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廣播新聞節目在借助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手段下,也發生了變化,使得聽眾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有了多樣化的選擇。但面對新媒體的高速發展與沖擊,傳統廣播新聞節目還是存在諸多不足,節目選題、節目內容、傳播平臺以及節目傳播的形態、節目制作的方式、信息技術的應用等各個方面,都落后于媒體融合的大潮流。因此,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節目要想獲取市場份額,爭取聽眾用戶,就必須做好創新工作,加大新聞節目的創新力度,全面提升節目內容的質量,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文章主要對廣播新聞節目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創新進行研究,介紹媒體融合的概念及形式,分析廣播新聞節目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而研究廣播新聞節目如何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進行探索與創新,從而促進廣播新聞節目的進一步發展,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幫助與參考。
關鍵詞:媒體融合;廣播;新聞節目;存在的問題;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0-0171-03
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新媒體的繁榮發展、信息傳播的媒介不斷發生著變化,讓聽眾獲取信息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但也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近年來,國家也注意到了新媒體的巨大影響力,高度重視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充分強調新技術與新應用。廣大的媒體從業者也積極向新媒體靠攏,在國家政策和行業變革發展的推動下,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媒體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廣播新聞節目在借助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手段下,也發生了改變,使得聽眾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1]。但面對新媒體的繁榮發展與沖擊,傳統廣播新聞節目還是存在諸多不足,節目內容的質量、節目傳播的形態、節目制作的方式、信息技術的應用等各個方面,都落后于媒體融合的大潮流。
因此,廣播新聞節目要想獲取市場份額,爭取聽眾用戶,就必須做好創新工作,全面提升節目內容的質量,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一)媒體融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與數字技術在傳媒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導致信息的傳播媒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到博客、微博、直播等移動客戶端傳播的新媒體。媒體融合最大的特點是以互聯網為媒介載體,打破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之間的壁壘和界限,實現“資源互通、內容兼容、宣傳互融、利益互融”的新媒體宣傳格局,媒體融合時代最大的特點是多樣性與共享性,媒體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關于媒體融合的定義有很多,媒體融合在學術領域也稱之為媒介融合,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當時就有預測,新聞傳媒行業、印刷行業以及計算機等相關傳媒行業在信息技術的指引下必將走向融合,這也是關于媒體融合的最早定義。在國內,喻明國教授從媒介經濟學的角度,定義媒體融合是指新聞信息利用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以整合的形式在媒體平臺進行采集與發布,實現不同媒介形式的彼此互換與互聯[2]。
在媒體行業領域,相關行業人士定義媒體融合是通過整合手段實現不同媒介內容和終端的融合,認為媒體融合是各種媒體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結合中外學者關于媒體融合的觀點,筆者認為媒體融合應該是以信息傳播技術為前提,整合海量信息,包括信息采集與加工、整合與發布,實現在媒介內部或不同媒介之間形成多樣化的不同形式的新聞報道,打造一體化的媒介融合生態圈。
(二)媒體進行融合的具體形式
1.業務的融合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各類傳播媒體在業務實踐的各個層面的交叉更加頻繁,使得媒體業務也逐漸走向融合。新聞信息呈現的形式,也實現了文字、圖畫、音頻、視頻的有機結合。同時新聞信息的傳播形式也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不僅拓寬了信息的覆蓋面,還提高了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能夠讓大眾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進而提高了媒體行業的運營效率[3]。
2.技術的融合
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實現媒體融合的前提與基礎。隨著媒介融合的進一步加深,媒體信息技術也會加快技術更迭,建立媒體數字傳播平臺已經成為新媒體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媒體融合的推動下,廣播新聞節目可以利用媒體信息技術,讓節目制作的時間與成本大幅下降,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內容,制作豐富多樣的新聞節目,讓聽眾用戶通過移動客戶端隨時隨地獲取新聞信息,實現實時互動,甚至成為新聞傳播的深度參與者。
