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曼莉



摘要: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各地金融業水平出現差異。文章從京津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入手,提出推進金融一體化的必要性,就如何構建金融一體化以及防范金融風險提出建議,通過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的雙重作用助力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的開展。
關鍵詞:京津冀;金融;一體化
一、京津冀一體化的背景
京津冀地區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三個地區都屬于人口密集區,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隨著人口增多、資源緊缺等矛盾的出現,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資產要素分布不均、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河北省的土地面積遠遠超過北京市和天津市,但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均收入卻遠遠不及京津地區,收入的差距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京津地區就業,直接導致河北省人口外流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河北的經濟發展水平,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京津冀一體化被提上日程。
二、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比較分析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經濟在快速增長。但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發展不平衡、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擴大、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
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一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指標。表1列出了京津冀地區近5年來的國內生產總值,表2列出了近5年京津冀三地的人均GDP。下文中列示的數據均為中國統計局官方網站查詢匯總得出。
通過表1可以看出,自2012年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雖然河北和北京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已經在逐年縮小,2020年河北省的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北京市。相比來看,河北和天津的國內生產總值一直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河北的國內生產總值遠超過天津國內生產總值,并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通過分析表2可以看出,雖然京冀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持平, 但人均GDP卻在逐年擴大;河北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天津地區,但人均GDP卻遠不如天津,這直接表明京津冀三地發展存在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也間接說明天津市和河北省在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時候存在激烈的競爭。
(二)人均收入水平差距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是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直接體現。表2列出了京津冀地區近5年來的人均收入水平。
通過表2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的人均收入與人均GDP變化趨勢一致,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但變化幅度不大。北京市和天津市、北京市和河北省以及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處于相對穩定的區間。為了進一步平衡三地的生產要素、縮小三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國家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
(三)產業結構差異
第三產業的產值高低是衡量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產業結構是否高級的關鍵因素,同時對城市化進程也有重要影響。圖1是京津冀三地產業增加值的趨勢圖。
通過下圖可以看出,北京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最高,其次是河北,最后是天津,并且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差距不算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產業結構并沒有很明顯的差異,津冀兩地與北京市的差距都比較明顯,說明三地生產要素分配不均,存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通過對各地GDP和人均GDP水平的比較結果來看,第三產業產值的增加和人均GDP的增加沒有必然的正相關關系。河北省的第三產業產值增加高于天津,這得益于秦皇島和承德兩個旅游城市很大程度上拉動河北省第三產業的產值,這從側面反映出區位優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第三產業產值增加的結果來看,利用區域經濟一體化來推進各地經濟發展是有效的。
(四)金融業差距
金融業作為第三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影響資源配置的重要因素,更是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的關鍵因素。表4將近幾年京津冀三地的金融業增加值做出對比。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金融業增加值遠不及北京市,甚至兩地年增加值之和還不及北京市一地的金融業年增加值,這說明在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過程中出現了金融支持不均衡、金融發展不協調等各種問題,不利于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
以下將重點從金融發展現狀、制約金融一體化、如何構建金融一體化等方面介紹金融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的現狀
(一)金融一體化的概念
區域金融一體化是各地區之間通過各種金融活動的相互滲透和影響形成一個帶有整體聯動效果的發展。
(二)京津冀金融要素分布不均衡
各地區的金融業發展水平與當地的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等因素密切相關。金融作為現代經濟運行的血液,其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當地的經濟水平和發展速度。北京市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利用自身優勢聚集了大量的金融資源,直接影響到金融要素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分布,具體表現為銀行分支機構總量的分布差距、存貸款總額的差距、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業務量的分布不均等方面。簡單講,行政級別越高、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區域,對金融要素的吸引力越強。
(三)金融市場缺乏規劃,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京津冀三地在金融要素上的合作意識淡薄,“中心”思想嚴重,金融機構間的競爭強于合作,都在極力爭奪金融人才和市場資源,各地都在緊抓控制權,阻礙了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
四、制約金融要素分布的因素
(一)定位的影響
北京市作為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有絕對的政策優勢,對金融資源吸引力極強。天津市作為直轄市,緊鄰北京且有海港資源、大宗商品交易所等優勢,也對金融要素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京津兩市對金融資源的爭奪一直未停止過,都想爭奪金融主導權,雙方的爭奪成為制約京津冀金融一體化推進的關鍵因素。而河北省在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對金融要素吸引力很弱。
