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心理特點的角度看,高中生正處于發展時期,思維認知并不成熟,他們在日常學習或生活中可能會因為某種特定因素而出現認知或行為異常。對此,文章基于藝術心理治療的理念,結合高中美術情境教學活動探討緩解學生焦慮心理的策略。
關鍵詞: 高中美術;情境教學;焦慮心理;學生
作者簡介:劉艷(1980—),女,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高級中學。
在藝術心理治療中,治療師要與患者進行互動,借助藝術體驗或藝術創作的方式讓患者展示出內心的真實世界。將這種治療方式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則需要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美術創作的方式引導學生釋放自身壓抑的情感。
一、青春發育末期下高中生的心理分析
(一)高中生的一般心理特征
從年齡角度來看,高中生一般處于青春發育末期,無論是身體、外形、生理、意識都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這一時期的高中生已經開始走向成熟和獨立,能夠在實際生活與社會環境中體會到自己的各種變化[1]。
首先,由于高中學業的要求,學習成了高中生的主要活動。相比于小學或初中課程,高中學習的內容更為復雜,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這就要求高中生無論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是抽象思維能力都必須達到相應的要求,才能夠掌握各類知識內容。而且,隨著高中知識內容的拓展,學生還需要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后續的學習過程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由于高中生年齡日益增長,他們的學習自覺性以及學習積極性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大多數高中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活動更為集中,在短暫的休息時間里,高中生通常喜歡結交新朋友,也能夠清晰地選擇自己想要的同伴,并與其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無論是哪種交友形式,高中生都能表現足夠的興趣。此外,高中生在對待師生關系時,也喜歡將教師當成自己年長的朋友,喜歡向教師表達自身的想法。當然,因為部分高中生不善表達,所以他們僅僅是在心里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朋友[3]。
對于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不少高中生并沒有清晰的方向。如果學生不能科學合理地選擇自己未來的道路,那么可能會對他們未來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雖然高中生已經是有思想、有文化的新青年,但是他們的智力以及認知尚未發展成熟,同時由于青春期高中生的心理具有敏感、矛盾的特點,他們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影響,所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高中教師及時通過科學合理的辦法進行預防[4]。
(二)高中生的精神障礙
隨著我國社會醫療科學的不斷發展,青少年軀體患病率不斷下降,但是其精神層面的疾病卻仍然較多。高中生出現精神障礙的概率較高,這是因為他們正處于思維、認知以及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而發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醫生以及教師難以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判斷該學生到底是真的具有某些心理疾病還是因為心智不成熟而做出一些不當行為[5]。
(三)高中生的焦慮障礙與抑郁
基于不同年齡段以及不同學校的高中生的心理測試,分析相關數據后筆者發現,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九個因子中,人際關系、強迫因子和敵對因子排在前三。也就是說,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識非常敏感,往往會無緣無故地感受到壓抑、孤獨等[6]。
總的來講,高中生心理問題可以分為社交恐懼癥、強迫癥、人格障礙、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等。焦慮和抑郁是高中生群體中較為常見的情緒障礙。在實際生活中,高中生需要定期參加重要的考試,加之其思維認知不夠成熟,對于所處環境以及特定事物的認知不足,導致他們可能會產生恐懼或焦慮的情緒。高中生出現情緒障礙,還與他們的原生家庭和個人經歷有關。不論是哪種情緒障礙,如果教師不能夠及時發現并幫助學生解決,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嚴重的焦慮與抑郁甚至還會威脅到高中生的生命安全,所以學校應重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并積極地提出應對預案[7]。
二、美術情境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需要以建構主義心理學為教學基礎,根據社會生活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為整個教學活動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提高對教學知識的認知程度,并且在實際活動中獲得豐富的體驗。
但是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部分學校沒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明確學習任務以及采取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學習知識。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教師需要在情境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潛移默化地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遞給學生,從而減輕學生的情緒障礙、心理障礙。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教師及時發現部分存在異常行為以及受到情緒困擾的學生,從而及時進行疏通開導,使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8]。
(一)創設有關情緒的問題情境
創設有關情緒的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引導學生將美術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與自身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發掘作品背后的內涵,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例如,教師可先為學生展示凡·高的《星月夜》,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悟畫中作者表現的對生活不屈不撓的情感,并思考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應利用哪些畫面來表達自身的情感。隨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觀察、整理以及思考,了解凡·高創作《星月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從而結合自身當前的情緒,找到二者之間的聯系[10]。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凡·高通過什么繪畫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此時,學生需要進行自主反思或合作探究。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利用水粉或油畫棒完成《星月夜》這篇油畫作品的再創作,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感以及對某個特定事物的理解,將自身獨特的元素融入畫作。學生完成畫作后,需要上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是如何將某些特定情感融入畫作當中的。這樣能夠引導學生釋放自己的情緒。
