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學模式不斷創新,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和焦點。本文在概述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的基礎上,將翻轉課堂融入混合式教學模式,闡述了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融入機制與合理性。又分析了實施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問題和難點,并以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設計為例,探索了該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初中英語寫作
作者簡介:陳靜,昆明市第二中學。
如何將傳統線下教學模式與近年來新興的并迅速發展的線上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從而因材施教,著力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成為當前初中英語教師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翻轉課堂實現了課堂內外的翻轉,對發揮線上與線下教學模式各自的優勢有積極和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概述
(一)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師提供教學視頻、文獻或參考資料等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翻轉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和角色,教師成了教學過程的主導者,而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翻轉課堂的作用在于實現課堂資源優化配置,教師可根據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的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教育,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是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它充分結合傳統學習方式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在“互聯網+”時代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線上教學的優勢在于:1.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展示形式具有生動化、多樣化特點;2.利用線上資源的異步性,學生可根據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多次反復學習,并可自主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3.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度更高。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初中英語線下課堂教學仍是不可替代的。線下教學中師生可便捷地同步交互,有助于營造班級學習氛圍;通過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可創建英語語言環境,以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和寫能力并培養學生對課程的滿足感。
(三)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融合
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得線上線下學習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線上學習側重于信息傳遞,學生通過學習線上資料、完成線上測試來獲取知識和信息;線下課堂中,教師根據學生線上學習的困難,在課堂上給予針對性輔導,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內化。該模式實現了由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把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學習者和探究者,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
二、實施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問題和難點
翻轉課堂不等同于在線視頻,線上教學不僅僅是把課堂教學搬到網絡上。為了實施翻轉課堂,一些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視頻制作上,這是一個誤區。如何引導和促進學生從語音、圖片、文本和視頻等多種學習資料中獲取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的知識并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是實施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難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實施的必要前提。此外,富有成效的面對面互動學習活動是翻轉課堂價值體現的重要保障。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課堂上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是實施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另一難點。教師需要對課堂的對話和討論進行精心準備和規劃,實施中細致觀察,基于問題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2“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中“給朋友寫信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春節”這個寫作任務為例,闡述應用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該課例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話題情節引出問題,以問題為線索進行聯想構思,進而完成寫作。教學過程包含:課前,教師利用線上平臺發布相關資源,引導學生預習并激發其對寫作話題的興趣;課中,通過課堂活動和討論的形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探究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內化知識;課后,通過個性化作業、檢測和多元評價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并反饋學習效果;教師通過總結和反思調整后續教學策略。
(一)課前學習
翻轉課堂翻轉了課堂教學和課下學習,如何引導和把控學生課前學習是翻轉課堂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本寫作課例中,筆者通過“智學網”網絡平臺向學生發布了三個視頻:前兩個視頻以形象生動的畫面分別介紹端午節和春節這兩個中國傳統節日。這兩個視頻都是微視頻,長度分別為6分鐘和8分鐘。翻轉課堂絕不等同于視頻教學。為了引導學生觀看前兩個視頻時關注的重點,在觀看視頻前讓學生關注以下問題:What is the name of the festival? When is it? What do people eat? What do people do? Why do you like it so much?看完視頻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書面回答這幾個問題。第三個視頻選自“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是由北京第二中學英語教師王奕丹老師講授的“寫作技巧——詞匯表達提升”。該視頻較長,要求學生在分三次看完,每次大約16分鐘。觀看視頻后學習其中的“Graphical Organizer”方式,讓學生以思維導圖和“頭腦風暴”的方式從教材、視頻或網絡收集和春節有關的單詞、短語和句子。
設計說明:帶著問題和任務觀看視頻,使學生在思想上提前了解學習和關注的重點,同時也對學生產生一定約束,避免走馬觀花地觀看視頻。學生根據自身掌握情況可多次觀看視頻,這體現了線上教學的優勢。此外,使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不僅促進學生復習和學習與節日有關的單詞、短語和句型,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前學習時長設計綜合考慮了初三學生身心特點及全學科課下作業量。課后調查證實,絕大部分學生可在2小時內完成上述課前學習內容。即,課前學習與課堂教學時間配比大約為3:1。
(二)課堂討論
有效組織課堂活動和討論,教師與學生基于活動的互動學習是翻轉課堂實現知識內化的重要保障。課堂討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五至六名學生為一組整理和整合課前學習的結果,并向其他小組同學朗讀和展示本小組對上述五個問題的答案以及整合后的思維導圖。在此階段,要求所有小組的學生參與展示內容的點評和討論,重點放在可以用哪些單詞、短語和句型,應該用什么時態。教師在參與討論時,引導學生復習單詞和短語,并總結相關基本句型。由于課前做了充分準備,該階段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非常高,教師需要把控課堂主線和節奏適時引出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于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對寫作開始謀篇。確定該作文的體裁為應用文(書信);信的主體為說明文;時態使用一般現在時。然后可根據之前的五個問句列出作文提綱。針對能力較差的小組或學生,教師可根據情況給出提示性結構、句子供學生參考和補充。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第三階段完成小組協作寫作與互評。寫作前,教師將作文評分標準告知學生,使學生在寫作時關注評分點。寫作時,小組中一名學生負責記錄,其余學生負責構思和檢錯。寫作過程包括:打草稿、自檢錯誤、文字推敲和定稿。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巡視各小組,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同時記錄下學生寫作時存在的問題,為課后分析奠定基礎。寫作后,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和交流討論,參考評分標準分析自己和對方作文的優缺點。教師結合發現的問題總結討論要點,并選出一篇習作進行點評。
設計說明:通過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歸納整理課前學習階段的知識,既可以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效果,又可以在輕松的輸出環境中促進學生間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小組寫作和組間互評使學生既是作者也是讀者,互相取長補短,從身邊同學那里學到更多寫作技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積極參與學生小組活動,使小組討論“走出去”能“收回來”;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指導,體現了分層教學理念,避免基礎較差學生對寫作產生畏難情緒,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此外,在寫作前告知學生評分標準,并讓學生在小組寫作與討論中參考評分標準,體現了逆向教學設計理念,避免傳統教學中的“評價滯后”問題。
(三)課后鞏固與反思
課后,每個學生重點對課堂討論時全班“頭腦風暴”后提到的單詞、短語、句型等進行歸納、整理,并在小組寫作與互評基礎上獨立完成習作的二稿。教師除了對學生習作的詞匯、時態、句型、主題和邏輯結構等方面逐一批改和批注外,還需要歸類和分析課堂討論與二稿寫作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在后續教學中調整教學方法與策略。
設計說明:課后及時歸納總結對知識鞏固與內化尤為重要。此外,由于進行了充分的課前學習與課堂討論,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并能把握寫作主題與要點,所以降低了寫作難度,減弱了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促進了學生會寫作、愛寫作的良性循環。每一主題的教學內容均有其特點,教師需要及時發現、思考和總結出現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實施翻轉課堂各階段的內容和方法,以“實施”—“評價”—“反思”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只是一種教學手段,重要的是該模式所蘊含的教學思想,它擯棄了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中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思想在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協作精神,通過個性化學習和差異化學習,營造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此外,該教學模式將最寶貴的學習資源——時間最大化,充分利用了課下和課上的時間,有助于開展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從而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沈燕瓊.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逆向教學設計及其實施[J]. 教學與管理,2020(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