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保證作文教學取得良好效果,對于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協同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然而從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教師明確新課標下教學的基本要求,大力實施教學革新,以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及寫作水平。本文將探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并結合當前教學現狀提出相應的優化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法
作者簡介:張靜(1991—),女,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
寫作不但是語文考試的必考項目,而且是學生步入社會以后也經常需要使用的一項技能。作文教學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活動,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的語文基礎和知識應用能力,可以說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改革已經成了必然趨勢。初中語文教師能否運用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將對教學效果產生重大影響,教師唯有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的巨大價值,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持續優化教學模式,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向學生展現五彩斑斕的文學世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盡情發揮想象,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世間萬物,表達自身的真實情感。如此,學生創作的文章將更具感染力,其自身也會從寫作中感受到無窮樂趣,對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高效開展大有裨益。
一、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情感
一般來說,學生在進行文章創作時往往會將自己的生活經歷及個人感悟作為重要素材,因此作文被視為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結合體。透過作文可以發現學生的思想狀態及其對客觀事物的見解,而作文教學也成為教師向學生滲透正確“三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態度的重要渠道。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提高學生文化品位為作文教學的著力點,讓學生知道自己肩負的重大責任,不能虛度光陰,要認真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珍惜每一次動筆寫作的機會,養成熱愛閱讀和寫作的學習習慣,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目標由此得以順利實現[1]。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學生寫作之前通常需要進行構思,形成大致的寫作思路,然后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順暢地表達出來,還要使用多種表達方法和修辭手法,這樣文章才能具有較高的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學生寫作的重要素材,能使其作文言之有物,所用辭藻優美,描寫事物形象,作文意境深遠,主旨思想突出。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可以達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向學生展現傳統文化的精髓,加強作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提供大量寫作契機,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會在長期的寫作訓練活動中顯著提高。
(三)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形成獨立思考意識,心智更加成熟;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使學生誕生新奇思路,勇于打破常規,用更加新穎獨特的角度看待自然、社會和生活。這有利于學生寫出優秀的文章,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推動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鍛煉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組織多元化寫作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敢發表言論,對學生給予充分肯定,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教師要發揮出思維能力對語言能力的促進作用,實現二者協同發展,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四)有利于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漢語言的學習可以認為是先模仿再創造,學生從閱讀材料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對句子和段落進行分析,掌握漢語言應用技巧,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通過寫作加以融會貫通。加強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系是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新路徑,既能夠拓展學生知識面,使其深入認識世間萬物,又能夠給學生寫作積累素材,降低寫作難度。寫作過程中學生的潛力得到了充分開發,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教師的引導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組織語言,減少錯字病句,合理排版布局,靈活運用所學語文知識,為作文增色,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得以有效融合,知識應用能力因而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作文訓練過于機械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桎梏,考慮到作文在語文考試中所占的分值比例較大,所以機械式地開展作文訓練,希望借此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殊不知已經陷入誤區之中[2]。學生基本上每天都要寫作文,如隨筆、日記等,教師不定期抽查此項作業的完成情況,給學生帶來了沉重負擔,不少學生都產生了厭倦感,胡亂應付寫作作業,作文中完全無法體現學生的思維活動,作文教學達不到既定目標。
(二)過于重視技巧教學
在作文教學時還存在這樣一類現象,即部分教師過于看重技巧教學,讓學生按照固定的模板寫作,試圖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數。這種陳舊教學模式的應用將學生的思維牢牢限制在條條框框中,使他們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毫無趣味,缺乏靈魂,不利于學生表達情感,創新思維難以萌生,寫作被當成一項繁重的任務。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跳出傳統教育窠臼,給學生創建自主發揮的空間,不過多地干預學生的創作思維活動,使其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盡情施展開來,書寫動人文章,真正打動他人的心靈,進而增強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三)讀寫結合缺乏應用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以讀促寫是強化作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予以推廣應用。可是部分教師不能夠正確應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對于讀寫結合的理解不夠深入和準確,經常讓學生閱讀文章后大量背誦詞匯和語句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還會給那些達成要求的作文高分,卻忽視了真正敢于創新的學生。填鴨式的作文教學引起了學生的反感,使那些本就對閱讀和寫作興致缺失的學生更加抵觸學習寫作,不愿意動筆寫作,學生能力發展受阻,語文核心素養培育成為空談[3]。
三、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重視作文教學
