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彬
摘 要:隨著教改的發展,素質教育愈來愈提倡學生的身心培養,使學生對待學習充滿積極主動的態度,因而廣大教育實踐者在不斷結合新的理念對教學策略進行創新,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由于學科特點的關系,辯論式教學的應用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充分理解,促進學生的思維成長,提高高中政治教學實踐活動質量,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因此,就要構建協商課堂。而本文將主要對辯論式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協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一番詳細的闡述和說明。
關鍵詞:辯論式情境教學;高中政治;協商課堂
辯論式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應用,既能夠讓學生的身心融入課堂當中,也有利于增強教學實踐活動效果[1]。而協商課堂作為新的課程思想,強調的就是要促進學生的參與,讓教師充當課堂活動的引導實踐者。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該方法常常被廣大政治教師實施。從事高中政治教師這份職業,筆者會從課改理念的角度考慮,以發揮學生主體性,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初心,以發展學生價值觀,影響學生的身心思想向好發展,提高教學實踐性為目的,用可行性的方式將辯論式情境教學在課堂實踐活動中應用,讓學生在充分參與中得到多方位能力的提升,對政治知識的學習可以有更加濃厚的興趣,在辯論式情境教學的基礎上構建高中政治協商課堂。
一、辯論式情境教學的理解
辯論式情境教學,一個“辯”字,便能夠說明該方法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轉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相契合。基于此,筆者將仔細思考辯論主題,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分配具有競爭性的小組,通過多維性的交流增強學生認知的深刻性,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民主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熱烈且和諧的課堂氛圍中使學生得到發展[2]。
二、辯論式情境教學的應用
辯論式情境教學需要有一個指導者,就是教師。因此,筆者會從創新的角度構建學生的學習團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充分融入辯論活動當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合作能力的培養,推動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生成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讓學生在平等、互動、溫暖的課堂氛圍中享受不斷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不斷提高政治核心素養[3]。以下幾點,則是筆者根據自身從教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實踐,以部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中第一單元《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為例,對辯論式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協商課堂中的應用做的具體論述:
(一)分配小組,提高參與度
辯論式情境教學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主,是引發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有效方式,所以學生學習團隊的構建十分必要,如此才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因此,筆者會考慮到學生的政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辯論主題將學生合理分配學習小組,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積極合作學習政治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在辯論式情境教學中的課堂參與度,更好地輸出自己所獲得的知識,以合理的反饋展開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中增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促進高中政治教學實踐的理想化,構建高中政治協商課堂。
比如:當《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這一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后,為了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基本經濟制度內容和所發揮的作用,打算采取一次以復習為目的的辯論式情境教學,希望學生能夠對所學內容有新的理解,更深刻地認識我國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
于是,在辯論式情境教學開始前,筆者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分析,將其分配成了學習小組,使得每一組都充滿凝聚力,提高了學生重新學習本單元知識的熱情。這樣,通過將學生進行辯論小組的分配,為學生參與到辯論式情境教學活動當中奠定了情感基礎,也為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知識的內容以及內涵做了良好的鋪墊,更為日后高中政治教學實踐的理想化做了準備。
(二)提前準備,精準化定題
當學習小組分配好后,需要選出一名組長帶領隊伍打贏辯論賽,所以辯論準備活動的進行就十分必要。基于此,當筆者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后,會精準化地提出辯論主題,讓學生以團隊為核心,提前準備辯論活動,組織好辯論語言,并在辯論活動中懂得如何應用語言,以有條不紊的表達態度,為自己的論點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論據,同時了解到對方辯論的論據是如何論證論點的,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享受辯論的過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辯論式情境教學的高中政治課堂活動當中,呈現出精彩的高中政治教學質量[4]。
比如: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辯論教學活動中,我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生共同觀看《小華的一天》這一漫畫,使學生的精力集中到課堂當中,重新梳理這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然后,在學生精神集中的前提下,筆者提出了議題:小華在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中享受了哪些產品和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分別由哪些經濟的勞動者生產和提供?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通過結合教材內容,精準化設定論點,思考論據。接著,筆者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在課件上呈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關系和經濟制度之間的關系,以總結性的語言簡單講解了基本知識點。之后,要求學生拋出交流過程中起爭執的問題,從而組織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進一步獲取知識。最后,對學生在辯論中的表現進行了評價,再一次總結了這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使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價值取向。這樣,讓學生提前準備議題,使學生充分參與知識的學習,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意識,最終將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精彩呈現,使得高中政治協商課堂在辯論式情境中得以構建。
(三)師生互動,加強引導性
通常情況下,辯論式情境教學的課堂中,有學生會因為激烈的辯論而偏離辯論主題,若教師不以引導者的身份預設好這種情況的出現,很有可能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影響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會做好充分預設,針對這種現象的出現做好預設工作,通過師生互動調整學生回歸到辯論主題,使學生厘清辯論思路,增強學生的條理性,建立和諧的辯論環境,使學生對辯論式教學情境的參與充滿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達到教學效果的預期。
比如: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辯論教學活動中,首先,筆者以師生互動的方式與學生展開了對“如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這一議題的交流。然后,筆者拋出三個問題為辯題,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辯論:
1.公有制經濟如何發展和鞏固?
2.非公有制經濟如何鼓勵、支持和引導?
