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應用題這種綜合性題型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小學六年級應用題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具備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文章主要探討如何高效開展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以期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六年級;應用題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2-0054-03
引? 言
數學是小學教育的主要科目,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其中,應用題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應用題教學注重培養個體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可通過分析題目中的信息,找到合適的數學公式及解題思路,最終完成運算[1]。很多小學生感到應用題難度較大,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此,教師需要教給學生如何處理信息,剖析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采用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從根源處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一、開展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意義
小學六年級的數學知識多是對以往知識內容的回顧,起到強化復習的作用。在此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尤其注重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并讓學生具備更強的思維靈敏度,做好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從而為后續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這一能力,教師要利用好應用題這一模塊,提升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能力。
應用題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在做應用題時,學生首先要仔細審題,分析題目中包含什么信息及需要運用哪些知識點來解答。在分析完需要運用哪些信息后,學生則需要快速找到相關的數學公式完成計算,并得出結果。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具有較為成熟的綜合運用能力及快速分析能力。教師也要側重對學生這些能力進行訓練,加強對學生理解能力及語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拿到題目后能快速解答。
應用題的情境大部分源自生活,有效的應用題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通過應用題的訓練,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將應用題主要探討的問題進行分類及歸納,整理出解決思路。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能夠讓學生掌握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教師要明確進行應用題教學的意義,確定教學目標,通過應用題讓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理解能力及語言能力得到提升。教師也要將應用題學習的目的滲透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投入其中。
二、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不能靈活地運用數學公式解答應用題
教材中的應用題普遍都是以分類規劃的形式出現,學生可以在某一專題的集中訓練下掌握學習的方法。這種題型歸納及分布方式能夠讓學生明確應用題的題型,但是一些學生由于理解不到位,只是對知識點和公式死記硬背,并沒有理解解題的初衷,所以當遇見綜合性更強的應用題時,仍然不會解答。教師要認識到這種題型安排模式的優勢及弊端,不能過多地依賴教材開展教學,而是要盡可能將多種模塊綜合在一起,鍛煉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也要找到更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二)缺乏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的能力
應用題的學習不僅是為了提高數學學習能力,還在于通過有效的訓練,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然而,在傳統的小學應用題訓練中,教師只是圍繞知識點進行講解,并沒有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所以,學生也只是知道解題的方法,并不知道如何進行觀察及分類規劃,導致缺少觀察能力及分類規劃能力。
三、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設計開放型數學應用題
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能力,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安排學生多做一些開放型應用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學生具備這兩項能力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應用題,還能夠促進其他題型模塊解題能力的提升。解答開放型數學應用題時,學生會發散思維,拓展思維的廣度。對于開放型數學應用題的設計,教師可以采用更加多元的趣味性方式,如可以在題目中設置只有關鍵詞的應用題,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思考這是什么類型的應用題,從而找到對應的解題方法。這種逆向思維的訓練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應用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師可通過設計開放型習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開放型習題訓練時,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維方式是有差異性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開放型應用題的訓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開放性及全面性思維的鍛煉,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尤其要讓學生跳出固有的解題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思考,通過開放性思維訓練,轉變思路,探尋新的方法,靈活選擇更為適合的解決方案。
(二)創新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注重創新及改革,激發學生的應用題學習興趣,從而使其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在以往的應用題訓練中,教師往往會為學生安排大量的習題,通過題海戰術讓學生掌握知識并完成題型的分類及歸納。這種應用題訓練方式容易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疲憊,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教學方式上改善策略,以技巧性內容輸出為主,讓學生以能力訓練為軸心,掌握解題的竅門[2]。對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研究討論,掌握解題的思路。此外,教師要為每個學習小組安排不同類型的習題,讓學生提取出關鍵詞,找到類型題的解決方式,也要在集體的智慧下整理出該類題型可能用到的解題公式,最終得出結論。小組形式的學習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僅能夠提升思考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夠在團隊的帶動下提升合作能力及溝通能力。除了小組式的訓練方式,教師也可以組織專門的學習經驗交流會,讓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應用題解決經驗,并在聆聽他人分享的過程中,拓寬思路,拓展自己的知識維度。
(三)指導解題技巧,理清思路