(二)市場開放度的影響
市場開放程度對金融發展水平有重要的影響,兩者成正相關關系,市場越開放,越能導致金融資源的聚集,再進一步促進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北京市對各金融機構秉持較為開放的管理態度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自然會吸引各金融機構爭相涌入,相比之下,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開放程度較低,對金融資源的吸引力也弱,直接導致金融要素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出現。
(三)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影響
文章2.1和2.2對京津冀三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做出了比較,并得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天津次之,最后是河北省。文章2.3利用數據對京津冀三地的產業結構做出比較分析,依舊是北京市產業結構最優,天津第二,河北第三。目前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一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則該地的金融業發展水平也越高,文章2.4的數據分析也恰好印證了這一結論。
(四)金融基礎設施水平的影響
信用體系的健全,結算網絡的順暢、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政策法規的支持等基礎條件,是資金和金融人才等要素流動的基本保障和吸引條件。京津冀三地的金融基礎設施水平不等,且分割較為嚴重。例如放貸系統未能統一實施,貸款修一條貫穿京津冀三地的路,則需要分別在三地銀行進行組卷、放貸工作,無形之中造成隱性成本的增加,不利于金融一體化的推進。
五、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的構建
金融是現代經濟運行的血液和催化劑,要高度重視其在京津冀一體化推進過程中的作用。那么如何推進金融一體化的進程也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文章僅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消除區域壁壘,明確金融一體化目標
通過京津冀三地金融合作,在區域內建立金融資源的整合和流動平臺,確保在京津冀區域內可實現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動,包括但不限于資金、人才、金融科技及金融信息等要素的流動。通過引導金融要素由北京市流向天津市和河北省或者由天津市流向河北省,彌補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金融短板,最終實現京津冀三地的金融資源優勢互補、金融人才自由流動和金融信息共享的機制。同時京津冀三地要在堅持利益共享的基礎上建立共贏的觀念,在共贏的基礎上確定區域內金融業的競爭規則,實現京津冀區域內金融業的有效競爭。
(二)建立京津冀利益協調機制,實現金融資源自由流動
金融一體化推進的過程中,會面臨區域整體利益和各地局部利益的矛盾,有時局部利益能實現但整體利益未必能實現;又有時整體利益實現了,但各地的局部利益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因此,需要建立京津冀金融發展委員會具體負責金融一體化的推進,充分調動三地在金融合作方面的積極性,集中優勢資源解決金融一體化推進中的難題,實現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比如河北省在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過程中做出犧牲,北京市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以及低端產業均轉移到河北省,河北省為了配合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戰略而接受了這些帶有高能耗性質的企業,這時候就可以啟動利益補償機制給予河北省一定的補償,從金融方面可通過建立產業發展基金的方式為扶持河北省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
(三)建立京津冀產權交易市場,實現企業信用一體化
在京津冀地區內建立一個跨區域的產權交易市場,可以實現三地產權交易的自由化,加快產權交易速度。跨區域的產權交易市場可以實現區域內各種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共享,破除了地域限制和市場條塊分割的現狀,最終能確保金融人才、資金和金融創新產品等多種金融要素在區域內自由且順暢地流動,這對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的推進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同時,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的推進需要三地加快推進信用評級一體化,這樣既能有效地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又能推動跨區域的金融投資活動。
(四)建立京津冀金融信息共享系統,實現監管服務一體化
各地信息壁壘的存在嚴重阻礙了金融要素跨區域的自由流動,因此金融信息共享系統的建立被提上日程。信息共享系統的建立可以加快區域內資金的流動速度、準確地根據各地現實需要來配置資源,通過信息公開化的影響進一步引導各地金融機構積極走出當地尋找跨區域的投資機會。金融信息共享系統可以從金融監管部門、各地政府、金融同業和各跨區域的金融機構四個方面來努力:各地金融監管部門加強交流與協作,重點溝通各地最新的信貸政策以及金融監管中重點關注的問題等;各地政府信息交流平臺著重交流與公示各地重大項目的投資情況,為各地金融機構跨區域信貸做足準備工作;金融同業信息共享由京津冀三地的銀行、證券及保險協會牽頭組織,在遵循“有序競爭,合作共贏”原則的基礎上,建立異地信貸監測體系,通過共同開發創新金融產品、在區域內實施銀團放貸等基礎工作的開齋推動金融一體化的推進;金融機構內部信息共享側重點在客戶資源的共享和金融產品的聯合營銷,京津冀三地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內部信息共享系統為其余兩地的本機構介紹信用資質良好的客戶,也可以通過跨區域的統一金融機構研發創新金融產品,再統一銷售,以實現聯動營銷,最終也達到加速京津冀金融一體化進程的目的。
六、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的風險防范
金融風險防范是推動京津冀金融一體化過程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金融風險對經濟的穩定具有超強的殺傷力,可能引起金融動蕩,因此在推進京津冀金融一體化過程中要尤其注意風險的防范。
(一)提高京津冀各地金融機構的風險防范意識
各地金融機構必須充分認識金融風險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要把風險管理放在整個信貸業務流程中,并認真分析當前跨區域推行的金融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如何規避這種風險,在采取有效的金融風險防范措施后再確定資金投向的地區和行業。
(二)完善金融機構內部風險管理
金融機構普遍存在風控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直接后果就是呆賬、死賬的增加,導致金融機構的資產流失,因此在金融機構內部建立風險和收益成正相關的激勵機制也迫在眉睫。內部風險管理主要包括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加強機構內部風險控制、培育員工風險意識以及加強內部審計力度等措施。
(三)金融信息跨區域溝通渠道暢通
金融風險的出現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越早發現越能早控制,控制越早,風險防范結果就會越好。隨著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的推進,京津冀三地金融機構跨區域合作以及各地集團公司跨區域投資的行為頻繁出現,公開透明的金融信息溝通渠道使各地金融機構及投資方能準確及時地意識到即將發生的投資行為是否有風險,各投資方若都能嚴格防范自己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則對整個區域內降低區域金融風險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德旭,董捷.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的模式選擇與運作機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5(03):21-23.
[2]吳濤,李宏瑾.我國各地區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及其與金融發展的關系[J].南方金融,2011(12):45-46.
[3]孫靜,田華杰,王換娥.區域金融合作與京冀金融一體化發展問題研究[J].商業時代,2013(31):18-20.
(作者單位:藍海曹妃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