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媛?王藝嘉



摘 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海外并購的方式擴大市場,以此來實現企業價值,但相應的風險和問題也隨之而來。基于此,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對此次并購進行總體評判,并對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在豐富已有文獻基礎上,希望能夠推動未來乳制品行業的發展,為此后企業海外并購提供一些參考價值。以光明乳業并購新萊特為例,采用財務指標法,選取2010年-2015年的償債、營運、盈利、發展能力數據進行研究,發現光明乳業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相對穩定,長期償債壓力較大,總體來看是一次相對成功的并購。此次跨國并購為光明乳業的經濟效益帶來提升的同時,企業也應注意現金流的回籠,長期償債的風險以及資本運營的效率。
關鍵詞:跨境并購;績效;財務指標
一、引言
近幾年我國乳制品行業發展迅速,此外,在三聚氰胺事件對乳制品行業的打擊下,消費者對國產奶制品失去信心,國內乳制品企業紛紛著眼于海外市場,以求生存和發展。在這樣的趨勢下,海外并購刻不容緩。在并購績效評價方面,馮根福等采取1994年-1998年間上市公司跨國并購案例為樣本進行綜合財務指標分析,發現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從整體上有一個先升后降的過程;閆曉彤等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和會計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在上市公司并購中應積極拓展有實質性的規模擴張。由于乳制品行業海外并購起步較晚,相關研究較少,本文旨在通過采取財務指標法對光明乳業海外并購進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乳制品行業海外并購所存在的問題和挑戰,為未來乳制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意義。
二、公司簡介及并購過程
1.光明乳業簡介
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由國資、社會公眾資本組成的產權多元化股份制上市公司,從事乳和乳制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奶牛的飼養、培育,物流配送,營養保健食品開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乳制品生產、銷售企業之一。2000年,上海光明乳業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并于2002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登陸我國A股市場,2003年,正式改名為“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2.新萊特簡介
新萊特位于新西蘭坎特伯雷,于2005年成立,加工制造乳制品、營養配方等。它成立以來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身處在新西蘭這一天然牧場。新萊特奶源優質,擁有龐大的奶源生產基地,先進的生產設備。作為一家B2B公司,新萊特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綜合嬰兒配方中心之一,旨在為客戶提供從農場到消費者的綜合全面供應鏈。
3.并購過程
光明乳業在尋求目標并購公司時,對海外市場和地區進行了大面積的市場調研,通過調研發現,新萊特公司由于新西蘭國土面積小,人口稀少,導致銷售渠道狹隘,國民購買力小,再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造成公司財政和資金的壓力,致使光明乳業將并購目標確定在新萊特公司。雙方經過多次的談判和考察,最終達成交易,光明乳業于2010年7月9日正式認購了新萊特51%的股份,價值8200萬新西蘭元,這是我國首個乳制品行業跨國并購的案例,使本土企業成功走出國門。
三、并購動因
1.改善國內環境,尋求高品質奶源
新西蘭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適宜的氣候再加上充沛的雨水,使之成為了全球獨一無二的天然牧場。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造就了新西蘭國際公認的高質量的乳制品。2008年,受國內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惡性影響,國內乳制品行業整體銷售額大幅度下滑,為改善國內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抵觸情緒,重獲聲譽,光明乳業決定發展開闊海外市場,通過不斷調研,發現新萊特公司因銷售渠道少而面臨虧損,而新西蘭的奶粉奶源優質,成本低,這樣的優勢吸引了光明乳業的目光,最終通過不斷地交流與調研,成功完成并購。
2.發展新技術,開闊海外市場
近年來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迅速,但我國乳業的生產技術和消費觀念較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當常溫保存、保質期更長的高溫滅菌乳被引入時,蒙牛、伊利等公司抓住了這次機會搶占常溫奶市場,但光明企業仍然把大部分目光放在低溫奶市場上,逐漸被拉開了差距。而光明乳業此次選擇并購海外乳制品公司則使其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將新的設備技術運用到常溫奶生產中,擴大其在常溫奶和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中的份額,逐步與其他企業縮小差距。并且在海外打響光明乳業的知名度,開闊其國際市場。
3.完善產業結構,推動戰略布局
光明乳業在早期占據大部分國內乳制品市場,當時,蒙牛和伊利只是行業的第二、三名。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物流和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鮮牛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保質期更長的常溫奶。或許是資源的限制,光明乳業并沒有借此機會調轉方向,逐漸被蒙牛,伊利拉開差距。為改變這一現狀,光明乳業采取積極并購海外企業的方式,2007年提出“聚焦乳業、領先新鮮、做強常溫、突破奶粉”的戰略目標,旨在打造出全新經營模式下的奶制品,以此來實現戰略目標和產業結構轉型。
4.適應政策需要,實現長期收益
在國內奶制品行業遭到巨大打擊后,為打破市場僵局,國家開始注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質量要求的管控,從奶制品源頭嚴格把關,淘汰落后技術和設備,加大懲罰力度。此外,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戰略規劃和“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政府鼓勵我國乳制品企業與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相融合,打造屬于自己的本土品牌,提升國民聲譽。光明乳業通過并購實現企業轉型,促進雙方資源整合,雙方利用優勢互補,從而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