目前,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傳媒行業的共識,作為傳統媒體之一的廣播媒體也逐漸加快了媒體融合的步伐。廣播新聞節目作為廣播媒體主要的節目形態,也要順應時代潮流,主動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加強自身的內容和新媒體平臺建設。目前,廣播新聞節目也在不斷按照新媒體的發展規律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廣播新聞節目的媒體融合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受限于廣播新聞的主要傳播形式和固定化的受眾群體,廣播新聞節目的媒體融合發展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內容質量低下,娛樂化傾向嚴重
互聯網時代,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加多樣化,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各種各樣的新聞客戶端充斥著大量的新聞信息,蹭熱點的新聞內容更是多如牛毛。有的廣播新聞節目為了爭取聽眾用戶,很多新聞標題打著熱點的幌子,新聞內容卻是娛樂化的笑談與反諷,導致廣播新聞節目逐漸喪失了公信力與權威性。所以廣播新聞節目應該堅持自身的競爭優勢,不能對新聞節目過度改造,將新聞節目泛娛樂化[4]。
(二)節目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
傳統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節目的制作包括新聞內容的采集、制作、播出等一系列的創作過程,耗費時間雖然比較長,但憑借其自身的壟斷地位,廣播新聞節目的覆蓋率、影響力占據主導地位。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傳播的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新聞信息傳播、更新的速度更是快如光速,這對廣播新聞節目的時效性是巨大的沖擊。部分廣播新聞節目為了確保自身的競爭地位,會通過互動點評等方式吸引聽眾關注,一時間評論類廣播新聞節目就會“泛濫成災”,不僅浪費社會資源,也導致廣播新聞節目的內容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三)新聞從業人員綜合能力不足
媒體融合時代對媒體從業人員的要求,不再僅僅局限于具有新聞媒體專業背景的人才,更加需要懂互聯網技術、懂新媒體運營的綜合型人才。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只會采編的新聞人才不再作為優秀人才的唯一評價標準,越來越重視具有創新能力、技術能力、運營能力等全方位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目前各廣播新聞媒體尚未建設完善的新媒體知識框架培訓體系,導致從業人員的能力和水平仍落后于當前的媒體融合發展。
媒體融合時代,創新是發展的核心動力。在新聞領域,廣播新聞節目要想繼續維持并增強其影響力,就必須要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培養符合媒體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堅持新聞節目的內容與質量,從聽眾用戶視角出發,創新節目形態,創新節目的報道形式和傳播方式,以此獲得更多的新聞市場,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文章從五個方面進行探索分析。
(一)廣播新聞內容應堅持公信力、權威性原則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聞節目形式,對廣播新聞節目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所以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廣播新聞節目要想贏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堅持創新,更應該堅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廣播新聞節目的公信力與權威性是其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互聯網時代,網絡媒體泛濫著大量的假新聞和泛娛樂化新聞,影響著聽眾用戶對新聞內容真實性與可信性的判斷。廣播新聞節目應堅持新聞內容的準確性與客觀性,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引導力,加強對社會思想的引領。例如,地方媒體在新聞報道中,新聞記者與編輯可以立足于本地受眾的需求,關注本地民生,及時傳播黨和政府的民生政策,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
(二)加大投入,提高廣播新聞節目的質量
廣播新聞節目的創新,關鍵在于節目的內容,節目內容的創新在于節目質量,所以要加大對廣播新聞節目質量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在制作節目時,應深入解讀新聞信息,對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分析,打造系列節目,做好新聞事件的持續跟蹤報道。另一方面,廣播新聞節目應著重塑造節目的特色化,通過大數據平臺分析用戶需求,找準節目定位,打造特色節目,進而不斷提升新聞節目的質量。
媒體融合時代,數據新聞是依托信息技術,通過大數據技術來收集、分析并挖掘、整理新聞數據,從而分析出新聞數據背后的事件和意義的新聞報道形式。所以廣播新聞節目在做好自身節目的同時,也要積極借鑒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在新聞事件的挖掘、采編和制作方面積極引用新技術手段和新興的報道形式,豐富新聞報道的內涵,提升新聞報道的水平。這樣才能煥發廣播新聞這種傳統媒體的生命活力,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從而增強廣播新聞節目的影響力。