(二)在繪畫創作中去“做中學”
“做中學”要求教師首先應通過與學生積極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當前面臨的情緒困擾,然后再要求學生以自身當前面臨的情緒困擾為創作主題,通過鑒賞藝術家作品的方式了解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最后結合自身思維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這一美術創作的過程也是心理療愈的過程。具體來講,教師首先要與學生展開交流溝通,詳細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并讓學生將自身面對的情緒困擾作為創作的主題,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自身的心理情況。隨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鑒賞藝術家的作品,這一過程是圖像識讀環節。美術作品的視覺沖擊能夠引導學生產生關于作品創作思維以及創作過程的認知,并對美術作品的技法形成一定的了解。接著,教師再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將自己面臨的情緒困擾融入作品。這一環節,也叫創意實踐環節。此時,學生需要發揮自身的想象力,結合自身受到的情緒困擾以及美術作品元素進行創作。最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這一過程能加深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大多數學生在這一環節能夠感知到自身的情緒困擾背后的真正含義,從而能夠自主地做出改變。
三、針對學生焦慮心理的美術情境教學策略
(一)針對具有社交障礙的學生的美術情境教學
一些高中生產生社交障礙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在實際生活或學習中產生了人際交往焦慮。部分學生對于社交環境存在認知障礙,他們害怕被別人關注,害怕自己出丑,從而在學習或生活中產生回避行為。通常來說,這類人群缺乏一定的社交技能,內心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鑒于此,針對具有社交障礙的學生,教師可引導他們開展團體繪畫創作活動。團體繪畫創作是藝術治療中常見的美術活動,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情緒暴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其通過完成繪畫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對社交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方式產生新的認知,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創作“曼陀羅繪畫”。首先,教師可要求學生將素描紙貼在畫板中間,在素描紙的某一處畫一個圓形,隨后讓學生選擇某一種顏色,并且將這種顏色作為一種情緒,將自己面臨的情緒困擾畫在這個圓圈當中。同時,教師還可要求學生在美術作品雜志中選擇自身認為具有一定意義的文字或圖片,裁剪下來并粘貼到這個圓圈當中。最后,學生需要在這個圓圈中營造一種適合自己的環境,以此來完成畫作。
(二)針對具有強迫癥的學生的美術情境教學
對于具有強迫癥的高中生,不少教師無法理解這類學生日常生活中做出的行為。通常來講,導致學生出現強迫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家庭變故,二是性格特征,三是生長環境。針對具有強迫癥的學生的治療方式,主要在于幫助學生減輕焦慮情緒,避免學生焦慮的情緒加重。
針對有強迫癥的學生,教師可以開展以個體輔導為主的涂鴉拼貼游戲。開展這種游戲活動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將負面情緒積壓產生的焦慮不安釋放出來。這個教學活動既可以以個人創作為主,又可以結合團隊創作,教師需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辦法,減少學生因強迫觀念引發的困擾。在以個體輔導為主的涂鴉拼貼游戲中,教師需要結合點、線、面這三個要素,引導學生理解當前的教學問題,并通過欣賞教學案例以及分析討論的方式掌握基本創作方法。如教師可以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結合這一鋼琴曲,嘗試利用點、線、面的方式進行隨意涂鴉,涂鴉的內容要與現實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物體相聯系。首先,教師需要準備好相應的音樂磁帶或將相應音樂下載到電腦上;隨后,教師需要為學生播放準備好的音樂,學生則需要根據音樂的類型以及韻律想象創作方式;在音樂結束后,學生需要通過繪畫的方式將其展示出來。
(三)針對有考試焦慮障礙的學生的美術情境教學
針對有考試焦慮障礙的學生,在美術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自我認知以及調節注意力的能力。因此,該美術情境教學活動的方式如下。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音樂,請學生想象自己正處于一條時光隧道中;學生需要閉上眼睛,慢慢感受周圍的環境。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感受到的外部環境以及通過想象看到了什么。最主要的是,學生需要感受這條時光隧道的盡頭可能存在著什么。隨后,教師需要讓學生將自身在時光隧道中感受到的物體畫到素描紙上,并向教師描述畫作所蘊含的意義。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將這張紙放到另一邊,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要如何處理這些畫中的事物。
結語
高中生的心理較為敏感與矛盾,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對此,高中美術教師可以通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潛意識,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行為,發掘這種意識對自身造成的影響。針對有焦慮障礙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針對性指導或團體創作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情緒的變化,幫助學生解決困擾。
[參考文獻]
劉曉宇,郭纓,陳圓圓,等. 某重點高中學生情緒癥狀影響因素隨訪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4):554-556,559.
汪帥楨,劉曉宇,丁建飛,等.高中生心理復原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5):706-708.
黃建棟.情境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8(6):39-40.
徐寧.淺談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8(29):75.
楊浚哲.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素養及培養路徑分析[J].校園心理,2021,19(6):469-471.
趙佰昌.基于信息技術時代背景的高中美術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21(10):134-135.
張旭.淺析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問題探究法的實施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1(15):162-163.
何軍海.高中生審美心理特征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18):164-165.
應芷祎.問題與情境: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9):164-165.
李金枝.核心素養下美術學科的有效教學:以高中美術鑒賞模塊為例[J]. 美術教育研究,2019(20):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