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波
摘 要:哈爾濱市團結小學始建于1965年,是一所四校合一且具有多元文化的老品牌學校。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在傳承原有辦學思想的前提下,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作為發展的突破口,用文化引領、用書香浸潤、用辦學品質擦亮團結品牌,讓學校煥發強勁動力,為學校再續發展動能。
關鍵詞:學校文化;書香校園;課堂教學范式;校本研修
哈爾濱市團結小學(以下簡稱團結小學)始建于1965年,現有學生1808人,教職工95人,省市區骨干教師61人。2020年,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深入研究學校發展路徑,以創建現代品質學校為突破口進行頂層設計,確定了以品質課堂建設為目標,以課題研究為牽動,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主陣地,深入探索課程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力創建現代品質學校,為學生充盈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一、凝煉學校文化為課堂教學鑄魂
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它具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規范功能,對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團結小學在創建現代品質學校的過程中,把凝煉學校文化放在首位,對學校歷史沿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從學情角度分析,學校近50%的學生來自于哈爾濱鐵路系統職工家庭,家風比較淳樸,學生純真質樸。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以致于綜合素養的啟蒙和培養不夠,閱讀基礎相對薄弱。從師情角度分析,學校教師平均年齡48.7歲,工作經驗豐富,專業功底扎實,敬業愛生。但因整體年齡偏大,力不從心,個別教師學習動力不足,緊跟時代步伐的意識和能力偏弱。從校情角度分析,團結小學的前身是鳳翥小學、先行小學、夾樹小學的結合體,1969年命名為團結小學,2007年團結小學與哈鐵第四小學合并,還有新春小學部分教師的加入。如何讓這樣一所四校合一且具有多元文化的老品牌學校煥發強勁動力、再續發展動能成為我校領導班子思考的重點。經審慎論證,在傳承原有辦學思想的前提下,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作為現代品質學校創建的突破口,鎖定為——用文化引領、用書香浸潤、用辦學品質擦亮團結品牌。
學校從出處、內涵、作用三個維度確定了書香文化的脈絡,將辦學理念由原來的“以德潤身 以文化人”進一步凝煉為“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延用了原定的辦學目標“辦一所圖書館式的學校”,重新確立了校訓“開卷有益 厚積薄發”。樓廊文化環境讓師生每天坐擁書城,浸潤培養一群會讀書的教師帶領一群愛讀書的學生,在閱讀中增長知識,涵養氣質,全方位營造“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校園文化,讓閱讀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伴侶。
學校秉持閱讀習慣培養為學生成長賦能這一理念,引導學生從書香世界走向人生舞臺。進一步梳理精神文化植根課堂的切入點,將“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的理念轉化為品質課堂的建設目標,那就是讓愛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會學習成為一種能力,用書香文化為課堂鑄魂。
二、構建“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讓課堂靈動
課堂是完成教育教學內容,達到教育教學目標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實施新課程、發展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鼓勵學生之間合作學習,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學校在研究教學共生、學思融合的教學方式中,構建了“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
1.橫向通識建模,厘清課堂教學范式
學校不斷激發教師內生動力,以各學科“教研工作室”為主體開展首席引領團隊教研,歷經兩年多的時間,通過“讀——享——踐——思——厘”的研修模式,構建了團結小學“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以情境興趣和學生已有學習能力為根基,遵循學習規律,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活動,重視學習方法指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把課堂變成“學”堂。