3.從兩個堅持共筑偉大祖國新征程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努力?
之后,在辯論的過程中,結合現實生活中強有力的論據對學生的偏題之處、矛盾無法解決之處進行調整,釋放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使學生認清了政治與生活的關系。最后,筆者回歸到課堂教學活動重點,引導學生歸納了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和農村集體經濟的舉措。這樣,在師生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既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又感受到了共同參與的樂趣,培養了學生辯證的科學精神,增強了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充分達到了預期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將辯論式情境教學應用到了高中政治協商課堂當中。
(四)融合時事,體現時代性
時事政治是政治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內容,通常情況下,時事政治都是教師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告知學生,由于學生被動接受的原因,不能很好地理解時事政治與重點政治理論知識的關系。因此,筆者會通過辯論式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時可以主動融合時事,以體現時代性的論據論證論點,點燃思維碰撞的火花,培養學生符合時代的正確價值觀,讓學生感知政治知識的學習充滿了現實意義,使學生面對政治課堂有更加主觀能動的參與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教材知識理解。
比如: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辯論教學活動中,筆者結合當下時事——豬肉價格,提出辯題:三年之間,豬肉價格起伏較大的原因是什么?于是給予了各個小組交流論據的時間,逐漸使學生的辯證思維達到了一個活躍的狀態。然后,筆者以引導者的身份開啟了這次辯論活動,在時事的作用下,使學生對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和局限性有了充分理解,也令學生認識到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和發生作用的過程。最后,引導學生對辯論過程進行回憶,幫助學生總結了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措施以及市場調節的弊端。
(五)借鑒典故,增強說服力
從教材內容分析,有不少關于中國文化的內容,若是在辯論式情境教學中借鑒典故,則有利于增強論點的說服力,進一步烘托辯論效果,還有助于學生文化內涵的培養。所以,筆者會對學生提供一些關于教材的傳統文化故事,希望學生能夠在辯論過程中有精彩表現而努力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內在文化氣質,更加有力地學習和理解政治知識,喜歡上辯論的課堂氛圍,充滿對政治課堂的參與興趣,實現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
比如: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辯論教學活動中,首先,筆者以視頻導入的方式,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下感受新中國成立至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讓學生在各自所在的辯論小組中結合實例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從而引入了“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主題。然后,提出辯題:我國建設取得成就的原因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有什么關系?從而組織學生展開辯論,結合黨的發展歷程,以及我國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幫助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使學生理解了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以及為什么要實施宏觀調控。之后,筆者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議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結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了二者的區別,又通過我國《憲法》關于“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領導”的相關表述,增強了學生的法治意識核心素養,增強了本節課重點知識的說服力。最后,對學生的辯論展開評價,提出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建議,希望學生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參與辯論活動,增強表現力。這樣,通過借鑒典故,滲透傳統文化,以增強對辯題的說服力,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核心素養,又根據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內容培養了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還以辯論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辯證科學精神,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充分提升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辯證能力。
(六)辯后反思,增強理解力
辯論活動結束后,需要有一個反思的環節,是不能忽略的。因為反思屬于溫故而知新的過程,能夠使學生對辯題有新的認識,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因此,筆者作為課堂活動中的引導者,會預留活動反思的時間,讓學生于所在的辯論小組當中反思辯論過程,更新自己的辯論思維,從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為日后的辯論教學活動有更好的表現奠定基礎,為高中政治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增添助力,促進學生學后反思習慣的養成。
比如:在《綜合探究完善社會主要市場經濟體制》的辯論反思教學活動中,首先,關于“如何使市場機制有效”,筆者引導學生對辯論過程進行回顧,從市場整個引導資源配置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政府限制某些產品價格、市場競爭增進消費者福祉的三個角度進行反思,讓學生理解到要想對一個問題有充分的認識,需要從多個角度考慮解決辦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然后,引導學生對“如何使企業有活力”這一辯題進行反思,結合辯論時運用到的企業經營案例,和學生共同從影響企業活力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進行分析,使學生懂得了企業要樹立誠信意識的必要性,增強了學生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對激發市場主活力作用的理解。之后,引導學生對“如何使宏觀調控有度”這一辯題進行反思,使學生懂得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意義,令學生熟悉了學過的重點知識,促進了學生的政治素養的提升。最后,筆者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做了總結,讓學生進行了整理。這樣,通過辯后反思,增強了學生對所學重點知識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感受到了反思收獲,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學后反思習慣,增強了高中政治辯論式教學的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辯論式情境教學的應用是對高中政治課堂的分析,能夠促進學生多維能力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政治教育教學教研的進程。因此,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筆者會踐行生本理念,以更多如上述所提辯論式情境教學的策略,為學生創造一個主動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以及思辨能力,以自己的努力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在辯論式情境教學中建立高中政治協商課堂。
參考文獻
[1]曹新平.辯論式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新課程研究,2021(19):125-126.
[2]陳碧珠.辯論式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教育,2021(13):55-56.
[3]成阿妮.辯中論 論中學:淺析辯論式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20(S1):66.
[4]萬春.淺談辯論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9(8):12-13.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開放課題“高中思想政治議學式協商課堂的建構研究”(KCA2022028)研究成果和泉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一批)立項課題“高中議學式思政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QG1451-3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