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國 祝新梨 谷彩肖
摘? ?要:本研究采取量表問卷測量法,隨機抽取撫州市部分學生,考查學困生與學優生在學習策略使用上的差異。結果表明,從整體看,學優生的學習策略優于學困生。從學段看,小學階段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資源管理策略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初中階段的學生使用認知策略的頻率有所減少,使用元認知監控策略和元認知調節策略的頻率顯著增加;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策略方面的使用無顯著變化。
關鍵詞:學困生? ?學優生? ?學習策略? ?差異分析
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生重要的核心素養之一。不少學生在各學科的學習中,由于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不足,導致學習成績低下,成為“學困生”群體。筆者分析了中小學各學段學困生和學優生在學習策略使用情況方面的差異,旨在幫助學困生更好地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內容
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學習者在學習中有效學習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自我調控的方式?,F階段,大多數研究都傾向于接受“學習策略主要由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三部分組成”的看法。大多數國內外研究結果都表明,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學困生和學優生使用的學習策略有顯著差異,但不同學段的這兩類學生在各維度上有何具體差異,尚未得出確定的結論。因此,本研究的主要任務就是分析、比較不同學段的學困生和學優生在學習策略使用上的不同,并提出相關教學建議,以幫助教師指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學困生向學優生轉化。
(二)研究對象
筆者隨機抽取撫州市各中小學學優生和學困生21695名,以學生期末聯考成績為劃分依據,分別抽取排名前后各10%的智力水平正常的學生作為測試對象,得到有效被試對象共4339人。其中,4~6年級學生1484人,7~8年級1421人,高中1~2年級1434人。
(三)研究工具
筆者根據已有的學習策略相關量表,自編《中小學學生學習策略量表》,其中包括認知策略(包括理解策略、組織策略和精細加工策略)、元認知策略(包括元認知計劃、元認知監控和元認知調節)、資源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努力管理、物資管理和社會資源管理)三個量表,共41題,對被試者進行問卷調查。
二、學優生與學困生學習策略的使用差異及分析
(一)整體差異分析
從樣本整體測量情況看,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學優生的各種學習策略使用情況都顯著優于學困生,其中,學優生的努力管理策略最佳,元認知調節次之,而理解策略、元認知監控策略有待提高。各學段學困生的元認知調節最佳,小學階段學困生的努力管理策略僅次于元認知調節策略,初中階段學困生的精細加工策略和理解策略相對較好;高中階段學困生的精細加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相對較好;小學階段學困生的理解策略最差,時間管理次之,初高中階段學困生的社會資源利用策略和元認知監控都較弱。
本研究選取的兩類學生在智力水平上并無差異,不應該表現出學習成就的較大差異。但測評顯示,各學段的兩類學生在各種學習策略的使用上都有顯著差異,這說明缺少恰當的學習策略,是導致學困生學業成就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有研究表明,學困生更傾向于外部歸因,很少將學習失敗解釋為內部原因,對學習沒有自信,且自我認識和自我控制水平低,很少有意識地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來提升學習成績。學優生傾向于向內歸因,擅長使用較高水平的學習策略,會有意識地利用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成績。
(二)年級差異分析
在小學階段,兩類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加均有所發展。在與一般兒童完成記憶任務情況的比較中,學困生較少使用存儲和組織信息方面的復述和組織策略,完成的任務數量也較少,且隨著年級的增長,學困生對于很多學習內容失去興趣與熱情,對待人和事情都沒有積極的情緒反應。
在初中階段,八年級學優生使用認知策略的頻率顯著低于七年級,但元認知策略使用顯著高于七年級。這可能是因為初中生更加注重深層次學習策略的使用,所以元認知監控、調節策略得以發展。個體的思維發展是有成熟期和關鍵期的,元認知策略和個體的思維發展水平息息相關,本研究的數據也顯示,八年級是元認知策略的發展關鍵期。八年級學困生的組織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元認知計劃、元認知監控及社會資源利用都劣于七年級,可能是因為知識基礎薄弱致使學困生產生自卑心理,而缺少成功體驗致使其產生厭學心理,因此厭倦、無助、沮喪等消極學業情緒也會隨著年級的上升越來越嚴重,這可能是學困生的學習策略應用水平明顯下降的原因。
在高中階段,高二年級學優生的組織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元認知計劃、元認知監控、元認知調節、時間管理、努力管理、物資資源利用及社會資源利用水平顯著低于高一年級,學習策略水平有非常顯著的下降趨勢。這主要是因為高中課程的難度較大,且隨著年級的增加,知識結構不完善的問題逐漸顯現,導致學生出現使用舊學習策略解決新問題的“退行”現象。此外,高中生需要面對較大的考試壓力,學生會由于忙于“題海戰術”而限制學習策略的使用。高一年級學困生的元認知調節策略顯著優于高二年級,其他學習策略沒有明顯差異,享樂型的學困生較為輕松興奮、逍遙放縱,這種心理、人格特征也可能是導致高中學困生很難認真鉆研學習方法、應用學習策略的原因之一。
三、教學建議
第一,引導學生培養應用學習策略的意識。教師可以借鑒一些優秀的學習策略訓練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同時,教師應注意,對不同學業成就學生的策略意識培養的側重應有所差異。對于學困生,教師應該抱有信心,在學生入學后就主動引導和激發學生的策略意識,從而更快提升學困生的學習策略應用能力。對于學優生,教師應避免反復進行應試練習及保守教學,引導學生在保持原有學習策略的基礎上,根據學習內容和要求,探索新的學習策略,并不斷總結和提煉,保持對學習策略的敏感性、好奇心和掌握欲。
第二,幫助學生養成應用學習策略的習慣。教師要從小學開始注重培養學生使用有效學習策略的習慣,尤其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著重全面加強指導學生在監控策略方面的使用,避免知識灌輸,盡力促進學生系統、規范地使用各種學習策略。
第三,指導學生反思自身的學習狀態。教師應注重傳授有關元認知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學習狀況、學習能力、學習任務及學習策略,學會經常性地反思自身的學習,懂得怎樣選擇適合自身特點和學習任務特點的學習策略。
參考文獻:
[1]林宇.“學困生”概念之厘定[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5-7.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中學? ?北京譯泰教育測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