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慶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因長期缺乏父母關愛和教育,身心健康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社會各方要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加強其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留守兒童 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去城鎮務工,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隨之增加。因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思想等方面產生一系列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不到位。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撫養方式為隔代撫養或個別寄養在親戚家中,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兒童容易膽小、任性、自卑。兒童時期是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父母常年不能陪伴,不能給予其足夠的關心和指導,也沒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因此大多數留守兒童沒有安全感,一些孩子的性格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人格與認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2.社會引導有偏差。當今互聯網的普及給農村帶來了便利,但也導致了一系列新的問題,比如各類視頻軟件、App等良莠不齊。對于兒童來講,復雜的社會環境會對其心理和思想造成一定的沖擊。留守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渴望自由與獨立,不愿意接受管束,個別兒童可能在不良作品的誘導下偏離身心發展的正軌。
3.思政教育不夠深。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健全思政工作機制。個別農村學校缺乏有效的思政評價、責任、協作、保障等工作機制;少數農村學校將工作重心放在教學上,對于德育工作不夠重視,認為思想品德教育只是一項輔助工作。因專業師資、工作經費有限,尚有個別學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無法獲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師缺乏心理學知識和培訓,當留守兒童出現抑郁、冷漠等心理問題時,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疏導。
二、對農村留守兒童思政教育對策的探析
1.發揮政府服務保障作用。
政府應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關愛保護機制,通過部門聯動、社工專業幫扶等一系列措施,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為他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①政府購買服務關愛留守兒童。政府應購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項目,包括日常關愛服務、假期關愛服務、親情陪伴服務、心理輔導服務、培訓輔導服務等,并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專業社工人才,將“社工服務模式”應用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中,打通關愛留守兒童“最后一公里”,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規范化、精準化、專業化的服務,營造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良好社會氛圍。
②完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庫。采取“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建立完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庫,健全檔案備案,可以抽調有愛心、有能力、有責任感的村黨員干部、農村教師等組建督導調查隊伍,進一步摸清農村留守兒童變化情況,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精準動態管理水平,有針對性地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心關愛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③健全完善聯席會議制度。財政部門應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合力,全面落實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政策,保障農村留守兒童服務經費;宣傳、文化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的社會文化事業,通過健康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將健康向上的思想理念傳播下去;公安、司法部門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嚴打侵害留守兒童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教育、婦聯、團委等部門應針對留守兒童家庭需求,做好家教上門服務等。多部門聯動,提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合力,在全社會營造一種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
2.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機制
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基本單位,父母是學生最重要的啟蒙教師,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比擬的,可以說兒童的價值觀、行為規范和個性的形成,大部分都取決于家庭。
①提升家長思想認知。父母r 思想認知會直接影響到兒童的思想認識,通過良好的思想教育可使兒童形成正確的認知。留守兒童長期無法和父母共同生活,缺乏教育與關愛,因此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學習方面都處于弱勢地位,因此,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②參加家長學校學習。家長學校是普及家教知識、指導家庭教育的主渠道,父母應積極參加家長學校各項培訓學習,掌握家庭教育知識和技能,探討交流家庭教育問題,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目標,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幫助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
③健全家庭教育保障機制。父母要學會科學教育培養孩子,和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親子關系,并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此外,學校也要將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情況及時告知監護人,引導學生多和家長溝通,避免孩子因缺乏親子交流與親情關照而變得孤僻冷漠。
3.強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①深入開展思政進課堂。學校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對留守兒童的重要作用;對以往的思政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思政學習的興趣,培養健康的三觀。學校還可以適當地在語文、數學等學科當中進行思政教育的滲透,挖掘學科知識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水平。
②優化校園思想教育環境。學校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創新方法手段,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校園文化,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此外,學校還要積極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精神世界更加充實。
③加強過程跟蹤管理。學校要針對留守兒童建立特殊檔案,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教師能夠了解和掌握每個留守兒童的性格特征、愛好、生活及學習情況,在學生出現問題傾向時,要及時和學生的監護人進行溝通,共同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
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合力,選擇適宜的方法,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況,共同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