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摘要?“支架式教學”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比較普遍,能夠解決以往教學中單一支架、指定支架、被動選擇支架等存在的問題?!爸Ъ苁浇虒W”實現從單一支架到復合支架,多方位激發學生寫作的內驅力;從指定支架到支架超市,多角度培養學生寫作自動力;從選擇支架到自建支架,全方位提升學生寫作內省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和能力。
關鍵詞?初中寫作 復合支架 支架超市 自建支架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寫作過程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一環。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提供知識、寫法、程序上的幫助與指導,如提供資料、表格、范例、問題等,像蓋房子要搭腳手架一樣,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逐漸掌握寫作的知識和技能,完成語篇建構,實現從原有的寫作能力向潛在水平的進階,最終提升寫作能力。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我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1.寫作教學支架形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寫作的內在驅動力。2.寫作教學只有教師提供支架,未能實現支架的自選,無法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3.寫作教學不能讓學生從學會選擇支架,到自建支架,無法真正提升內省力。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支架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從單一支架到復合支架:多方位激發學生寫作的內驅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會用到相關支架助力作文課堂教學,但是在使用支架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圍繞一個寫作任務設置的支架形式較為單一,或僅僅是簡單羅列,這樣的支架寫作教學往往會是低效甚至無效。
寫作支架的種類有很多,如情境支架、問題支架、范例支架、活動支架、體驗支架、交流支架、圖表支架,等等。單一支架,即在完成一個寫作教學任務中,老師僅僅使用一種或者兩種支架形式來幫助學生提升作文能力。單一的形式、簡單的支架羅列,不能滿足學生的真正需求,這讓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寫作知識,完成寫作任務,而不能真正地激發學生寫作的內驅力。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寫作任務驅動,設置多樣化的支架系統,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搭建適合的教學支架。復合支架是更好的選擇,在完成一個寫作教學任務中,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有效地運用三種及以上的支架來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可以從多方位激發學生的寫作內驅力。復合支架具有多向性和多維性,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1.主支架貫穿,其他支架鏈接呈現。要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內驅力,情境支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在這一主要支架的基礎上,鏈接其他形式的支架來完成寫作任務。如我的一堂“動作描寫微點訓練”寫作課,寫作任務是引導學生學會動作描寫。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寫作任務,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吃西瓜,以吃西瓜這一動作構建情境支架。學生對吃西瓜有著豐富的體驗,在這樣的情境下創設的寫作任務,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接納并呈現在文字中,能真正激發寫作內驅力。但是只有情境支架不能幫助學生立刻形成寫作能力,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我鏈接了范例支架,給出了名家對吃西瓜的動作描寫片段,引導學生感悟吃西瓜動作從陳述性知識到程序性知識的轉變,體會動作描寫的要領。為了增強直觀性,我在引導學生回憶吃西瓜的基礎上,運用了課堂吃西瓜這一活動支架,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感。在整個寫作教學過程中,情境支架始終貫穿其中,活動支架、體驗支架、交流支架、范例支架鏈接出現,多方位激發學生寫作內驅力。
2.多重支架依次呈現。在推進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現有的寫作水平會隨著寫作支架的搭建而不斷提升,因此,教師提供的支架也要隨著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而不斷變化。如我的一堂“換個姿勢寫故事”作文教學中,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通過視角的轉換來講述相同素材的故事,使故事達到精彩的程度。我首先采用了情境支架,請學生回憶校園中消失的那片桃園,講述“我”和桃園的故事。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幾乎所有的同學采用的敘述方式都是本我的形式。為了實現敘述角度的多樣化,我引入了夏目漱石《我是貓》這一范例支架,引導學生可以從動植物的角度來描述關于“我”的故事,達到另辟蹊徑的寫作效果。在學生掌握了“我”的兩個角度的基礎上,我通過播放《我的父親母親》的視頻,讓學生體會“我”的第三種呈現形式,即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講述故事。情境支架、范例支架、視頻支架依次呈現,幫助學生逐步體會“我”這一敘述角度的變化,最終達到多角度敘述故事的寫作目的,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3.多重支架疊加呈現。在同一作文教學情境中,多重支架可以通過疊加的方式呈現,多個角度多重支架指向一個寫作目標,可以從多方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內驅力。以《動作描寫微點訓練》為例,本次寫作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體會通過精準的形容詞、巧妙的修辭等技法,以動作讓人物特點更具個性化。采用的支架形式,包括三個環節:①出示視頻《西游記》中黃眉老怪吃西瓜的片段。②請學生交流討論黃眉老怪的動作,并用文字描述。③學生習作展示,小組評價。④方法總結:通過精準的形容詞、巧妙的修辭等技法,用動作使人物特點更具個性化。在這一動作描寫情境下,疊加采用了視頻支架、交流支架、學生習作范例支架、小組評價支架。通過多個支架的疊加使用,學生對動作描寫的要素分析更加到位,領悟也更加深刻。
