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阿瑩
摘 要:語文學習任務群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出現的一個關鍵詞語,它的出現必然給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改革帶來全新的變化,必然推動語文課堂教學范式的轉型,以任務的方式組織與呈現語文課程內容,通過主題式活動進行語文學習,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經驗積累的情境,試圖改變傳統語文教學碎片化、散點式的現狀,要探索出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群實踐的路徑,引導學生深入到做事的過程中,悟出道理,發現知識,建構知識,在自我修煉、浸潤中提升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任務群作為一個新概念,首先要正本澄源,理解它的內涵,然后要有機融合,打通從學理到踐行的路徑,在堅守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前提下,勇于創新。
關鍵詞:課程標準;學習任務群;語文素養
教育部于2022年4月21日正式發布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作為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指導性文件,其將對課程建設、教材改編、課堂教學、學業質量評價、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帶來歷史性的變革。筆者在研讀時發現新課標特別強調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修訂變化最大的是第四部分“課程內容”,最吸睛的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語文學習任務群。“用學習任務群來呈現語文課程內容,是我國語文課程建設的重大創新,它規定著語文課程在實操層面可能具有的行動方式和行為發展方向”[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注重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若干學習項目組成學習任務群”[2]。給出了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操作性定義,其終極目標是重構語文課程內容,試圖改變傳統語文教學碎片化、散點式的現狀,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任務群是新課標中一個關鍵概念。對這個概念從學理到踐行融通性的解讀,對其價值的認識,對其實踐的摸索,關系到新課標生根的促進意義。筆者根據自身對課程改革理念的理解,結合實際經驗,對語文學習任務群進行嘗試性闡釋,以此求教于方家。
一、正本澄源理解關鍵詞
新課標“學習任務群”中的相關表述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3]。
第一個關鍵詞“任務”。“任務本身是有目標、有過程、有策略、有資源的一個學習項目,每個任務也是一個學習項目,多個學習項目有機融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任務群”[4]。從變革上看,語文“任務”致力于打破過去語文學科注重知識講解和技能訓練的單一教學模式,從漢語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出發,著眼于語言文字的運用實踐;從目標上看,語文學習“任務”追求語言、知識、情感和文化的綜合發展,力圖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從行動上看,語文學習“任務”以語文實踐為主線,選取具有明確價值的語文實踐活動,圍繞特定的情境和多種語文學習活動,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所有活動,都是以提升語文素養水平為目標的活動。教師是任務的建構者,學生是任務的實踐者,任務主題起到價值引領的重要作用。注意“任務”與“練習”“作業”“訓練”的本質區別,語文學習“任務”的重要特征是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其代表著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
第二個關鍵詞“群”。“群”是系統,是序列,系統是序列的統一。單個要素是難成系統的,系統實現了個體的有機整合,是包容性很強的概念;“群”也是相關,是關聯,把相關的因素關聯在一起,互相作用、同頻共振,彼此促進,共同發揮作用,從而實現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任務“群”通過系列活動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體現了語文學科累積經驗性的特點。
第三個關鍵詞“情境”。“情境”即真實語境,指課堂教學內容涉及的語言環境,是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中能夠遇到的現實情境,沉浸其中能引起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啟發學生思考,“情境的設置目的就是要擺脫以往單一學習任務的簡單排列,而注重任務與任務之間的關聯和整合”[5]。需要強調的是課堂教學情境化不等于綜藝化,而應該有明確的語言實踐的目標,有特定的語文本體知識來做支架。
“群”的引入,“任務”的布置,“情境”的創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提出與設計,試圖改變長期以來困擾著語文教學育人目標達成的問題,如:語文教學要素之間缺乏關聯性、缺乏整體性,語文知識碎片化,語文實踐能力虛化等。正確理解課標中語文學習任務群中關鍵詞的內涵,系統把握語文學習任務群運作的過程與方法,研究語文學習任務群實施的策略,對于推進以語文學習任務群為基點的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有機融合突破傳統束縛
