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云
摘 要:艾朝陽、董仁主編的《修辭學名家吳士文的故事》,講述了修辭學家吳士文工作、生活的數十個小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呈現了吳士文高尚優美的道德文章,而且為后人樹立了修辭、修身、修業的榜樣。可以說,吳士文真誠的修辭之道,赤誠的修身之道,虔誠的修業之道,具有重要的勵志作用和時代意義。
關鍵詞:吳士文;故事;時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H15;K8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2)07-0059-03
吳士文先生是著名的修辭學家,他繼承并發展了陳望道的修辭學思想,為中國修辭學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在《20世紀中國修辭學》(下卷)中指出吳士文先生的三大貢獻:一是關于消極修辭,“真正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的,吳士文可說是第一人。”[1]二是關于語法修辭關系,吳士文的認識“是符合修辭和語法的辯證關系的。”[2]三是關于辭格,吳士文的“最大貢獻是他對修辭格理論的全面發展和深化。”[3]他基本上廓清了辭格與其他概念的關系,建立了融各家之長的修辭格定義;制定了判定辭格的標準;梳理了辭格與非辭格的關系,明確了辭格的結構與分類。對此,國內外學者也多有評述。修辭學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種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人都會從中汲取所需的營養。然而,如果深度追問,吳士文先生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這成就的熔鑄過程能給后人以何種啟迪?這便是學術本身難以呈現的了。然而,這個問題卻是一個根本性問題,正如陸游所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而艾朝陽、董仁主編,由東北大學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的《修辭學名家吳士文的故事》(以下簡稱為《故事》)卻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故事》由吳士文先生子女、學生、同事和學界同仁共同撰寫,它的價值不僅在于記錄了吳先生生活和事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而且在于為后人呈現了一個心系事業、不忘初心的學界楷模,一個修辭立其“誠”的行為典范。
修辭,狹義看就是修飾言辭,廣義看則與修身、修業緊密相關,因此,古人早就把“修辭——修身——修業”與“立言——立德——立功”對應起來。從《故事》可以看出,吳士文先生是典型的內外兼修:修辭以立言,修身以立德,修業以立功,而準則就是“修辭立其誠”!首先是真誠的修辭之道,《故事》中不少篇目記載了吳先生教學的生動,言談的得體,當然這一切都來自“真誠”:對教學真誠的喜愛,對別人真誠的敬重,當然還有對事業真誠的敬畏!顧偉的《破格錄取你》,講述了作者想調入民進丹東市委負責宣傳工作,當他去面見民進市委主委的吳士文,吳先生先是表揚了他的報告文學寫得不錯,接著很真誠地說:“說老實話吧,我們民進市委并不需要寫這么好文章的人!我要的人,只要寫好通知、總結這些公文就行了!”“另外,我們還要對你們三位候選人進行寫文章考試,然后再根據成績最后決定留誰!”[4]可以說這是很實在的表述,二者并不矛盾。然而作者以為沒了希望,就“轉守為攻”:“吳主委,您老剛才說,民進市委不需要寫好文章的人;而您現在又說要對我們3個候選人進行寫作考試!不知您到底是要錄取文章寫好的人,還是寫差的人呢?我不敢說我能考最好,但根據您開始說不要寫好的人的標準,我完全可以做到寫得最差,您到底想讓我怎樣答卷呢?”[5]面對鋒芒畢露且有些偷換概念卻又不失機智的質問,吳先生不僅沒覺得受到冒犯,反而高興地大笑:“小顧,我就定下破格要你了!”作者描寫吳先生的笑:“笑的是那樣爽朗,笑的是那樣豪放,笑的是那樣真誠!”[6]對,真誠,這是真誠與真誠的碰撞,這是修辭立其誠的最好詮釋。這對當前我國的不少領導、教師乃至家長都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義。
其次是赤誠的修身之道。吳士文先生修辭的真誠自然來自他修身的赤誠,這從《故事》中很多作者講述的故事可以看出。吳士文高尚的道德人品,本真的處世為人,篤誠地愛以待人,忠厚善良以律己,都為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故事》中,丹東市政協副主席佟天華這樣評價吳士文先生:“從不嘩眾取寵、文過飾非;從不官氣十足、高高在上;從不孤傲自賞、自持高明;從不得過且過、敷衍塞責。他對別人從不苛求,對自己的事也從不要求過分。他時常覺得他欠人家的情太多,難以還清,別人對他的好他永遠記住。平日里,吳老經常接到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信函,對此他都有來必往。有時一天要寫上幾封十幾封信,不管是同事、朋友、學生,甚至包括一些從未見過面的年輕人,他都一一回復絕不欠賬。他經常對我講:‘人之相處,貴在知己。多少年來,吳老以他對黨、對人民、對朋友、對學生的一片赤誠之心贏得了祖國和人民給予他的榮譽。也以他對同志、對朋友對學生的一片坦蕩之心贏得了所有熟悉他的人對他的尊敬和愛戴。”[7]
這些評價絕對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詞,而是來源于一個個鮮活真實的故事。
吳先生的二女兒吳尚菊講述,吳士文被下放到農村改造時,他看到不少農民生活困難,就把自己的工資分成十幾份,并帶上全家把省下的糧食,一一登門相送。看到生產隊沒有日常開支,就從自己每個月的工資里拿出20元錢充當辦公經費[8]。
江西省中學高級教師淦家凰講述,1995年5月吳先生患胸椎骨癌住院不能自理,還委托其婿給他復信。1996年2月,吳先生已經病情惡化,但他還是忍著痛苦,給我寫信談稿件的事[9]。
以赤誠塑造生命,以赤誠面對他人,這就是吳士文人格的魅力所在。《故事》中,吳士文先生關心同事、幫助學生、提攜晚輩的事例還有很多,其中原民進丹東市委秘書長、市政協委員顧偉寫的12個小故事最具代表性。這些故事不僅記錄了吳先生任領導期間的工作、生活細節,而且凸顯了吳士文先生的高尚人格,更重要的是為后人示范了正確的為人之道、為官之道、為師之道!
