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中
【摘 要】培育學生的創客思維是當前信息科技教育的一大任務。默會知識論是分析創客思維的新視角,對學生學習信息科技知識及信息素養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著重結合信息科技課程中的基礎知識、網絡、編程、建模、物聯網等板塊內容,探尋默會知識視域下培育學生創客思維的途徑與方法,讓創客思維在范例研習和實踐行動中得到有效發展。
【關鍵詞】默會知識 創客思維 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科技課程的內容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線教師愈發感到個人所知與學生所盼之間存在日漸擴大的“溝壑”,必須探尋一種有效彌補教師認知不足、滿足學生創新探究需求的教育路徑。基于此,筆者嘗試從默會知識層面培育學生的創客思維。下面,筆者試從信息科技各板塊中選取相關課例進行闡述。
一、深挖細究,畫圖默會知識揮灑創客思維
不論學習何種知識,學生只有在默會的層次上掌握了,才是真正地掌握。在全國多版本信息科技教材中作為基礎模塊部分已存在多年的“畫圖”,在教師把它作為傳授電腦繪畫的常規技法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其蘊含的默會知識、創客元素等值得深入發掘與研究。
(一)方圓組合見素養
默會知識作為一種隱性知識,雖然很難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清楚,但其實質是有根源的,是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體驗、感悟等基礎上的。在教學“畫方形和圓形”一課時,教師經常以房子、氣球、太陽等教材中的樣圖為例,把繪畫方法教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自由練習以鞏固。筆者在教學中也常用此思路,但有一次,筆者在練習前加上了“找找你熟悉的‘方和‘圓進行創意畫圖”這一要求,并留出了充裕的時間。學生的表現大大超出筆者的預想,他們畫出了方圓形機器人、方圓形茶壺、方圓形眼鏡,乃至富含哲理的“天圓地方”。學生眼中的“方圓世界”異常豐富多彩。學生在實踐創造的過程中,有效應用并提升了默會知識,豐盈了個體心靈。
(二)復制粘貼創奇跡
學生的求知歷程是教師難以完全掌控的,而教師能夠控制的只有一部分。學生對于默會知識的學習就是如此。復制與粘貼是畫圖中的一項基本操作,常被安排在學生學習了繪制基本圖形之后,就其技術操作而言,無非“選中—復制—粘貼”這幾個步驟。因此,學生掌握得很快。教學中,教師一句“除了實現‘一盆花變多盆花這樣的效果,我們還能用‘復制與粘貼創作出什么”激起了學生創客思維的漣漪。同樣,教師也安排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供學生在電腦畫布上揮毫潑墨、反復雕琢。在一番創作后,張同學問:“老師,我說不出自己畫的是什么,但大家都覺得很奇妙、很好看!”筆者看見他在畫布上把若干線條有規律地重復排列,看似雜亂無序、構圖單一,卻形成了有趣的圖形密鋪效果,非常奪人眼球。其他學生介紹,他先隨意畫了幾條交叉線段,然后進行了復制,并多次粘貼拼接,就形成了這幅奇妙的圖案。對于有些美,我們能欣賞卻難描述。默會知識在藝術領域往往能抵達命題性知識所不能企及的高度。
二、情景模擬,網絡默會知識演繹創客思維
互聯網對學生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出于流量、廣告等考慮,網絡上的低俗內容仍層出不窮,有害信息仍防不勝防。針對這一現實,從班級日常的班會、晨會、專題教育到信息課堂中的“網絡文明公約”宣傳等都是必要的。但大量的案例警示我們,每一個觸目驚心的慘劇背后缺失的不是形式上的教育,而是學生真正的關于網絡的默會認識。所以,學生在做好相關的判斷題、選擇題的同時,還需將其內化為個人的默會知識,形成堅不可破的思想防線。
默會知識的學習具有鮮明的“場景性”特征。默會知識是指部分難以表述的知識,它與明晰知識的主要區別是默會知識蘊含在各類具體的活動之中。基于此,筆者在網絡單元的教學中,將原來安排在第四課的“網絡文明小公民”一課前置,并且采用“演一演、看一看”“說一說、辯一辯”“議一議、寫一寫”等形式把有關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融合在實際情境中予以學習感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情景模擬,使原來較生澀、隱蔽的知識浮出水面,激活了默會知識,也養成了觀察體悟、明辨網絡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樂,編程默會知識提升創客思維
