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高職高專學期教育專業(yè)《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教學中存在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不符、課程教學模式固化、課程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提出在OBE教育理念引領下,可以學生發(fā)展成效及畢業(yè)后崗位需求為導向,進行反向設計,即對標畢業(yè)要求,重構課程目標;根據崗位需求,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形成“教學研用評一體”課程模式,切實提高《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OBE理念 學前教育 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8-0160-04
產出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稱OBE)亦稱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由現代教育學家、教育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威廉·斯潘迪(Spady,W.D.)于1981年提出,是一種關注和界定學生所達成的最終學習成果的教育,也是一種依據學生預期達成的最終學習成果反向設計課程體系的教育模式,屬于教育系統的重構。OBE理念為我國高等院校普遍認可,并在教育教學改革中被廣泛采用。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yè)認證實施辦法》提到,師范類專業(yè)認證的核心理念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這是師范類專業(yè)認證工作的行動指針,貫穿師范類專業(yè)認證的全過程。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發(fā)展成效及畢業(yè)后崗位需求為導向,不斷優(yōu)化課程。這一理念與OBE理論體系相契合,在高職高專師范類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課程改革中,也應以這一理念為導向,對一系列專業(yè)課程進行改革與反思,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本文遵循OBE理念,探究高職高專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實施的方法。
一、《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教學現狀
音樂類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美育的重要任務,是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yè)技能必修課,這類課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技能性相結合的特點。在傳統的教師講和示范、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下,《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教學存在重技能而輕素養(yǎng)、忽略幼兒教師藝術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
課程教學目標通常指課程在實施之后需要達成的具體意圖和要求,明確清晰的課程目標可以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設計更準確到位。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技能是幼兒教師組織集體教育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在幼兒歌唱及律動活動中的應用比較頻繁,這就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所需技能及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課程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當前,《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不夠明確,要求學生掌握聲樂專業(yè)的發(fā)聲技巧和方法、鋼琴專業(yè)的演奏技巧和方法,教學中偏重專業(yè)的音樂技能訓練,而對教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對學生日后崗位所需的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足。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只會運用美聲或者民族唱法演唱歌曲,演唱幼兒歌曲時卻找不到歌唱的聲音位置;在彈唱兒童歌曲時,通常注意到了彈琴而忘記演唱,注意到了演唱而忘記彈琴的情況。另外,大多數藝術類專業(yè)教師并沒有學前教育專業(yè)背景,專業(yè)教師缺乏對幼兒園實際崗位經驗的研究和思考,沒有從幼兒園實際的崗位需求出發(fā)去定位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的不明確,使得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校期間無法精準地獲得日后在音樂教學崗位上所需的相關專業(yè)知識和能力。
(二)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不符
課程教學內容通常指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知識和技能,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目前,《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參照傳統的音樂學科教學內容,多為聲樂或者鋼琴學科傳統曲目教學,通常按照每2—3周教授一首曲目,每個學期共教授7—8首曲目這種比較固化的模式來設計教學內容。所教學的歌曲與幼兒園實際的教學內容幾乎沒有關聯,不能為崗位需求提供支持,學生畢業(yè)后到幼兒園工作不能馬上運用所學到的技能,而是需要較長的時間去轉化和適應。此外,音樂類課程教學內容重復、知識交叉,但又銜接不足、支撐不夠、合力不強,造成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僅能獲得單一技能,綜合素養(yǎng)提升不明顯。
(三)課程教學模式固化