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深入進行,在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更強調對初中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就需要轉變態度,從思想上重視作文教學。教師可根據新課改下的作文教學要求,有計劃地組織作文訓練。比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圍繞文章中的情感表達來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詞匯用于情感表達。這時,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了高興、喜悅、沮喪、感動、愧疚等一系列的詞匯。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哪些情境下有了這一情感感受,有的學生回答,受到了教師和父母的夸獎以后,自己十分高興,但受到了批評以后,十分傷心。最后回歸到課文本身,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篇文章中的哪些段落、詞匯描述了“我”對父親的情感,為什么這么說,文章中的哪些表達引起了自己的思考。通過這一系列的分析,教師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在自己未來的寫作中,作者的表達手法能否被應用其中。同時,教師可在課堂上開展以“感情”為主題的寫作訓練。
(二)加強讀寫結合的運用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要將讀寫結合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將課文進行改寫、擴寫和續寫。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學生的文章,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分享經歷,獲得啟發,開拓視野,共同成長。比如,在《驛路梨花》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在閱讀文章后讓學生發揮想象,思考解放軍建設小茅屋的動機是什么,他們建造屋子的具體過程,梨花和其他小姑娘又是怎樣多年如一日打理小茅屋的,如果自己的旅途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小茅屋會有哪些心理活動等,然后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小作文[4]。學生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品德的熏陶,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了小茅屋建成至今是如何為過路之人服務的,他們會全身心地投入作文創作,文章的真摯情感,仿佛躍然紙上。
(三)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
學生不喜歡寫作文的原因在于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陳,閱歷比較淺,沒有多少素材可寫,教師應該將提高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列為作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從各種閱讀材料和現實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學生會覺得寫作變得十分輕松,創作的作文內容非常充實,情感表達較為順暢,其寫作水平明顯提高。如《錢塘湖春行》中寥寥數語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意盎然圖,可謂是句句經典,教師可讓學生將描寫春意的句子記錄下來,學會這種情感表達方式,遇到描寫春天景色的作文題目就可以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學生的寫作能力發生質的飛躍。
(四)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而言,為保障良好的教學成效,教師在組織各種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作文學習的內在驅動力。為培養學生的作文學習興趣,教師就需要把握初中學生的成長特點,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中,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初中階段,學生寫記敘文偏多,這種文體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完全符合初中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這一特點使得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可按照學生的愛好、教學需求、興趣點來組織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觀察,可以用文字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思,從生活中發現寫作素材,引導學生思考寫作對于自身成長的重要性。從本質上看,寫作可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生活中人和事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各種文體的寫作中逐步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五)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
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思維隨著課堂活動的展開逐漸活躍,產生對寫作活動的濃厚興趣,作文教學效果會更上一層樓。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該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需求組織興趣小組,讓志同道合的學生利用放學或下課的時間來探討社會上近期的熱點話題,闡述個人見解,組織好語言寫成作文。
(六)開展多種實踐活動
豐富學生社會和生活閱歷的有效方式就是定期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和體驗,到養老院、幼兒園奉獻愛心,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感知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的美,感悟人生百態,然后將課外實踐活動的經歷寫成日記,分享給其他同學。師生共同選出寫得最好的學生,給予其獎勵,會對其他學生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此外,教師還要經常組織閱讀寫作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交流,說一說他們最近閱讀的書籍,獲得了哪些感悟,并在作文中用簡短精煉的語言描述書籍大意及自身感想。隨后教師從中挑選幾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展示,挖掘文章亮點。這樣做更契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可以顯著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如果要在主題的引領下寫出更好的文章,就需要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而在寫作素材的積累上,閱讀是較為有效的方式。單純閱讀語文教材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鼓勵初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方法方面,可采用自由閱讀和定向閱讀相結合的方式。自由閱讀,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點來閱讀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雖然在這一閱讀方式下,教師對內容沒有嚴格的規定,但卻需要向學生說明閱讀的目的和要求,確保學生所閱讀內容的價值。定向閱讀,就是教師根據新課標下大綱的規定和要求,在每一課文或者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后,向學生指定閱讀方向,或者直接向學生推薦閱讀書錄。教師要開展周期性的閱讀分享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大量的閱讀中積累更多的詞匯和句式,并將這些詞匯、句式等應用于自身的寫作中。
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改革要從加強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注重寫作素材積累、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組織多種課外實踐活動等方面入手,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鞏固學生語文基礎,豐富學生寫作素材,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詞句,保證學生真情實感地表達,從而增強作文教學效果,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李建堂.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的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19(32):34-35.
鄭倫,張琳珠.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J].才智,2020(7):55.
林女珍.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3):193-194.
彭山.中職語文作文教學困境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