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培養人才為根本,提升辦學質量,提高院校教育影響力和事業競爭力。在高等院校中加強英語教學的發展以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滿足現代化建設與全球化發展對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圍繞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對如何提升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效果,發揮英語教學的價值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高等院校;英語教學;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謝熙(1977.12-),男,重慶人,重慶移通學院,講師,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
在多元化的市場環境和全球化的經濟背景下,加強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提升學生綜合實力,推進教育國際化發展和人才國際化培養的一個必然要求。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與創新發展,對于高等院校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對于人才的培養不僅包括人才的專業能力方面,還要從綜合方面強化全面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以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正確處理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的關系,提升教學的應用性,使英語教學達到預期效果和目的。
一、應用型高等學校英語教學的意義
(一)英語教學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創造條件
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國家間經濟與貿易聯系越來越密切,因此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要擔負起教育職責,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優化教育目標,以滿足時代發展對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在英語教學方面,要突出英語教學的特點,加強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一門英語,熟悉英語文化,形成英語語言意識和思維意識,打破單一專業教學對學生思維的禁錮性,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維度地去探究問題、研究問題,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鍛煉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創新性,強化對學生綜合能力、復合能力的培養。
(二)英語教學為良好語言氛圍的構建和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打下基礎
英語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當前多元化文化的沖擊和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下,對英語的學習已經成為拓寬學生視野,挖掘學生更多可能性的有效手段。素質教育下對英語知識的學習更加注重語言環境的構建,引導學生運用英語溝通、交流,摒棄以往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死記硬背,改變重英語知識講授、輕語言應用能力培養的狀況,以及重考試成績、輕語言交流的教學理念等,讓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語言氛圍中通過語調、語速、詞語的運用形成語言思維,提升英語水平,增強英語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從根本上發揮英語的工具性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交際交往需要、能力培養需要,促進人才全面發展。
(三)英語教學為國際文化和學術交流提供依據
英語教學是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高等院校提升辦學質量和市場影響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在實際過程中,加強英語教學,使學生能夠借助英語這一媒介了解外國文化、掌握國外先進的實踐和理論,拓展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感受和體驗不同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思維深度,培養國際化人才,促進國際文化和學術交流,為學生未來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為國際間的合作交流提供人才支撐。
二、應用型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英語教學在實際應用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對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從整體上而言,依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生英語水平限制英語教學的效果
學生是英語教學的主體,任何教學活動的創設都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的。在具體的教學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英語教學效果。從客觀上來講,我國的英語教育起步較晚,普及性并不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對英語課程的參與性和接受程度上很難達到有效的統一。如:在課程設置上,都以系、班級為單位,教學內容是根據專業教學需求而設計的,學生英語水平的不同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影響教學的整體效果。同時,英語教學涉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對于英語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不僅存在聽、說的語言障礙,而且難以閱讀和理解原版教材內容,學生學習吃力,容易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學習壓力大,產生厭學心理,影響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師資短缺制約英語教學的質量提升
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語言綜合能力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質量。一方面,既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知識水平,能夠滿足對專業課程和專業知識的講授。另一方面,還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和教學能力,能夠應對課程需求,發揮英語教學的優勢,實現對學生專業型、復合型的培養。目前,高等院校英語教學師資可分為有留學背景的專業教師、有英語專業背景的專業教師、經過英語培訓的專業教師、外籍專業教師、網絡課程中的英語教師。整體上,師資隊伍并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環境和教育改革中對英語教師的質量需求,缺乏既具有扎實專業技能又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高水平英語綜合能力的教師。
(三)英語教學模式有待創新改善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間交流越來越頻繁,對教育國際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兩種語言的學習,而是涉及不同學科,如對外貿易、國際商務、國際管理等,英語教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總體來講,我國的英語教學起步較晚,盡管英語教學體系更為規范、統一,與學科之間的配合度較高,教學效果和質量較高。但基于課程性質、授課形式、教材應用等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仍存在一系列需要改進的問題。
(四)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拓展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教材的選擇關系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創設。一般情況下,英語教學是圍繞教材展開的,但是僅僅依靠教材是很難達到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和綜合水平發展的目的的,還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專業知識的實踐與應用。從教學現狀來看,學生英語水平較差,難以獨立閱讀英語教材和理解教材內容,如果不借助中文教材的補充,教學內容將難以有效展開。但借助中文材料,容易使學生過于依賴中文,限制學生英語思維和英語意識的發展,難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英語教學的作用。對此,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教材選擇問題。