支架教學是有機的、有活力的,它以自身為建構基礎,自給自足,靈活多變并重新組合,隨著學習者獨立水平的提升,它們將會轉變成一個穩步發展、相互交織的支持模式,多種支架形成合力時將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二、從指定支架到支架超市——多角度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在作文課堂中,支架更多地是以教師提供的方式呈現,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支架進行寫作能力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認,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認知差異、個性差異,指定的支架形式能幫助部分學生提高寫作的能力,同時也存在一部分學生因個體認知差異而無法通過提供的指定支架完成寫作任務。因此,我認為教師可以采用支架超市策略,從為學生提供指定的支架變為根據寫作任務給學生提供不同支架,即在同一任務情境下,教師為學生呈現可用的支架,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支架模式。
1.支架超市的使用優勢。第一,支架超市的選擇面更廣。支架超市最大的特色是提供各種各樣不同的支架,根據不同的寫作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支架策略助力自己的作文寫作。第二,支架超市的適應性更好。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原有寫作能力是有差別的,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僅僅使用指定支架,會造成部分學生使用支架的效果不明顯或者無用,而支架超市式的自選形式,則可以滿足學生在原有寫作能力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支架,實現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第三,支架超市的實用性更強。在同一情境的寫作任務下,教師通過羅列合適的支架,如視頻支架、體驗支架、交流支架、問題支架、圖表支架、元認知支架等不同支架,讓學生進行選擇。多樣化的支架策略可以使學生的選擇豐富化,幫助學生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支架,在寫作中根據實際及時調整更換合適的支架,以應對多樣化的需求,實用性更強,為多角度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了可能。
2.支架超市的使用策略。以我設計“以讀促寫——多彩四季里的寫作價值”作文課為例,要引導學生進行景物描寫,我提供了情境支架、活動支架、交流支架、體驗支架、情感支架、范例支架、圖表支架、合作支架這些支架超市,供學生挑選適合自己的支架形式。如:在描寫校園美景的任務中,圍繞公眾號發布圖片及文字敘述,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支架,可以通過照片拍攝來表達直觀感受,也可以以視頻的方式來表現校園美景,更可以通過畫畫的方式突出學校的獨特一景。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交流互評,取長補短,把最喜歡的景物轉化為文字的形式。學生的選擇方式更加多元,主動探索的愿望更加強烈,這更加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三、 從選擇支架到自建支架:全方位提升學生寫作內省力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認為學生是自己認知結構的搭建者,而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被動信息的接受者。支架教學的目的在于利用支架幫助學生拾級而上,學生作文水平要實現從低到高的螺旋上升,就要學會從選擇支架到自建支架,進行獨立實踐,即能夠根據相關寫作任務要求,自己設置合適的支架,最終完成寫作任務。
1.搭建元認知支架,構筑自建支架的基礎。元認知支架即學生對寫作策略的認知,有自己的反思和總結。在元認知支架的搭建下,學生通過了解具體的寫作標準和要求,能夠對自己的寫作進行量化,可以進行知識的替換遷移。比如在“多彩四季”景物描寫中,為了更好地了解并認識到景物描寫的要素,學生通過討論范例支架分析景物描寫的要素后,根據自己的認知,設計了景物描寫的要素量表,從景物描寫的多個角度進行評價。由此學生能夠清晰地明確景物描寫需要的要素,構建景物描寫的元認知。
2.積極運用反饋回路,創造自建支架的條件。有效支架在具有靈敏反應性的反饋回路中存在并發展,它可以持續推動學習者朝著更高的程度發展。比如在“故事中三的妙用”中,教學目標為寫出故事的波折,圍繞“三”即波折這一教學寫作任務,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理解,通過構建時間軸的方式來寫出故事的波瀾,也可以采用故事轉盤的方式寫出故事的曲折,還可以運用魚骨圖的方式來寫出故事的波折。
成功的教學支架能讓學生從中汲取力量,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負責任的積極參與者。自建寫作支架,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寫作內省力。
通過支架在作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我們可以發現,從單一支架到復合支架,從指定支架到支架超市,從挑選支架到自建支架,學生的寫作過程從籠統到細化,從模糊到清晰,從感性到理性,寫作技能從幫扶行進到獨立發展,寫作思維不斷豐富,寫作策略更加多樣,學生寫作內驅力、內省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合理有效的支架教學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和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欒娟.“支架”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初中語文教與學,2020(5).
[2]鄭慧.教材寫作內容教學化設計的路徑[J].初中語文教與學,2021(10).
[3]特里·湯普森.支架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