“4”指的是在課堂內完成的學習活動:目標導航,定向自學;合作探究,交流互學;多元反饋,分層展學;聚焦難點,啟發導學。“1”是鞏固提升,拓展研學,是學生在課后進行的學習實踐活動。之所以叫課堂范式而不是模式,是因為它是一種設計有效課堂學習活動的導向,不是固定模式。因學科不同、課型不同、知識領域不同,學習活動是動態的,可以隨教學內容自由組合調整刪減。“樂學4+1”課堂教學方式,體現了“做中學”的思想,引導學生參與多種學科探究活動,力爭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努力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建立有意義的學習實踐。
2.縱向自主創新,靈活應用教學范式
各學科工作室在橫向通識建模的基礎上,縱向分學科對學習活動設計進行深入研究。
以教學方式的變革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目標導航,定向自學是課堂上學生為有效“達標”而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合作探究,交流互學是根據學段學科特點,開展2~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形成多向知識信息傳遞和交換的立體式、開放式的學習格局。多元反饋,分層展學是指每節課鞏固反饋時,有夯實知識點的練習活動,既展示學習收獲,又展現疑問困惑,體現思維的發展,彰顯知識的延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聚焦難點,啟發導學是教師精準提升點撥的學習活動,要導在學生的困惑疑難處,導在知識的關鍵生長點,導在思維的拔節處。鞏固提升,拓展研學是課堂所學知識的深化拓展,遞進延伸,打通課內與課外聯系,從更加多元的角度拓展“學”的深度和廣度。
研究梳理了10個學科,共計20余種課型的基本操作指南,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以數學學科為例,新修訂的2022版課程標準明確了核心素養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學校所研究實踐的“樂學4+1”與其相契合,旨在培養學生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讓數學真正走進生活。學校遵循分學段研究、按課型劃分、以內容定“學”的原則,按課型、按領域研究整理了數學學科“樂學4+1”課堂教學的操作指南。語文學科,按照學科特點,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梳理了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以及快樂讀書吧四種課型的基本操作指南。
疫情的反復來襲,線上教學成為常態,“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彰顯了效度。根據線上教學每課時時間相對較短的情況,我校將“樂學4+1”課堂范式進行了再優化,將自學環節前置,互學環節適度,展學環節增量,導學環節控時,研學環節分段。靈動的課堂使學生們學習興趣濃郁,云端學習積極連麥,接過教師遞出的小粉筆,講算理、說思路、談感悟,提高了學生線上學習質量。
三、實施“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使課堂提質
校本研修質量是實施好“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的關鍵保障,也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行為的路徑。通過學校領導參與、工作室引領、骨干示范等研修形式,循環開展課標學習、教材解析梳理、主題備課展示等校本研修活動,打牢教師基本功,深刻理解推出“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的意義和作用,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增強教師的底氣底蘊。
1.改進課堂,始于備課
教材解析是教師完成高質量備課的“前置作業”,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媒介,通過解析教材明確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才能研究怎么教的問題,才能制訂適切的學習目標,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自2021年1月寒假,學校啟動了“假期研教材”模式:放假前,教學領導先行培訓教材解析;假期中,全學科全員開展教材解析;開學前,反復幾輪修改定稿;開學后,全校匯報展示共享。通過全冊教材解析,教師們經歷了依據課標基礎解析1.0版本,到2.0版本清晰全冊知識脈絡、學科關鍵能力、教材編排特點,再到3.0版本關注知識前連后掛與內在聯系,關注習題設計意圖與反饋點,關注教學策略、學習活動預設的可操作性與實效性。這是不斷完善優化教材解析的過程,更是實施“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的關鍵。
2.提質課堂,基于研課