(三)堅持用戶視角,創新節目形態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節目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要堅持創新,堅持用戶視角,傾聽用戶的聲音,以聽眾的需求為核心,滿足聽眾需求,創新節目形態。新聞記者與編輯等工作人員在進行廣播新聞節目創作時,應調查聽眾的實際需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聽眾的需求進行分層分類的結構化細分,調整現有的廣播新聞內容,并對其進行優化整合,使節目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增加節目內容與聽眾的契合度,滿足聽眾的個性化需求。
首先,廣播新聞節目在主題選擇方面,應貼近聽眾的實際生活,打造具有親和力的節目,增強互動性,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其次,廣播新聞節目的選題應堅持地域化特色,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節目內容,引起聽眾的共鳴。廣播新聞節目的傳播形式依靠的是聽眾的聽覺,缺少文字、圖畫的傳播形式,所以在敘事順序上,應堅持時間順序。在語言表達方面,應將晦澀難懂的新聞語言,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形式直白地表達出來;在語言風格上,應減少宣傳、說教的語言表達,以寓教于樂、簡潔明快的語言形式傳播新聞信息。
(四)轉變方式,創新廣播節目的報道形式和播出方式
媒體融合時代,一方面,聽眾的生活節奏逐步加快,碎片化時間增多,聽眾很難有大量的時間接受新聞信息。另一方面,集文字、圖畫、視頻、音頻于一體的新媒體形式贏得了更多的受眾用戶,導致廣播新聞節目的聽眾數量不斷減少。所以為改變當前廣播新聞節目面臨的困境,就必須在節目的報道形式和播出形式方面進行創新。
廣播報道形式是指新聞信息在報道給聽眾時所呈現出的模式。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節目聽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接收狀態更為碎片化和零散化,且聽眾主要處于移動狀態,聽眾收聽節目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節目內容,還強調伴隨感。因此廣播新聞節目的內容應該以簡潔的信息內容為主,盡量減少復雜、冗長的語句,降低聽眾在短時間內的理解難度。例如,在每條新聞信息的編輯上,應首先播報重要性的內容,直接過濾掉無用信息,編寫節目播報內容,可以選擇總、分、總的表達方式。新聞編輯者還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新聞敏感度,善于挖掘信息價值,對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與報道,滿足聽眾群體的需求。
在節目播出方式上,廣播新聞節目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彌補廣播節目缺少畫面的不足,也可以利用媒體融合平臺,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進行共享。通過共享資源的方式,實現二次傳播,使聽眾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適合自身的信息獲取方式,在何時何地都可以從線上收聽廣播新聞節目。
(五)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節目制作的技能和水平
在目前廣播新聞節目制作發布過程中,節目制作人作為廣播新聞節目的總導演,對整個節目呈現出來的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傳統媒體時代,優秀的廣播新聞節目制作人要有專業的媒體知識、熟練的業務素養、優秀的采編技術。媒體融合時代,廣播新聞節目制作人不僅需要掌握互聯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各種信息技術,而且還要增強其對節目推廣運營的能力。人才是核心競爭力,是創新發展的動力,提升廣播新聞節目制作人的綜合能力勢在必行。一方面,在對廣播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培養的過程中,各類傳媒高校要更新觀念,將媒體融合思維、媒體融合技術有效貫徹到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另一方面,對于廣播新聞媒體行業而言,應注重對廣播新聞節目制作人員在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媒體運營方面的培養,使其能夠熟練地掌握新媒體傳播手段,培養一批有技術、有能力的媒體融合型人才。另外還應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為廣播新聞節目團隊補充新鮮血液,提升節目制作人創新能力。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節目應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不足,不能妄自菲薄,應充分利用媒體融合的優勢,堅持新聞內容的公信力與權威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堅持用戶視角,優化節目內容,提高節目質量,創新節目形態,創新節目報道形式與播出方式,提高廣播新聞工作隊伍的綜合能力;加強隊伍建設,激發創新動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創新轉型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黃海玲.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策略探析[J].采寫編,2020(2):56-58.
[2] 李貴謙.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15):146.
[3] 羅茜.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J].傳播力研究,2018(18):90.
[4] 宋汶澤.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形態優化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9(11):108-109.
作者簡介 張興彥,本科,主任編輯,研究方向:新聞采編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