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韶英
摘 要: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體現了黨深厚的人民情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必須要一以貫之的堅守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實現黨百年輝煌的一把密鑰,將為我們堅定走好新的長征路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關鍵詞:新時代;人民至上;人民立場
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將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全面總結為“十個堅持”,其中“堅持人民至上”位居第二條。這表明堅持人民立場在黨的百年奮斗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彰顯了黨的初心和使命,是實現黨百年輝煌成就的密鑰。
一、堅持人民至上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政黨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1],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鮮明的人民性品格的體現。這一宣言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的人民性價值立場,中國共產黨從誕生日起就確立了其鮮明的人民立場,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澤東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價值立場的基礎上,提出我們黨是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謀利益的政黨,并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新時代,習近平再次把人民的立場提到新的高度,深刻闡述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新理念,一以貫之堅持了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這一根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最終落腳點就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最終解放全人類。中國共產黨人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這也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的中國化表達。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人民之中,也必將以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多年間,黨始終都是懷揣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當家做主、過上幸福的生活。回首黨的百年輝煌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人民至上,扎根于人民之中,集聚民力,形成一股磅礴偉力,最終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奪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使絕對貧困在中國畫上了歷史性的句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是新時代黨堅持初心和使命的偉大實踐。堅持人民至上,就是站在兩個百年的交匯點上向全黨發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最強音。
二、堅持人民至上是實現黨百年輝煌的密鑰
牢記黨的為民初心,才能使黨的領導更加有力,才能使黨的事業更加蓬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始終把實現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這就是我們黨實現百年輝煌的密鑰。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可以劃分為四個歷史時期,堅持人民至上的人民立場既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作為抽象的概念表明我們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堅守人民立場,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利益,但是各個具體的歷史時期堅守人民立場有不同的主題,第一個歷史時期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反抗壓迫、為人民求解放;第二個歷史時期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搞建設,為人民求翻身;第三個歷史時期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黨領導人民推進改革,使人民擺脫貧困,為人民求得富裕;第四個歷史時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人民謀復興,為人民求得美好生活。縱觀這四個歷史時期,可以看出我們的黨始終是秉持著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豐功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黨的百年實踐證明,無論面對多大的艱難險阻,只要同人民一道,緊緊依靠人民,同人民生死與共,就能經受住一次次大考,勝利終將是屬于我們,這也是實現我們黨百年輝煌的密鑰。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繼續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凸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習近平表示要以“人民真正得到實惠以及人民生活獲得改善”[2]來檢驗執政者的政績,這就昭示了我們黨人民至上、執政為民的根本立場,充分體現了對人的主體性和人的價值的尊重,始終把實現最廣大的人民利益作為價值追求。
“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心向背決定了政權的命運前途。歷史和實踐證明,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黨,順從人民意志的政黨,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支持與愛戴。黨員干部要牢記公仆意識,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不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執政初心,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使我們的事業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新時代人民立場的堅守與落實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要永遠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必須做到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新時代,我們要更加注重將堅持人民至上落在實處。
首先,要深入基層,到群眾去。黨能實現長期執政、跳出歷史周期律,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人民至上,矢志不渝的堅守為民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正定任縣委書記時期,一直都是與人民在大食堂吃飯,經常與大家蹲在樹下聊天。這樣才能深入群眾,查探民情,體恤民意。新時代,我們黨員干部更要牢記為民初心,堅持人民至上,深入基層一線,要學會說百姓話、聊百姓事,這樣才能走進群眾心里,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才能更好地弄清楚老百姓的想法和困難,并敏銳洞見先機,找準問題癥結,爭取想在群眾前邊,干到群眾心坎里去。
其次,要當好人民的服務員,解決人民的憂愁顧慮。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我們的黨為在中國大地上實現全面脫貧摘帽,舉全國的力量,最終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向實現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邁出了一大步,正在一步步兌現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諾。我們的黨不僅給老百姓送來了溫暖,更加注意滿足人民對平等的教育機會、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定的社會環境等全方位、多層次的要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要靠緊群眾的肩膀,集聚最大的民力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指出“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4],這就深刻揭示人民是創造社會歷史的主體和決定力量。毛澤東明確表示“中國的命運一旦被人民掌握”[5],那么中國就會不斷呈現生機與活力。而今,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時期,面對國內外新形勢、新情況,我們更要緊靠人民群眾的巨大肩膀,老百姓才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最大靠山,只有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我們才能夠克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走向勝利的彼岸。這要求我們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拜群眾為師,廣泛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充分體現人民的意愿,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并要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評價,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生命力。
總之,“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6]“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7],人民群眾是他們政績的檢驗者和評判官。新時代黨員干部要傳承和發揚蘇區干部的優良傳統,在執政過程照顧到老百姓柴米油鹽的方方面面,將人民滿不滿意視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標準,致力于解決人民生活難題、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黨員干部能夠真正懂得群眾所思所想以及順應廣大群眾的期待,這是他們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常思百姓疾苦,常謀富民之策,就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2]王學儉。十八大以來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9。
[3]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4]列寧全集:第三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7。
[5]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23。
[6]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37。
[7]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