“雙減”能“減”下去,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能“增”上來。學校以“有效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習真正發生”為主題立足課堂、研究課堂,全面實施“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從活動設計、提問效度、學生參與三個方面進行觀課議課,實現課堂“增質”。開展“一對一”領導跟進聽課(即每周領導調研課,每班一位領導跟進聽課)、“一加一”團隊反思式評課(即調研后的集中反饋,不盲目求多,只要一條亮點,一個問題)、“一導一”主題式研課(即“團結杯”研討展示課,一個典型課例,一種可借鑒的做法)。在三個層面的教學研究中,教師們聚焦學科核心素養,不斷反思、刷新教學設計,形成學校的“樂學4+1”優質教案資源庫。課堂從散點走向系統、從淺表走向深度、從單一知識講授走向素養培育,呈現“樂學4+1”課堂新樣態。
3.助力課堂,成于閱讀
閱讀是學習的根基,用閱讀補足學生“學力”短板,引領學生更有質量地參與“樂學4+1”課堂學習,是課堂提質的關鍵。學校將“辦一所圖書館式的學校”的辦學目標,根植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用心打造環境文化,每個樓層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題,讀古明今、方寸之美、知行書香、縱閱天地。別致的“天書”推薦閱讀讓學生目之所及,“朗閱軒”“文橋臺”“匯棋閣”“創空間”等獨具特色的開放讀書角,讓師生隨時可以自由閱讀。“火車書吧”為全國首創,告訴學生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內涵。要取得“火車書吧”的“火車票”,需要通過“閱讀小達人”“書香班級”等評比,才能登車閱讀。
學校以國家課程為基礎,結合校園讀書節、午讀一刻鐘等活動,以國家推薦的閱讀書目為參考,激勵學生海量閱讀,豐富知識素養。低段讀繪本,朗讀識字之中感受圖文并茂之美,大量有趣的繪本為學生開啟想象之門;中段注重海量閱讀,提高思考能力,每月的“師生共讀——整本書閱讀分享會”“閱讀達人”“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評比”等活動,讓學生在這個閱讀拔節期,通過海量閱讀促進語言內化及輸出形成語感;高段追求閱讀品質,以品讀創作為主,重在引導學生讀出深度,發展人文素養。
“閱讀存折”是我校學生的入學禮物,存儲的是知識,是方法;支取的是習慣,是素養。一本存折激勵學生的閱讀量逐年增加,鼓勵學生根據閱讀興趣,每月閱讀目標2本書,一年閱讀20本書,五年完成閱讀100本書,閱讀量大幅度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得以豐富,思考能力、表達能力有所增強,綜合素養得以全方位、階梯式的提升。
四、收獲與思考
兩年多的實踐我們欣喜地看到,團結小學的“樂學4+1”課堂有學生自主,自信學習的情緒體驗之樂;有質疑問難,深度交流的思維靈動之樂;有人人平等,互幫互助的交往和諧之樂,這就是團結師生用智慧和情感共同營造的“樂學4+1”課堂。我們的學生、教師、學校因課堂范式的牽動而發生著改變。
學校發展品質化。打造樂學課堂,爭創現代品質學校,我們一直在路上,兩年來在區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的指導下,2020年我校召開了課堂教學模式現場研討活動,2021年召開了教材解析現場展示活動,得到與會領導好評。各級領導來校視導調研,對學校的書香校園建設給予高度評價。
教師成長序列化。經歷沉浸式的主題教研,教師們整理出了提問箴言、寫字妙招、學科故事微課,從解碼課堂,讀懂課堂到求縈課堂、磨礪課堂,教師們經歷了從模仿建模、運用改進到個性原創的專業成長歷程,在南崗區教學百花獎活動中多名參賽教師獲得一等獎,語文、數學教師團隊在cctalk教學直播間為全區做教材解析引領。可以說一路艱辛,一路收獲,并肩學習,并肩成長。
學生成長可視化。團結小學的教師們努力讓學生站在課堂的正中央,從而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學會學習。在例題講解、習題反饋、寫字練習、繪畫創作、讀書交流等學習活動中涌現出一批批小老師,精當講解,侃侃而談。
創建現代品質學校,下一階段我們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2022版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繼續深化“樂學4+1”課堂教學范式研究。建模是為了破模,是為了打破教師固化的教學模式和思維方式,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追求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施教的有效方式方法,探索跨學科實踐、項目式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我們定會腳踏實地,并肩向暖,不斷尋找“團結”的理想模樣——美好的育人生態、純真的教研生態、靈動的學習生態、愉悅的生活生態,教師在幸福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最美的風景一定是“團結”的書香生態!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基礎教研專項課題“校本課程管理與實踐研究”(JYC132005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