除此之外,英語教學的發展還受到目標定位的影響。英語教學是以培養綜合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為目的的,以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力為根本。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難以平衡二者的發展,或過于側重語言教學,講解大量的詞匯和語法,而忽略了對學生專業知識傳授。或片面強調對學生專業課程的教育,用中文講授大量的理論知識和研究內容,而忽視對學生英語思維和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學的內涵是熟悉兩種語言文化、了解兩種文化的思維習慣,以培養學生的多元視角,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如果顧此失彼,只會導致教學刻板。
三、提高應用型高等學校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
提高應用型高等學校英語教學質量需要順應教學新需求、新目標,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以現代化的教學思想,落實英語教學目標。
(一)把握英語教學的過程性和規律性,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
英語教學在課程創設上要注重知識的聯系性以及課程的延續性,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簡至難地加強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知識技能的講授。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語言氛圍,循序漸進地加強課堂教學中英語的使用,讓學生由被動聽講到主動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去適應英語教學,從間斷的英語使用到全過程的英語聽、說、讀、寫,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針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科特點、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差異性,采取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地進行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模式,以探索符合學生整體發展與需求的教學模式。
(二)重視對高素質、專業性師資隊伍的培養
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有效推進英語教學,還需要加大對英語教師師資隊伍的培養。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鼓勵教師去國外參加語言培訓,以不斷夯實教師的專業基礎,提升教師英語應用教學水平。同時,貫徹新教育時代下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營造平等、和諧、合作、探索的教學環境,增強課堂教學的雙向性、互動性、探索性,提升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運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培養學生的良好語言習慣,為實現英語教學目標創造有利條件。
(三)科學、合理地處理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的關系
英語教學應發揮語言的工具性,以語言為媒介在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提升其語言水平和鍛煉其語言思維。對此,需要教師科學、合理地處理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之間的關系,要明確英語教學真正的目的,以引領學生掌握現代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化水平、強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根本。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兼顧語言教學與專業教學的統一性,理解二者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以英語學習為手段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在實踐英語教學過程中探索教學新模式,以推進教育事業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以加強對復合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四)使用原版教材,增強教學效果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在英語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選擇英語原版教材,一方面有助于高校更新專業知識、拓寬專業視野,掌握最新的專業發展方向和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英語意識,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但原版教材對于一些英語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難以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識,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習效率低。對此,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性、引導性,探索符合學生學習的新方法、新模式,增強教學的互動性,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討。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結合原版教材內容,創設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搜集資料、了解文化背景,相互合作,了解和掌握具體的教學內容。同時,對原版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適當運用中文加以解釋,讓學生換個思維和角度去分析和認識,調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不同語境中語言的差異性和文化差異性,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探索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結語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思維和語言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從實際出發,不斷調整、優化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活動,以引導學生多元化、多層次去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增強學生的自主性,使應用型高等學校英語教學能夠滿足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炎.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53-56.
[2]歐陽慧.應用型新建本科院校英語教學實施的瓶頸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4(28):109.
[3]夏康明.高校英語教學與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以“世界貿易組織概論”英語課為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11):73-75,79.
[4]李書亭,郭麗娟.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1):47-48.
[5]樸榮勛,季穎.應用型本科高校材料工程基礎課程英語教學初探[J].教育現代化,2020(13):140-142,148.
[6]譚杰.論高校“英語教學”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作用[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1):165-166.
[7]顧海霞,高壽蘭.二類本科高校"高等數學"中英文英語教學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22(3):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