Scratch是一款廣受歡迎的圖形化編程軟件,教材中常以設計游戲項目的形式幫助學生認識其“外觀”“控制”“運動”“偵測”等主要模塊的應用方法。愛玩游戲是學生的天性,而從玩游戲到編游戲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跨越。其間,學生默會知識的參與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
(一)融通生活經驗
“穿越迷宮”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游戲。很多學生在白紙上畫過,在電腦上玩過。Scratch中設計的“穿越迷宮”看似虛擬化,實際與學生的已有認知是相融互通的。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自然狀態下的選擇行為,掌握鼠標跟隨控件的方法,重點啟發學生對比選擇相關偵測、判斷控件,實現角色自動躲避障礙物的效果。在學生了解相關控件的特性之后,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設計、穿越形形色色的創新型迷宮。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多種信息進而形成的默會知識,在這節充滿創客思維的編程課上得到了充滿趣味與智慧的顯性表達。
(二)跨學科學習
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積累形成的默會知識是開展新知探索的重要條件。在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原有的各類認知,引發其思辨與探求,從而形成新的信息科技默會知識。計算思維作為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得到了大家的關注,Scratch作為“算法與程序設計”的載體之一更是培育學生計算思維的舞臺。在“小貓出題”一課中,教師充分應用Scratch軟件中的數字與邏輯運算功能,通過新建變量、對變量進行賦值、輸入結果與答案進行判斷等步驟讓學生見識了其強大的運算功能,且真正做到了跨學科學習。教材中主要以加法運算為例幫助學生了解搭建腳本的主要過程。在之后的練習及另設的鞏固拓展課上,學生的默會知識、創客思維等得以充分展示。這些雖已超越小學數學的范疇,但給學生帶來的成就感能久久地激勵其用創客思維去探索、求證。
四、個性智造,建模默會知識助力創客思維
研究表明,默會知識的習得一般要付諸行動或實踐,需要“親手做一次”或“創造出一個作品”來。隨著創客教育理念進入中小學校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3D建模軟件的引入在學生智造夢想與操作現實間搭起了橋梁,使以往的很多“不行”一下子變成了“可行”。
學校每年都會在科技節時向廣大學生征集科技創新作品。然而,絕大多數學生由于器材、工藝所限,只能提交有關某件作品的新思考、新設計紙質稿,而難以將自己的默會知識讓大家真正了解。如何將看似“紙上談兵”的“金點子”轉化為直觀明了的創新作品?以往的途徑是尋求木工、車工、鉗工等專業人員的幫助。幾番“手忙腳亂”的比畫解讀之后,工匠們制作出的作品有時能與學生的設計意圖接近,但更多的時候相差甚遠。畢竟,學生的默會知識與工匠的思維是難以完全在同一頻道上的。3D建模教學進入小學以來,以上瓶頸得到有效突破。在“生活中的3D”一課教學中,學生的創客思維大放異彩。從杯子、筆架等傳統的生活必需品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缺失的棋子”“斷裂的鑰匙”等,都在鼠標的舞動中得到完美設計。
五、智能互聯,物聯默會知識拓展創客思維
物聯網是信息科技史上的又一次技術革新。小學階段的物聯網教學既有基礎知識的學習,又有體驗與實踐等基本操作,更有發現、分析、探究和評價身邊物聯網應用系統等能力培養。
邁克爾·波蘭尼經研究認為,缺少默會知識的參與是難以深入理解和明晰知識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從現實生活中的物聯網應用引入,通過觀察與發現、體驗與思考、拓展與啟迪等,幫助學生了解物聯網的發展歷程及時代趨勢。“智能家居生活”“智慧出行”等一系列應用把學生的默會知識與現實生活聯通起來。家中的掃地機器人、小區的攝像頭、高速公路的ETC、公交站臺的電子提示屏等都是物聯網技術的現實應用。通過組織討論,學生的思路進一步被打開。聯系各自的生活環境和個人觀察,學生發現,一批涉及工農業生產、物流運輸、環境監測、技防安保等領域的應用精彩呈現,大家紛紛發出了“原來物聯網早就來到了我們身邊”的感嘆。
創客思維具有生成性、開放性和不確定性,默會知識為創客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視角,兩者互依互促。默會知識所倡導的“通過寓居而認知”,既是我們培養“能力之知”的方式,也是了解他人之心的方式。因此,培育創客思維的過程實質上是默會整合的“寓居”式體驗過程。師生經歷信息科技實踐,升華默會認知,實現相互理解,最終達到創新造物的新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