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問題是思維發展的起點,同樣也是實現創造創造的前提.在現代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與能力已然成為眾學科教師所需重點關注與重視的熱點教學課題.鑒于此,為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本文將以初中化學教學為例,對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方法與策略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化學教學;問題解決模式;教學研究;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23-0140-03
收稿日期:2022-05-15
作者簡介:于雪松(1993.9-),女,江蘇省張家港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研究.
1 問題解決模式概述
問題解決模式的教學環節為“問題——探究——結論——問題”,使問題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以此來促使學生在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與全面掌握,并發展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思維意識.
2 問題解決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2.1 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具有較強生活性的教學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化學問題探究欲望,也能夠促使學生在生活化問題情境中實現對化學學科本質的深度感知與理解,進而在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生成的同時,更好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并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食品中的有機物”一章中的“糖類、油脂”一課時,教師就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以下教學問題,以此來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1)糖尿病也被稱為“富貴病”,是現代醫學界仍無法根治與破解的醫學難題.導致病人出現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病人體內的葡萄過量,葡萄糖含量越高,病人的病情就越危險.在現階段的醫學領域中,醫生通常會采取檢測病人血液或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來檢測與判斷病人的病情.那么你是否能夠結合本課的葡萄糖含量的反應原理,制定出一套的完善的檢測糖尿病病人血糖數值的方案呢?
(2)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的單糖,你能否結合已知經驗寫出葡萄糖的結構式?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接觸過葡萄糖,它不僅廣泛存在于食物中,同樣也會作為一種醫療手段存在于醫學領域當中.眾所周知,葡萄糖的口味是甜的,那么你能否結合葡萄糖的結構式與化學式分析出其甜味的來源嗎?
(3)家中常備面粉的主要組成成分為淀粉,那為什么淀粉不能夠像食鹽一樣溶于水呢?淀粉本身便沒有甜味,那為什么由淀粉做成的饅頭、花卷等面點在咀嚼時會有回甘呢?
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在生活化問題引導與啟發下生成強烈的化學學習興趣與化學問題探究欲望,其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體會也會在生活化問題情境的作用下實現深化與內化,進而在有效提高與增強學生化學學習效率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2.2 創設主題式問題情境,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化學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模式展開知識內容設計時,應基于這部分化學知識點的教學特點設計主題式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自行展開學習活動,這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樣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把握與抓住知識核心,實現化學知識體系的有效完善.
例如,在教學“能源的綜合利用”、“新型材料的研制”以及“環境污染的防治”等課程時,教師就可結合這三個小節的教學核心創設以“社會發展與化學”主題式教學情境,并通過設置表1所列教學問題的方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探討,從而在有效鍛煉與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更好的促進學生初級化學認知的建構.
2.3 創設思維性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實現積極思考
學生的思維能力總是會以問題為起點,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持續發展.因此,為更好的發散與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實現積極思考與深度探究,教師就要在實際的問題解決教學解決模式中精心設計思維性的教學問題,以此來更好的啟發學生的思維意識與能力,促進學生以更為積極與主動心態與情緒投入于化學知識探索與化學問題探究中,進而為學生的深度學習與高效學習提供可靠的教學保障.
例如,在教學“物質的溶解性”一課時,教師就可結合化學實驗向學生提出以下教學問題,促使學生在手腦協調作用下實現主動學習、積極思考.
(1)在家中煮湯做菜時,常會放入各種調味料,如鹽、油、味精等等,那么為什么湯上會飄著油花,而整鍋湯都會有咸味呢?這說明物質的什么性質有所不同?物質的溶解性是如何定義的呢?
(2)展開化學實驗操作,首先,取5支試管,在其中4支中裝入等量的水,其中1支中裝入等量的汽油;其次,在1號裝有水的試管中放入硝酸鉀,在2號裝有水的試管中加入碳酸鈣,在3號裝有水的試管中加入植物油,在4號裝有汽油的試管中加入植物油,在5號裝有水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鉀并加熱.比較1、2、3號試管,得出怎樣的結論?比較3、4號試管,得出怎樣的結論?比較1、5號試管得出怎樣的結論?你認為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3)觀察5號試管中為溶解的硝酸鉀,你認為除了持續加熱外,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質的溶解?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結合化學實驗為學生創設思維性的問題情境,不但能夠有效的引發與促進學生實現深度思考,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與合作探究分析能力也會得到無意識的增強與提升.
2.4 創設層次化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突破學習障礙
由于初中生尚處于認知發展的過程當中,這就使得學生在實際的化學知識學習中,常會受到自身思維特點與認知能力的限制而難以實現對化學知識的深度理解與全面掌握,在進而出現學習障礙與問題.如若教師不及時地加以引導與糾正,學生便有可能對化學學科產生畏難心理與情緒,致使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難以得到本質性的提高與增強.因此,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這一化學學習問題,初中化學教師就可在應用問題解決模式時,通過創設層次化的問題情境的方式將化學難點拆解成若干個由淺入深的教學小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實現對化學知識本質的感知與體會,從而在有效突破學習障礙的同時,實現學習效率的進一步提升與增強.
例如,在教學“化學反應中的質量變化”一課時,學生往往難以對其中的質量守恒定律形成客觀、全面的理解,這就使得質量守恒定律成為了本課教學中的重難點.因此,為幫助學生更為有效的突破這一學習障礙,教師就可展開如下層次化問題設計,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化學知識本質的深度感知.
(1)鐵生銹后為什么質量會增加?而紙屑與木頭在被燃燒后質量則會下降?在這之中發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
(2)化學反應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質,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所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與反應物木炭和氧氣的質量之和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3)結合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與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兩個化學實驗,你得出了怎樣的實驗結論?這驗證了怎樣的化學定律?
(4)質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2.5 創設直觀化問題情境,鍛煉學生正確讀圖能力
圖表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中最為常見的直觀教學手段.圖能夠直觀的體現問題現象,揭示問題規律,而表則能夠簡明化知識內容,條理化知識規律.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構建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時,同樣也要借助圖表這一有利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直觀化的問題情境,從而在有效梳理學生問題解決思路的同時,更好的鍛煉與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為學生化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夯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金屬的性質和利用”一課后,為更好的深化學生對金屬活潑性的認識與感知,教師就可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如下問題:
把等質量的X、Y、Z、M四種金屬分別加入到同體積、同濃度的足量稀鹽酸中,再把X加入到
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應關系如圖1所示.據此判斷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
A.Z>X>M>Y
B.X>Z>M>Y
C.X>Z>Y>M
D.Y>M>Z>X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階段,在初中化學學科教學中合理的應用與實踐問題解決模式,不但能夠針對初中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去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同樣也有助于推動初中化學教學形式的改革與創新,從而在有效優化初中化學教學結構與過程的同時,更好地提升與強化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要重視起問題解決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實踐,并要在新課標與素質教育的指引下加強對其探索與鉆研,從而在最大化其教學功能與作用的同時,更好地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使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宋存瑞.初中化學課問題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家長,2021(36):99-100.
[2] 張亞妮.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中的實踐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21.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