四、光明乳業并購新萊特的績效分析
1.營運能力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應收賬款周轉率在剛并購的幾年整體呈下降趨勢,這說明光明乳業在并購影響下,打開了本國市場,銷售業績有了不錯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應該加強自身的信用保障體系,實施嚴格的信用政策,防止壞賬的發生。另外,存貨周轉率從并購起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較低的存貨周轉率說明流動性較高,存貨資金占用量比較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總資產周轉率處于一個下降狀態,這體現了隨著光明乳業規模的擴大,對公司整體是帶來了優勢,對于設備和技術的投資也是見效的,并購后的管理和財務整合是成功的,其營運能力得到了提升。
2.盈利能力分析
根據表2顯示,銷售凈利率在并購的兩年內有所下降,從2012年開始上升,在2013年達到最高值2.91%,在2014年有些許下降,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2010年國內奶制品價格高,致使原奶的成本和公司營業收入都偏高,這就會導致銷售毛利率有所下降,在光明乳業并購新萊特公司后,光明乳業投放大量資金新建廠房,學習技術,整合資源,所以在2010年、2011年銷售凈利率較低,另外,總資產收益率在2015年突然降低,很可能是因為2012年光明發生了五次質量問題,使得一部分消費者對該企業的印象變差,因此減少購買。
3.償債能力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光明乳業的流動比率在2010年和2011年較低,從2012年開始,處于一個平穩狀態,原因是企業在2010年為并購公司是采用現金并購的方式,這就需要籌集大量資金,而向銀行貸款也會增加企業的債務壓力,在并購結束之后,公司逐漸完成公司整合,資產和負債都隨之增加,導致2011年流動資產超過了流動負債。此外,速動比率分別在2011年和2014年下降,在2012年有明顯升高,這很有可能是因為2011年光明乳業剛完成并購,企業存在大量負債,而速動比率較低則說明企業存在短期債務無法償還的風險,企業需要及時調整戰略對策,科學舉債與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
4.發展能力分析
可以看出,光明乳業在剛并購初期,公司處于合并期間,投入大量資金導致廣告營銷變少,再加上內部的不穩定,導致2011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下滑,但在2012年有了明顯的回升,說明并購的即時效應對公司是有影響的。而在2015年出現再一次的下降,這次下滑的原因很可能是2015年同行業競爭加劇,而光明乳業的核心產品——莫斯利安并沒有在市場上處于一個領頭地位,給公司帶來預期的銷售業績。另外,總資產增長率下降,說明公司有可能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這是花費大量資金進行海外并購帶來的影響,總體來說,發展能力還是處于一個樂觀的情況,企業并購帶來了較好的效果,企業發展潛力較高。
五、光明乳業并購績效的啟示
1.選擇恰當的并購方式
光明乳業采取現金支付的方式進行海外并購,這使其花費大量資金,所以并購前期在償債能力方面出現問題,公司在2010年—2015年資產負債率較高,這樣很可能會造成企業的債務危機。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企業在并購前需要進行深入的調研,對并購的風險進行一個嚴格的預估,加強風險管控,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適宜公司的支付手段,選擇目標并購企業后,需要對目標企業進行全面的價值評估,避免掉進財務陷阱,再制定出詳細的并購方式和支付對價,減少不確定因素出現。
2.加速企業資金回籠
在光明乳業完成并購后,一方面需要為被并購企業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根據自身產業結構,整合資源,完善管理,這就給企業加大了財務壓力,這一點體現在應收賬款周轉率的降低,快速的擴張使光明乳業存貨和應收賬款變多,這很可能導致償債能力變弱。所以企業在并購后,應注重企業資金的回籠,把戰略重點放在應收賬款和存貨的變現上,另外,還要加強陽光信用管理系統,制定嚴格的支付條款,避免壞賬的發生。
3.抓準合適時機并購
此次光明乳業成功并購新萊特公司,主要是由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及金融危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家企業都在積極尋找方法擺脫困境,在這樣緊迫的形勢下,選擇海外并購的時機對于目標企業就顯得尤其重要,企業管理者需要有遠見和對公司有清晰的戰略規劃,敢于抓準時機完成并購,此外,要選擇能夠為自身帶來經濟效益和規模效益的企業進行并購,還要考慮并購所需要的資金是否在自身范圍之內,要做到量力而行。
4.制定精確的整合方案
企業并購后并非就會一帆風順,所以企業在并購前需制定精確的整合方案,盡量地規避掉可能發生的風險,對于戰略、管理、財務、人力資源和文化等都需要進行整合,并購企業一旦實現并購目標,就必須提前掌握企業變化趨勢,并從長遠的角度進行戰略分析,快速對并購企業進行有效的整合,確定并購后的經營戰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企業需要通過調研分析,為制定的方案提供理論依據,吸取雙方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注重人力和文化方面的整合。
六、小結
綜上,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并購擴大市場,實現企業戰略政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展,海外并購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進行海外并購進行海外擴張,開闊國際市場,這也是企業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和長期穩定發展的必然趨勢。根據以上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光明乳業并購新萊特公司是一次相對成功的并購案例,這也為今后的乳制品行業并購案提供了借鑒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根福,吳林江.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1(01):54-61+68.
[2]方芳,閆曉彤.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與思考[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08):43-48.
作者簡介:耿曉媛(1981- ),女,黑龍江大慶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王藝嘉(1998- ),女,黑龍江牡丹江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21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