創新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