最后是虔誠的修業之道。吳士文先生對事業的執著和癡迷,虔誠和敬畏,在學界是廣為人知的,這從他質優量多的學術論著也可以看出。然而,如果你讀了《故事》中的“故事”,就會發現,吳先生對事業,尤其對修辭學事業的虔誠與熱愛,堪比西方的宗教信徒。他自稱是中國現代修辭學奠基人陳望道先生的私淑弟子,1949年,他想方設法借到《修辭學發凡》并抄錄全書。1987年到復旦大學參加“紀念陳望道先生逝世十周年語法、修辭研究方法論討論會”,他對迎接他的復旦學者說:“復旦是中國修辭學的圣地,我是朝圣來了。”[10]就是這種信仰式的治學態度和信徒式的學術行為,鑄就了吳士文先生的大家風范。
據遼東學院董仁教授講述,20世紀70年代,吳士文先生下放到農村中學教書,上下班的路上,因為思考修辭學問題入迷,他竟騎自行車撞進了牛群,導致左臂骨折!最讓人感動的是,吳先生在1986年因骨癌住進北京腫瘤醫院,就是在這種生死邊緣,他仍然一邊輸液,一邊修改《修辭格論析》!手術前,他已做好“萬一”的準備,鄭重地給老朋友復旦大學宗廷虎教授寫信,托付其幫忙修改、出版[11]。這種對修辭學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應該是死而不已)的精神,對那些砥礪前行的學人是多么大的激勵,對那些得過且過的躺平一族是多么大的鞭策!
吳先生不僅自己傾力修辭學教學與研究,而且為修辭學的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花費了大量心血,據吳先生子女和沈陽師大劉繼才教授講述,20世紀80年代初,為成立中國修辭學會,吳先生對學會的籌建申請、組織架構、工作模式等做了大量工作,為聯絡修辭學同仁,他跑了數十個單位,寫了上百封信函,起草了數萬字的方案。學會成立時,不少人建議他當會長,因為無論從學術水平和影響,還是從工作能力和態度,他都當之無愧。然而他卻婉拒說:“我籌建學會的目的,是為了團結全國修辭學界的朋友共同努力,為發展修辭學做一點貢獻,而不是為了個人成名。”[14]對比吳士文先生的高風亮節,那些為了爭會長、爭理事而“英勇戰斗”的所謂大咖大家大能們,就不感到惕然心驚,慚然汗顏嗎?
吳士文先生的大部分學術著作我是研讀過的,并在我撰寫的《20世紀中國修辭學》(下卷)中用近8千字的篇幅對他的修辭學貢獻做了較為全面的概括。可以說,我對吳先生的學問非常敬佩,在一個北方小城,在一所專科學校,能做出如此成就,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然而,當我讀完《修辭學名家吳士文的故事》,我對吳先生就不僅僅是敬佩敬重敬仰,更多了幾分感動感激感奮:吳士文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讓我感動,吳士文先生生活印跡的悉心挖掘和真情再現讓我感激,吳士文先生的學術人生和不懈追求讓我感奮。作為一個修辭學史研究者,我有責任把修辭學家的故事傳播開來,以激勵像吳士文先生一樣的學人。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有義務把吳士文先生的事跡宣傳出去,以鞭策像我一樣的平常人。
——————————
參考文獻:
〔1〕〔2〕〔3〕宗廷虎.20世紀中國修辭學(下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545,546,546.
〔4〕〔5〕〔6〕顧偉.破格錄取你[A].艾朝陽,董仁.修辭名家吳士文的故事[C].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21:78,79.
〔7〕佟天華.長辭一曲 共樂天堯[A].艾朝陽,董仁.修辭名家吳士文的故事[C].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21:69.
〔8〕吳尚菊.永遠的懷念[A].艾朝陽,董仁.修辭名家吳士文的故事[C].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21:3.
〔9〕淦家凰.高山仰止——紀念吳士文先生誕辰95周年[A].艾朝陽,董仁.修辭名家吳士文的故事[C].沈陽:東北大學出社,2021:118.
〔10〕胡習之.聆聽與通信——我和吳士文先生的交際片段[A].艾朝陽,董仁.修辭名家吳士文的故事[C].沈陽:東北大學出社,2021:128.
〔11〕董仁.性癡志凝 闖“牛陣”[A].董仁.修辭格論析:一朵艷麗的鮮花[A].艾朝陽,董仁.修辭名家吳士文的故事[C].沈陽:東北大學出社,2021:25,66-67.
〔12〕吳尚新.父親的回憶[A].劉繼才.大師的小事[A].艾朝陽,董仁.修辭名家吳士文的故事[C].沈 陽:東北大學出社,2021:9,19.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The Epochal Significance of Wu Shiwen's Story
——A Brief Commentary on the Story of the Famous Rhetorical Scholar Wu Shiwe
GAO Wan-yun
(School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264209, China)
Abstract: The Story of Wu Shiwen, a famous rhetorician edited by Ai Chaoyang and Dong Ren, tells dozens of small stories about the work and life of rhetorician Wu Shiwen, which not only presents Wu Shiwen's noble and beautiful moral articles, but also sets an exampl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of rhetoric, self-cultivation, and cultivation. It can be said that Wu Shiwen's sincere rhetorical way, the sincere self-cultivation way, and the sincere cultivation path have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al effec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Keywords: Wu Shiwen; Story; Epochal Signifi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