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江
摘? ?要:“個性化閱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深入閱讀文本,與文本進行互動,獲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獨特感悟,形成獨特的認知、思想與情感的閱讀方法。有效的個性化閱讀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 ?小學語文? ?關鍵路徑
“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理念與方法,注重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獨立創新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個性的養成。個性化閱讀教學符合當前素質教育與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時代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體現個人的特征,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達到“處處體現‘我,處處體現個性”的閱讀層次,有效提高語文素養。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教學經驗,探究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關鍵路徑。
一、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個性化閱讀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認知水平較低,判斷能力較差,因而行為以模仿為主,在閱讀的過程中喜歡“人云亦云”,不敢或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循規蹈矩的“集體閱讀”中,很多學生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個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和諧的個性化閱讀氛圍,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獨特的感受、認知與理解,使學生養成個性化閱讀的習慣,實現個性的發展。
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需求與愛好。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商議式、征詢式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例如,在教學《紙船和風箏》之后,筆者讓學生說一說:“你們喜歡小熊和小松鼠嗎?你認為他們的友情感人嗎?為什么?”大多數學生都表示喜歡小熊和小松鼠,很羨慕他們的友情。但是有一個學生卻說:“我有不同的意見,我不喜歡小熊和小松鼠。小熊和小松鼠為了一點小事而不理睬對方,說明他們心胸狹隘,只看重自己的利益。雖然他們事后和好了,但他們不明白朋友是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的。”在學生回答之后,筆者肯定了學生獨特的想法,并引導其他學生積極發言,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此外,筆者還引導學生擴展閱讀范圍,延伸學生的情感體驗,升華學生的閱讀感受。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珍視學生對文本的獨特見解,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和表達的時間與空間,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于與教師平等對話,敢于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更主動地去思考、賞析文本,更有自信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讓學生在感悟中進行個性化閱讀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個性、思想與精神的發展影響深遠。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但是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習慣于反復講、詳細講、全面講,學生的閱讀過程全由教師“包辦”,沒有個性化的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強調的是“讀”,并且要多讀、精讀。學生的“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就能獲得的,而是通過潛心讀書,才能品味到語言文字的感情,獲得獨特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時,筆者讓學生帶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的疑問去讀課文。學生讀完課文后,神情凝重,若有所思。接著,筆者讓學生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我從對母親的外貌描寫感受到母親很瘦弱,瘦弱的母親承受著生活的重擔,是多么辛苦啊!”有的學生說:“盡管母親掙錢不容易,但她寧愿勞苦、寧愿貧窮,也要讓孩子讀書,可見她愛子情深。”學生通過潛心讀書,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中,積極表達自己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能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提升自信心。
三、讓學生在想象中進行個性化閱讀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在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有限,有些語言文字不容易理解,或理解不到位,這時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大膽想象,使那些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畫面,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例如,在教學散文《白鷺》時,筆者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白鷺“水田釣魚”“枝頭眺望”“空中低飛”等幾個畫面,讓學生通過想象,感受白鷺在不同場景中的美。通過想象,學生不僅能體會到白鷺富有詩意的生活,還能進一步感受到白鷺的優雅、矜持,以及白鷺靈動而富有生命力的特點。
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深入領悟作者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張繼的《楓橋夜泊》時,筆者提出問題:“詩人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漁火是什么樣的?‘霜滿天又是什么樣的?”通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一邊讀詩句一邊想象畫面,并組織語言描述畫面,使學生對詩中所描繪的幽寂清冷的景色有更深刻的了解。然后,筆者適時補充詩人創作這首詩的背景,使學生在理解詩歌字面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人在寫此詩時的心情,進而深入體會詩人漂泊異鄉的孤寂憂愁之情。
四、讓學生以不同的視角進行個性化閱讀
每個學生的天賦、生活環境、家庭背景、性格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此基礎上,學生對文本的感受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學生在閱讀同一篇文章時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與感受。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對文本進行解讀,發散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很多學生圍繞“該不該放生珍珠鳥”展開激烈的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應該放生,珍珠鳥本應在天空中翱翔,在密林中筑巢。它的家不在城市,這里讓它失去了自由,沒有鳥的尊嚴。生活在這里,它一定非常郁悶。”有的學生認為:“不該放生,珍珠鳥在這里‘衣食無憂,離開了這里,它將面臨被捕殺的危險,或者會因為找不到食物而餓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死去。”在這篇文章中,“放生”與“不放生”本就是個兩難的選擇,作者也可能思考過這個嚴肅的現實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很難得到有效的解決。學生能在閱讀時考慮到動物的放生問題,是一個新奇的視角,筆者肯定了學生創新性的想法,并把握這個生成性的資源,引導學生探究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升學生閱讀與理解的層次。
綜上所述,個性化閱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個性化教育,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并相機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閱讀氛圍,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在感悟中閱讀,在想象中閱讀,以不同的視角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實現人格的完善與思想的發展。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獲取精神的養料,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慧.個性化閱讀對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作用[J].格言(校園版),2021(36):40-41.
[2]劉靜嫻.用個性化閱讀構筑“務本”的課堂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2):100-101.
[3]陳夢璇.接受美學視野下的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以部編本《老王》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8):167-169.
[4]蘆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25-226.
[5]劉明功.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吉安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