小學階段的應用題并不復雜,需要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所以,教師要避免采用題海戰術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而是要讓學生把握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權,學會對題目結構進行分析。從調查結果來看,很多小學生覺得解答應用題的難點在于難以發現題目中隱藏的條件,在解答應用題時,只是按照固有的思路和模式完成學習任務,而這種固化的思維不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學生對題目的分析存在不夠透徹的情況,這也造成了學生解題能力之間的千差萬別。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拿到應用題后,先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理解文字所表達的字面意義,再經過分析,找到題目中隱藏的條件。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一些概念化、直觀化的表達方式,向學生闡述題目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又有哪些隱藏條件,將其展現出來,幫助學生建立應用題解題思維。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讀出題目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復述題目中有哪些關鍵的信息,明確本題求解的方向。這種解題思路的訓練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還能讓學生在處理關鍵條件和信息關系的過程中理清解題思路。
(四)合理利用語言技巧
在提升應用題解題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教學語言的使用,合理利用語言技巧,引導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信息重點,提升解題的效率。很多六年級小學生解題失誤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讀清楚題目,對題目中的信息進行了錯誤處理。所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讀題,在讀到重點信息時,要停下來讓學生體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教授完方法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讀題,體會應用題中的語言應用習慣。這種關于應用題的語言訓練方式可以讓學生分析潛在的影響因素,從而提升解題的效率及正確率。最為主要的是,這一模塊往往是很多教師容易忽略的。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應用題訓練方式,抓住解題的每個細節,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語言表達技能,讓學生了解應用題中的重點,帶領學生分析題目中的重要信息,使其掌握更為有效的信息處理方式,從而提高學生解題效率。教師要不斷關注學生是否能夠理解題目中的信息及含義,篩選與解題相關的關鍵要素,讓學生找到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語言技巧訓練作為一種有趣的小練習,如向學生闡述題目,讓學生快速舉手,說出哪些信息是有用的,而哪些信息可以忽略。這種互動性的教學方法,也能夠啟發學生理解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應用題解題技巧。
(五)因材施教加強課堂互動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堅持在應用題模塊中因材施教,認真總結實際的教學經驗,并根據學習能力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級,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應用題的解題效率。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學習優勢及短板,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并促進層級內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讓學生得到創新能力及意識的提升,在提高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同時,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
在加強課堂互動方面,教師要不斷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師生關系融洽是共同學習的基礎。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學生往往由于學習自信心不足等問題,畏懼教師,影響了學習效率。實際上,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要主動轉變這種教學局面,多與學生互動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通過互動進行溝通,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要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正向的評價,如多表揚學生聰明、樂于思考等,為學生的進步指明方向;要鼓勵學生將自己思考的問題提出來,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積極探索,養成自主探究的能力;要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也納入評價與反饋的過程中,看到學生的進步,挖掘學生的潛力。除了在教學環節和學生多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參與角色變化的過程,如讓學生完成題目的創編及解題,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表述出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引導學生加強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并運用生動的語言完成題目的解析。所以,互動教學不僅指師生之間的交流,還在于學習角色的互換,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創設趣味性課堂,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學習主動性。
(六)貼近生活實際,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個體來說,教師在教學時要尤其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只有愿意學習,才能真正掌握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從而主動找到解決題目的思路。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時,要從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角度切入,通過有趣的教學素材,完成課程的導入及鋪墊。與其他教學素材相比,與生活接近的素材是最接近學生日常經驗的,教師可以從生活化的情景切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引用生活案例時,可以不用選擇特別復雜的場景,而是選擇一些簡單易懂且生動有趣的素材,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闡述如下題目:兩名學生相約游玩,各自從自己的家出發向對方家中走,距離為5 km,學生A的速度為3 km/h,學生B的速度為2 km/h,當兩人的家距離為一條直線時,預計多久兩人能夠相遇?教師提出這種問題可以讓學生快速了解題目中的重要信息,并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解題。此類題目可以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使其快速進入學習情境,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結? 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通過科學的教學引導,掌握學習方法,并獲得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解答應用題能夠幫助個體形成更強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從長遠的角度看,小學六年級是個體從小學階段向初中過渡的關鍵時期,教師只有致力于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真正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基礎上,讓應用題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實現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吳香平.小學數學有效性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76):98.
韓梅花.六年級數學分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8):94.
作者簡介:高慧霞(1985.10-),女,甘肅鎮原人,
任教于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孟壩鎮峁合小學,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