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民
摘要:創設真實情境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教師在小學中高段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真實情境的創設。教師應明確真實情境創設的重要性,了解真實情境創設的原則,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探索真實情境創設策略,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前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真實情境;小學音樂;中高段音樂教學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著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對于音樂的情感體驗。分析小學階段學生特點,發現他們正處于身心高速發展階段,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求知欲,樂于表現自我,同時具備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可塑性較強。所以,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身心發展特點,創設趣味情境,調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全面提高小學中高段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1 ? ?小學中高段音樂教學中真實情境創設的重要性
教師在小學中高段音樂教學過程中創設真實情境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1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熱情
在新課改持續推進背景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學生認知特征、認知經驗以及學科特點,設計與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實際學習需求相符合的真實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情境引導下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靈活發散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學習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及問題情境等諸多情境,如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提出課堂問題,帶領學生積極思考,激活學生音樂思維,緩解學生音樂學習壓力。音樂情境創設時,教師還可以結合音樂知識內容,有機融合圖片,激發學生聯想,促使學生在欣賞豐富多彩的圖片過程中深刻感悟音樂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
1.2推動學生個性發展
小學音樂在音樂素質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承擔著育人職責。所以,教師應將推動學生個性發展作為主要教學任務。良好的音樂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放松身心,促使學生處于更加自在輕松的狀態之中。針對學習壓力不斷加大的學生而言,借助音樂情境的創設,將學生帶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中,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為學生排解壓力提供宣泄平臺,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中主動開展學習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如學生將會參與舞臺表演及角色扮演,親自感受音樂學習的魅力,提高音樂學習效率,培養學生音樂素養,陶冶學生情操。
2 ? ?小學中高段音樂教學中真實情境創設的原則
教師在小學中高段音樂教學過程中創設真實情境時需要遵循如下幾項原則。
2.1輕松愉悅的體驗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應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外,還應強調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教師所創設的愉悅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滿足上述教學要求。實際上,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認知活動均是課堂中師生所展開的同步體驗、實踐,輕松愉悅的體驗性原則是指在學生情感需求基礎上所設計的一種環境維度。分析教學實踐發現,教師對課堂情感交流要求越嚴格,設計輕松、愉悅情境的自覺性也會隨之提升,學生對于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也更易于接受。此外,經實踐發現,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經驗豐富的教師通常會通過設計情境體驗的方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為學生在課堂中發揮創造力、想象力提供平臺,同時教師將會在課堂中實現教學目標、探討教學任務、探索學習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經教學實踐總結可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確保情境教學優勢的充分發揮,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教學內容需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遵循愉悅輕松的體驗性原則,促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下接觸音樂知識、掌握音樂知識、應用音樂知識。
2.2互信互重的自主性原則
一堂成功的音樂課需要由師生共同實踐完成,師生在課堂中應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作為基礎建立學習共同體。教師是學生情感的知心人、領路人,對學生予以尊重及信任不僅是對教師師風師德的要求,同時也是增進師生情感的有效手段。在此過程中還可實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彰顯,也為教師在課堂中創設真實情境提供了保障。課堂教學活動是特定情境下所展開的一種師生交往活動,更應注重師生的互尊互信,所以,要求教師要增進與學生交流,與學生多接觸,緩解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借此機會學生也可以近距離接觸教師,增強對教師的信任感,建立活潑、有愛、互敬、互信的教學氛圍。
3 ? ?小學中高段音樂教學中真實情境創設策略
3.1創設生活教學情境
真正意義上的音樂教學,并不僅是音樂技能、音樂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生活中體會音樂知識內涵、感悟音樂魅力。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內,而應鼓勵學生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引導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感知音樂魅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春天來了》這首歌曲時,由于所學歌曲與春天有關,且當時正處于春季,所以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嫩綠的柳樹新芽、飛翔的小鳥、鮮艷的小花,都牢牢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立刻融入優美的春天景色中。隨后教師帶領學生演唱這首歌曲,學生迅速進入歌曲所描繪的情境中,快速掌握歌曲曲調,從而營造活潑、生動、趣味的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生活的原則,營造生活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真正體驗到音樂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將會利用自己的真情實感體會歌曲、演唱歌曲。
3.2創設課堂問題情境
在新課改持續深入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音樂認知經驗較少。所以,僅憑借學生自主學習,難以掌握音樂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好領路人的角色,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展開逐步深入的思考,調動學生音樂學習活動的參與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帶領學生學習《草原放牧》這首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加強問題引導力度,幫助學生對音樂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形成深刻認識。教師在學生聆聽音樂后提問:“同學們,通過對音樂的聆聽能否大概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此時將會展開多種多樣的聯想,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龍梅與玉蓉兩姐妹放牧的視頻,讓學生嘗試總結故事。教師在學生進行故事總結后,與學生共同探討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刻情感,如兩姐妹在遭遇暴風雨時并未放棄羊群,而是選擇與惡劣天氣頑強地搏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教師在學生理解了這種情感后可讓其閉上雙眼,靜靜聆聽,學生將會獲得別樣的音樂體驗。