語文學習任務群比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從教學內容上看,它突破了單篇教學的束縛,揭示了學生真實閱讀的原貌;從教學資源上看,它突破了文本的局限,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從教學空間上看,它突破了課堂的小天地,走進生活,走入社會;從教學方式上看,它突破了教師傳統的講析,引入學習評價;從教學目標上看,它突破了文本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多維度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文本不再是一篇一篇地精讀、細讀,知識不再是一個一個地零敲碎打,聽、說、讀、寫等技能訓練,也不再是單打獨斗地進行。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與組建絕非同一人文主題下簡單的內容組合,也絕非一般意義上的比較閱讀與群文閱讀。新課標確定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確定學習任務群的整體要求,教材則是將任務群的要求按照不同學段需求任務化,教材中的單元設計則是將學習任務情境化,學生的任務就是沉浸在情境中,自我修煉,在做事的活動過程中悟道,僅僅知道相關的語文知識還遠遠不夠,需要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利用已知構建新知,并依靠新知尋找完成任務的方法和策略,最終真正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新課標給出的多為原則性的操作框架,教學實踐中需要一線教師教學智慧的參與。如何真正將語文學習任務群課標要求,內化成教師行動的指南,縮短教學實踐與標準期待值之間的距離,這需要一線教師在執行過程中,展示出自己超凡的創造力。
語文學習任務群是推進語文教學在執行層面的起點。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核心概念是任務,這就需要一線教師悟透語文課程任務設計的實質,達成教與學的共識,突破傳統教學慣性的束縛,重新確定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轉變為先明確學習任務,提前做好課標理念與教學實踐有機融合的心理建設,不回避,敢于迎接改革的浪潮,全力以赴,跟上時代潮流發展的方向。教師將如何面對統編教材,這應該是語文學習任務群在現有教材條件下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新課標中的新要求必然會催生出教學內容的重大改變,以往單篇課文教學的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求。語文教材是達成課程目標的中介載體,語文學習任務群是繼“單元組元”“單篇教學”之后,語文教材未來全新的“組元方式”。現行初中語文統編教材仍然主要是按照傳統“單元組元”“單篇教學”形式編制的。教材依標改編,行動肯定具有滯后性,一線教師怎么辦?這就給一線語文教師帶來很大的困惑和挑戰,需要一線教師在教學同時做好課程內容的轉化和研發工作。這種轉化和研發能力是多數一線語文教師所不具備的,也不大可能具備。因此,要想研發出一系列富有學理、基于課標、參考教材,并能夠滿足特定年級、特定班級學生需求的“語文學習任務群”案例,這就給語文學科基礎教研工作者提出新的工作內容和研究方向,語文學科基礎教研工作者要注重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中的“情境”“活動”“問題”“支架”“量表”等方面的研究設計。
三、攻堅克難探索實踐路徑
新課標“學習任務群”中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其中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 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群安排可有所側重。這些任務群,實際上是按照語文學習內容的學科特點來分層的,第一個層級是語言文字積累層面的內容,突出其基石地位;第二個層級是從文本表達特征的視角來分類的,并且形成思維發展步步向上的階梯狀態勢,本層級內的每一個任務群,其思維表現的方向都有所側重,強調其主體地位;第三個層級是從運用和遷移的視角來設置的,凸顯其實踐性價值。從三個層面看,課標已經提供了相對確定性的課程內容,構建了拾級而上的語文課程內容體系。有效的語文學習任務群課程設計應該是專家、學者、教研員、教師、學生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集體研修行動。我們倡導國家層面和省市級教研部門的系統籌劃,有組織、有規劃、有步驟、有分工地協同教研,盡快呈現優秀案例成果。
一線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只有依據學習任務群的特征,才能正確尋找到課堂教學實踐的切口,教師要充分利用統編語文教材的單元設計,構建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學習任務群,組織好課堂教學。首先,教師的教學關注點要發生轉移,將教學關注點從知識本身轉向思維和素養訓練。其次,語文學科的整體結構可以依靠任務群呈現出來,回歸到具體的學段,具體的單元,就變成具體的學習任務。例如,九年級《懷疑與學問》一文,就是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中九年級學生需要完成的一個具體學習內容,而需要完成什么任務,是由本單元設計的目標來規定的,在單元導語中有明確表述。教師還要努力去發現統編教材中單元與單元、文本與文本之間的內在關聯,尋找特定主題的價值意義,尋找以學生的精神成長為根本的價值取向。再次,教師要認真思考本次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活動具有哪些言語性訓練內容,只有從言語運用的角度去增強文化自信,去提升思維能力,去進行審美創造,才能夠體現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教師要提供學習的支架,提供活動規則與評價反饋的方案,保障學生的言語活動有效、有序地進行,因為給學生提供語言活動經驗的情境,是衡量語文學科任務群活動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最后,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從外部幫助教師完成新課標的解讀,搭建起教師融通課標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
“語文學習任務群”像一個被賦予使命的嶄新的課程范式,肩負著推動語文課程改革巨輪前行的責任。如何攻堅克難,從理論上厘清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關鍵概念,從實踐中驗證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效能,這將是教育工作者們攜手共研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本華.任務 活動 情境——統編高中語文教材設計的三個支點[J].萬象,202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榮維東,李雯雯,趙澤龍.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學理闡釋與實踐反思[J].教師教育學報,2022(3).
[5]張琨.語文學習任務群:情境、內容、方法、資源的整合[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1(8).
編輯/李?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