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yè)、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在日常課程教學中,教學模式是教學過程程序化的表現。當前,大多數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的是單一的示范法和練習法進行授課,最典型的就是教師范唱范彈、學生跟唱跟彈,技能訓練單一,缺乏音樂教學技能訓練,導致學生出現“上得了舞臺,上不了講臺”的尷尬局面。此外,課程的授課地點通常選擇在學校的藝術類實訓室,實訓室的布置較為單一,聲樂實訓室一般只有一臺鋼琴和幾面鏡子,鋼琴實訓室通常只有幾十臺電子鋼琴,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更多的技能實踐教學難以開展。
(四)課程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的測量,是對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學質量、課程質量的評價,是驗證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手段之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fā)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但目前,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yè)《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教學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主要表現為:第一,采用隨堂考核或者期末展演的形式進行考核,以授課教師的主觀性評價為主,評價主體單一,缺乏學校、同行、學生、家長的多方評價;第二,以歌詞、節(jié)奏、旋律等音樂技巧層面為評價標準,缺乏對學生音樂教學能力的評價指標;第三,學生學習過程的實際表現并未受到關注和重視,缺乏學習過程性評價。
二、OBE理念下《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教學的實施策略
《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教師應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yǎng),能對音樂、舞蹈、繪畫、文學、戲劇等藝術形式有一定的欣賞、感受和表現能力。這說明藝術素養(yǎng)是幼兒教師不可或缺的素養(yǎng)之一,是幼兒教師職業(yè)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僅擁有藝術素養(yǎng)還遠遠不夠,還應將藝術素養(yǎng)更多地融入日常教學活動當中。這就要求幼兒教師除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還應具備音樂教學能力。
《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大二學期的一門必修課,屬于專業(yè)核心課程。遵循OBE的理念,筆者深入多所自治區(qū)級示范幼兒園展開調查,了解幼兒教師崗位對音樂能力的需求情況,并以幼兒園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進行反向設計,探尋《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在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方式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實施策略。
(一)對標畢業(yè)要求,重構課程目標
《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需支撐學前教育專業(yè)認證的畢業(yè)要求中“師德規(guī)范”“教育情懷”“保教能力”“班級管理”“綜合育人”“溝通合作”等指標點,師范生需在幼兒園崗位中靈活運用音樂技能組織音樂類教學活動以及日常活動。通過分析課程對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的支撐情況,可制訂以下四個課程教學目標(具體見下頁表1)。
目標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熱愛幼教事業(yè)、熱愛兒童、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情感,發(fā)展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提升音樂修養(yǎng)。這一目標支持的指標點是“師德規(guī)范”和“教育情懷”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具有從教意愿,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專業(yè)性,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tài)度、正確的價值觀;尊重幼兒的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工作細心、耐心,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
目標二:了解兒童歌曲演唱的理論及發(fā)聲方法,建立正確的兒童歌曲演唱聲音概念,能夠運用兒童歌曲即興伴奏知識編配伴奏、彈唱兒童歌曲,具備音樂基本素養(yǎng)。這一目標支持的指標點是“保教知識”中具有一定的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了解相關學科基本知識,注重知識的聯系和整合;“保教能力”中運用幼兒保育知識,科學規(guī)劃一日生活、科學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合理組織活動等指標點。
目標三:分析兒童發(fā)展的一般特點和規(guī)律,掌握兒童歌曲的選擇方法,能為不同年齡段兒童、不同活動情境選擇適合演唱的兒童歌曲。這一目標支持的指標點除了“保教知識”和“保教能力”,還對應“班級管理”中掌握幼兒園班級的特點,建立班級秩序與規(guī)則,合理規(guī)劃利用時間與空間,創(chuàng)設良好班級環(huán)境的這一指標點。
目標四:運用小組合作方式創(chuàng)編兒童歌曲表演動作,在兒童歌曲集體表演和唱跳表演中掌握溝通合作技能,體驗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這一目標對應的是“溝通合作”中理解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具有團隊協作精神,掌握溝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體驗的這一指標點。
(二)根據崗位需求,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