3.3創設角色扮演情境
學生感悟音樂作品情感時,就是教師帶領學生暢游音樂世界之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帶領學生成為音樂作品的主人公,通過表演與互動,充分體驗音樂,感悟音樂的無限活力。學生還可以以更為靈動的方式感悟音樂知識,比如在帶領學生欣賞《頑皮的小鬧鐘》這首音樂作品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作為頑皮的小鬧鐘展開情境表演。
樂段一:學生伴隨音樂邊唱歌邊轉動分針與時針,左手向上微微舉起,右手以順時針跟隨音樂節奏轉動,學生此時扮演的是一只喜歡唱歌的小鬧鐘。樂段二:小鬧鐘在累了之后有些犯困,伴隨音樂節奏放松,伸展自己的身體。此時,學生飾演的是一只犯困的小鬧鐘。樂段三:小鬧鐘突然想起自己小主人的起床時間到了,于是急忙打響自己的鈴聲,叫醒小主人。學生此時扮演的是一只正在打鈴叫醒小主人的鬧鐘,學生通過三種不同鬧鐘形象的扮演,呈現了完美的課堂情境表演,學生在情境表演活動中合理分工,每位學生均參與其中,在表演、演奏、律動、演唱、聆聽的綜合性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音樂魅力,還可深化合作意識,培養合作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音樂作品的趣味性形成深刻認知。
3.4創設多媒體情境
分析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特點發現,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對外界新鮮事物較為感興趣,易被吸引注意力。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應用集視頻、動畫、圖像、文字等多種電子媒介形式于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并利用此種現代教學技術創設優質的教學情境。針對小學音樂教學活動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動靜結合與圖文并茂的方式將靜態的畫面、抽象的音樂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視聽氛圍。學生在動聽的聲音及優美的畫面中深刻感悟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教材內容形成深刻理解。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憶江南》這首音樂作品時,便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向學生播放江南的優美景色,這種生動形象的展示方式,可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這首歌曲時,學生可以在腦海中想象與之相關的場景,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具體化、形象化地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學生在此過程中也會沉浸在優美的情境中,感悟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
3.5創設師生互動情境
由于成長經歷、生活環境的差異,學生的認知結構也各有不同,不同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感知也會存在一定差異。現代社會是以集體方式生活的大環境,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合作意識、探究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師生互動情境的方式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除此之外,通過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推動學生多元化知識結構的建立。
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共同學習活動,加強學生間的合作、互動交流,進一步發展學生多元化知識結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計互動情境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所建構的互動情境主要涉及如下兩方面:其一,加強師生互動,促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其二,促進生生互動,教師將學生溝通能力、交流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充實學生情感世界,豐富學生情感認知。
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學習歌》這首音樂作品時,可創設師生互動情境,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座位順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進行學習。在結束《學習歌》的學習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圍繞這首歌交流自己的感受,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將會產生思想碰撞。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接觸其他學生的觀點,豐富音樂認知。教師在學生探討過程中應積極參與,遇到問題適時引導,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針對理解存在偏差的學生,應加大指導力度,推動學生正確音樂認知的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6鞏固情境教學效果
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應以開放的視角建立新型的教學評價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創作活動。通過評價機制的優化,鞏固情境教學成效。首先,教師應豐富評價主體,設計家長評價、學生評價、自我評價等多種主體評價方式,調動其他主體參與評價活動的熱情,還可為學生發表自身見解提供平臺。其次,教師的評價內容應將學生的創造過程、學習過程作為重點,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成長,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教師在結束教學后應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主要包括合作交往、行為習慣、學習態度、知識技能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并將此納入課程評價體系。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創新考核內容,通過比拼音樂特長、舉辦知識競賽等方式,帶領學生找尋與自身特點相契合的音樂學習方向,推動學生個性發展。最后,教師應邀請學生共同完成課程評價標準的建立。通過指導學生間的互相評價,對每位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展開綜合評價。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為學生展示自己、鍛煉自己提供機會,善于利用“表現不錯”“你學得真快”等正面激勵性話語評價學生,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音樂學習自信,還能推動學生個性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中高段音樂教學過程中,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以此作為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活動。教師可創設生活情境、課堂問題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多媒體情境、師生互動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掌握音樂知識,感悟音樂情感,培養音樂素養,推動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溫曉堅.小學音樂課堂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及實踐策略探析[J].戲劇之家,2021(06):83-84.
[2]張瑛.情境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應用探討[J].北方音樂,2020(21):206-208.
[3]丁蕾.情境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29):144-145.
[4]王穎.巧用情境教學搭建小學音樂“新課堂”[J].黃河之聲,2020(06):124.
[5]姚偉,陳姿亦,鄧志剛.小學音樂課堂情境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20(2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