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盈瑩 潘峰

摘 要:新時期課程改革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文章闡述了將思政課程融入初中物理實驗課程的意義,指出了當前初中物理實驗“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并從遼寧撫順的一名初中物理教師——“光頭強”老師的“課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分析中探索問題解決途徑,將所得成果應用于“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教學課題中,印證其可行性,力求使學生在初中物理實驗課堂上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將愛國主義情懷、理想信念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傳遞給學生,最終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程思政;實驗;設計
作者簡介:索盈瑩(1999—),女,陜西理工大學。
潘 峰(1979—),男,陜西理工大學。
進入新時代,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成了教育工作者必須回答的問題。對此, 教師應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如何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推動思政課程與物理實驗課程協(xié)同前行、相得益彰,是當前初中物理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本文在分析“光頭強”老師課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基礎上闡述了一些關于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
一、初中物理實驗“課程思政”的意義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不能脫離實驗而獨立存在。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探究環(huán)節(jié),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物理實驗,通過開展“物理小實驗,生活大道理”的育人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同時也積極響應了“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號召[1]。
二、初中物理實驗“課程思政”的主要問題
從教師層面看,部分教師一味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中考成績上,在開展實驗課程的過程中利用過多時間講解實驗題的考點及解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實驗內容的講解,更忽視了實驗課堂中的思政元素以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部分教師沒有真正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將課程思政元素生搬硬套至物理實驗課堂上,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難以達成將思政元素傳遞給學生的教學目標。
從學生層面來看,部分學生缺乏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在實驗課堂上過分追求有趣、好玩,缺乏對實驗本身的學習,造成了思政元素的無效滲透;部分學生認為,只要能將物理實驗原理理清以及能準確解答物理實驗相關題型就是學好了物理實驗;部分學生在自我學習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缺乏對思政元素的重視,導致其學習目標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核心目的相背離[2]。
從物理實驗課程本身來看,理科相較于文科,在思政元素的滲透方面不具備明顯優(yōu)勢。物理實驗教學的顯性功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為主,而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物理實驗,巧妙發(fā)揮立德樹人的隱性功能是物理實驗教學的難題,也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三、初中物理實驗“課程思政”的設計思路
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開展“物理小實驗,生活大道理”育人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探究興趣等[3]。
(一)實驗講解階段
教師在講清楚物理實驗的原理、方法、內容和應用后可以將知識點延伸至課外,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比如在講解“驗證大氣壓的存在”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引用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在生活中存在很多看似很復雜的困難,但我們可以將復雜困難劃分成一個個小問題,逐個解決,最終將困難擊破。
(二)課后反思總結階段
教師根據(jù)實驗內容及生活道理的講解,讓學生在課后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并記入成績考核體系;定期開展“物理小實驗,生活大道理”討論活動,在討論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將物理實驗蘊含的道理與生活實例聯(lián)系,與他人分享。
四、“光頭強”老師的“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分析
(一)典型教學案例(如表1)
(二)分析與啟示
在初中物理實驗課程中,借助生活中一些簡易的材料制作實驗模型,請學生共同操作,使學生直觀、近距離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能加強物理實驗課堂的趣味性。在實驗操作結束之后,教師可引入貼近生活的道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教師借助實驗2中大氣壓強的原理,聯(lián)系生活中劇烈運動后的注意事項,恰當?shù)叵驅W生解釋了劇烈運動后不能立刻喝冷水的原因以及錯誤飲用冷水的后果,并延伸至生活態(tài)度,告訴學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講究策略,循序漸進,才會水到渠成。實驗3使用玻璃板、波波球等簡單材料,讓學生踩在放置于三個波波球上的玻璃板上,但氣球并沒有爆炸,制造了意識沖突,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實驗4二次利用塑料瓶,同時配以用氣管等生活常見物品制成火箭頭模型,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火箭發(fā)射的原理,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感受航天工程的神奇。實驗9使用土豆、筷子、錘子等生活常見物品,通過土豆從筷子下方“爬”到上方這一現(xiàn)象引入了慣性原理,從而有效告知了學生在人群擁擠處不可亂跑的原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師結合生活實際開展物理實驗教學,避免了傳統(tǒng)意義上深奧、偏離實際的“課程思政”,使思政元素淺顯易懂,能更容易、更具體地將“課程思政”融入實驗課堂。這充分考慮到了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極大地提升了思政教學的有效性。實驗3利用“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這一原理,引入“要學會分散壓力”這一生活態(tài)度。學生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思政元素的滲透效果也較好,有利于在無形中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借助實驗6在大氣壓強作用下乒乓球在長玻璃管中浮上去這一現(xiàn)象,教師聯(lián)系生活,告訴學生有壓力的同時也會有動力,只有將壓力轉化為動力,迎難而上,才能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xiàn)自我成長。這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挫折觀。
由于初中學生正值成長關鍵期,是建立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在物理實驗中注入此類容易讓人接受的思政元素。教師還要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多動腦,將實驗原理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正向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4-5]。實驗7借助浮力將土豆托了上去這一現(xiàn)象告訴學生,在生活中要積極結交朋友,在低迷和消沉的時候,朋友有可能會拉我們一把,幫助我們走出困境。實驗8借助膠帶對氣球起保護作用這一原理告訴學生,在生活中想要提高抗挫折能力,有時候就要“厚臉皮”一點。這樣的教學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具有正向引導作用。
五、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教學為例
(一)與凸透鏡成像實驗有關的生活道理
教師利用凸透鏡成像中眼睛看到的物和像的結果不同的現(xiàn)象可以告訴學生不應過度依賴自己的感覺器官,理論應該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科學規(guī)律是在不斷探索、驗證、總結中逐步得來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理性思維能力[7];借助蠟燭在不同位置處成像大小不一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只要肯行動、肯用心,最終獲得的結果就有可能很不一樣;借助蠟燭放在一定位置上時,光屏上沒有像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界限,物極必反,用力過度結果可能會不好。
(二)課后反思總結階段
教師讓學生課后針對此節(jié)“物理小實驗,生活大道理”活動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并記入成績考核體系;課后開展“物理小實驗,生活大道理”討論活動,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積極思考“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一實驗背后蘊藏的生活真諦。
結語
立德樹人需要教育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chǎn)生積極影響,教育工作者需要用心、用力、用功,將教書育人作為根本職能,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目標,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師要將“課程思政”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從課程講解、課后反思入手,將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愛國主義情懷、正確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有效傳遞給學生。
[參考文獻]
藍曉霞,鄭士鵬.習近平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基本特征與時代價值[J].北京教育(德育),2021(9):21-26.
廉會鑫,潘峰.中學物理“課后思政”活動實施途徑探析[J].科教導刊,2021(22):171-173.
顧從英,唐偉方,董穎,等.有機化學實驗的課程思政的設計與過程性考核[J].廣東化工,2021,48(20):329-330.
鄭遠蕾,楊濤.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物理實驗的探究與實踐:以單縫衍射及光強測量為例[J].物理通報,2021(11):74-75.
張金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J].初中生學習指導,2021(3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