幼兒教師專業(yè)標準中,明確幼兒教師應具備對音樂、舞蹈、繪畫、文學、戲劇等藝術形式的欣賞、感受、認知和表現能力以及音樂教學能力。在高職高專學前專業(yè)的音樂類課程中主要有樂理、視唱練耳、鋼琴基礎、聲樂基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等課程,這些課程互相關聯,《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安排在大二學期,有前期的基礎課程做鋪墊,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彈唱與演唱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可根據OBE這一理念對照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要求,以項目任務式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形成系統化課程教學內容,使師范生能更好地組織開展幼兒園保教和藝術領域的教學活動。
教學內容設計了6個項目、18個子任務。6個項目分別是:項目一,探索學前教育音樂活動的價值;項目二,了解學前兒童音樂能力的發(fā)展情況;項目三,分析兒童歌曲特點;項目四,掌握兒童歌曲演唱和表演的方法;項目五,掌握兒童歌曲伴奏和彈唱表演的方法;項目六,掌握各年齡班音樂活動歌曲選擇和教學組織的方法。每個項目下面有3個子任務,子任務按照幼兒園日常作息和活動組織的教學實際設計課程的教學任務(具體見表2)。例如,小班幼兒的作息篇、中班幼兒的四季篇、大班幼兒的節(jié)日篇和動物篇等。讓師范生在完成不同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兒童歌曲彈唱和演唱的技能,具備日后工作崗位所需的教學能力。
(三)形成“教學研用評一體”課程模式
我們以OBE教學理念為導向,結合專業(yè)認證的培養(yǎng)目標,聚焦幼兒教師這一行業(yè)需求,運用行動研究法和案例教學法從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的配置與利用、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教學評價的實施與反饋的基礎上,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前教育《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教學體系,形成“教學研用評一體”教學模式。在OBE理念下,將“學生能獲得什么能力”作為課程、教材設計的核心,所有教育過程均圍繞該核心而展開。
“教”是基于幼兒園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立足學前教育專業(yè)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技能的學習任務單,設計出基于OBE產出導向的“視聽想唱彈演用”立體化課堂教學組織實施模式,形成內容相互銜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與畢業(yè)要求目標一致的教學組織方法。
“學”是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學習任務單設計出“課堂—實訓室—幼兒園”層級遞進的音樂素養(yǎng)學生學習實踐任務,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研”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自身教學進行研究和反思,更好地促進課程可持續(xù)發(fā)展,師范生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反思,以更好地促進自身發(fā)展,達到畢業(yè)要求。
“用”是在實踐任務的環(huán)節(jié)強調學以致用,師范生需要到實訓室和幼兒園進行課程實踐練習,將課堂所學的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技能,先在實訓室進行模擬教學,再到幼兒園活動中開展實際教學,并鼓勵師范生積極參加學前教育專業(yè)技能大賽,以賽促學。
“評”是改變原有單一固化的評價理念,以OBE理念為指導,以師范生發(fā)展為中心,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為標準,對師范生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增加對師范生學習過程及音樂教學能力的考核與評價。以出勤、課堂表現、技能展示、教學情境模擬、幼兒園實訓、考核展演、作業(yè)檢測等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為主,以團隊協作、創(chuàng)新能力、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素養(yǎng)目標為輔,探索多元、多維度的考核與評價方式,力求完善音樂類課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一學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基于OBE理念的《兒童歌曲彈唱與表演》課程教學實踐有利于師范生音樂技能綜合性運用,更符合幼兒園崗位需求,學生以及幼教同行的反饋滿意度較高。但是基于OBE理念在學前教育專業(yè)領域的研究和改革還處在初級探索階段,有待持續(xù)深入研究和改進。
參考文獻
[1]張男星,張煉,王新鳳,等.理解OBE:起源、核心與實踐邊界:兼議專業(yè)教育的范式轉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
[2]鄧江,黨愛娣.基于“OBE”理念的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課程教學反思與改革:以《音樂技能Ⅲ(聲樂)》課程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5).
[3]江雪婷.基于OBE理念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歌曲彈唱》課程的實施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9(57).
[4]戴錫玲,曹建國,王全喜.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yè)認證標準中畢業(yè)要求關鍵詞淺析:以《中學教育專業(yè)認證標準》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16).
[5]李培振,張波,單伽锃,等.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考試及其評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13).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重點項目“混合教學模式下的高師學前音樂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2020JGZ132)、2021年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課程思政研究項目“課程思政建設背景下《音樂賞析》課程改革實踐研究”(2021YZKCSZB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湯曼良(1986— ),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學前藝術教育。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