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階段是幼兒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幼兒之間的交往問題是教育界熱議的話題。幼兒園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大班中的同伴交往問題。文章基于好朋友對于大班幼兒交往的重要性,分析大班幼兒在與好朋友交往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如何發揮好朋友在大班幼兒交往中的積極作用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好朋友;大班幼兒;同伴交往;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俞靜(1988—),女,浙江省杭州市東城第二幼兒園。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現代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家庭規模逐漸小型化,導致一部分幼兒在成長中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影響了其溝通交流能力的發展。在幼兒進入幼兒園后,如何培養幼兒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成了重要話題。幼兒的好朋友作為幼兒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對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有很大影響。教師引導幼兒正確理解好朋友的意義及重要性,認識與朋友交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習如何與好朋友正確交往,對于有效發揮好朋友在幼兒同伴交往中的積極作用有著重要意義[1]。
一、好朋友在幼兒園大班同伴交往中的意義
(一)好朋友是滿足大班幼兒情感需求的重要因素
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幼兒園學習后,好朋友開始在幼兒同伴交往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段好的朋友關系不僅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人格,也會對幼兒未來的社會化起到積極作用。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幼兒都認為自己不能沒有好朋友,他們覺得沒有好朋友的生活是無聊的,一個人很孤單,如果交到好朋友就會很開心;擁有好朋友能獲得一種精神滿足,自己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會得到好朋友的安慰和鼓勵;好朋友還有陪伴作用,會和自己一起上課、吃飯、做游戲。由此可見,好朋友在大班幼兒的心中是至關重要的情感紐帶[2]。
(二)好朋友是影響大班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生活環境變得更加豐富,家庭因素的影響逐漸減弱,好朋友在其同伴交往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對于大班幼兒而言,好朋友是影響其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好朋友之間的積極互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班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相反地,好朋友之間若是經常鬧矛盾、爭吵的話,處于這種朋友關系中的幼兒往往不擅長與人打交道,其交往能力較弱。同時,大班幼兒還能在與朋友的交往過程中培養交流合作的意識,通過與同伴交流培養換位思考的能力。總的來說,大班幼兒與好朋友之間的交往關系與其同伴交往能力是緊密相關的[3]。
(三)好朋友是幫助大班幼兒經歷社會化過程的重要因素
基于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幼兒階段的經歷對個人的性格養成與世界觀塑造有著重要影響。幼兒接觸這個世界的過程,也是他們逐漸社會化的過程。何為社會化?它是指個體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語言、規范、價值觀等社會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征,適應社會并積極作用于社會、創造新文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區分人與動物的一個重要標準。對于幼兒來說,朋友是影響其社會化過程的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幼兒能夠在實踐活動與交往過程中加深對世界的了解,通過與朋友頻繁的溝通來交流雙方對外界的理解,尋求認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斷適應外界環境,接受文化的洗禮,進而形成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養成個人性格,為日后面對外界的困難與考驗打下基礎。
二、好朋友在大班幼兒同伴交往中的問題
(一)大班幼兒的同伴交往通常存在不穩定性
在調查中,很多大班幼兒表示,如果沒有好朋友,或者失去了現在的好朋友,會馬上再交另一個好朋友,這顯示了大班幼兒在同伴交往方面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對于很多大班幼兒來說,雖然好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但他們并不覺得哪一個好朋友是不可替代的。在大班幼兒的意識里,尋找好朋友是比較隨意的,他們能很快地將身邊的小伙伴作為新的精神寄托[4]。
(二)部分大班幼兒的同伴交往存在一定的排外性
大班幼兒的自我意識發展仍然不夠完善,部分大班幼兒在交到了一定數量的好朋友,并且習慣與這些好朋友交往之后,會開始產生一定的排外心理,只愿意和好朋友一起玩。對于好朋友以外的人,他們會拒絕與其交往,甚至會覺得那些人是“壞人”。即便是已經認識的小朋友或是同班同學,他們也覺得只有先成為好朋友,才能一起交流、玩耍;如果沒有成為好朋友的話,他們會排斥別的小朋友,拒絕他們融入自己的圈子。
(三)好朋友之間容易發生沖突
人在社會中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難免會發生沖突。這種情況在大班幼兒的日常交往中也時有發生。現在一些家長對幼兒過于寵溺,導致部分幼兒的自我中心意識很強,很多時候不愿意遷就別人。另外,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往往有較強的物品占有欲,所以幼兒之間很容易因爭奪某個物品而發生沖突[5]。在群體活動中,因為幼兒對事情的認識不夠全面,思維不夠成熟,幼兒之間可能會產生很多分歧和爭論,這樣的爭論在很多情況下還會演變為沖突。大班幼兒好朋友之間的沖突對其同伴交往關系的良好發展是不利的,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大班幼兒的世界觀、價值觀等尚未定型,若他們在與好朋友相處的過程中經常發生沖突,那么在與其他小朋友產生矛盾的時候,他們可能也會下意識地用不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采取更為合理的問題解決方式。這種慣性沖突思維不僅會影響幼兒的人際關系,還會影響幼兒往后的身心發展。
三、發揮好朋友在大班幼兒同伴交往中的積極作用的措施
(一)轉變大班幼兒的交往觀念
對于大班幼兒而言,交朋友這件事情比較隨機。幼兒會因為一顆糖成為好朋友,但也會因為一些很小的分歧而鬧矛盾。實際上,穩定的朋友關系更有利于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6],幼兒之間應該建立更為穩定、緊密的朋友關系。教師應引導幼兒在與好朋友發生分歧或是起沖突之后換位思考,理解他人,正確地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好朋友在同伴交往中的積極作用。
幼兒年齡較小,尚未形成健全的思想觀念與邏輯框架,行事較為隨意。因此,想要轉變大班幼兒的交友觀念,家長與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幼兒與朋友因為小矛盾而發生沖突時,家長、教師需要對其加以引導,幫助他們解決矛盾,重歸于好。溫和的語言是有效的溝通工具,適當的獎勵是良好的引導手段,雙管齊下能使幼兒養成為他人著想的良好習慣,進而幫助幼兒建立更加穩固的朋友關系。
(二)積極引導,創造良好的同伴交往機會
天性使然,出于對于陌生事物的畏懼與抵觸,幼兒更愿意親近自己熟悉的人和物。由于年齡較小,幼兒對一些外在危險缺乏抵抗能力,他們只有在家長與教師的耳提面命下,才能對外界保持警惕防備的心態。在日常交往中,很多幼兒只愿意接納自己的好朋友,疏遠陌生、不熟悉的人。這樣的交往方式并不利于幼兒的健康交友以及全面發展。幼兒若長期局限在已有的朋友圈內,不向外發展,會導致其社交圈層越來越窄,難以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家長和教師要積極引導教育,培養幼兒以更加積極合理的方式開展同伴交往。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給幼兒提供更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幼兒能夠更自由地交友,擁有更多的同伴交往機會。在幼兒園中,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在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小組中團結協作,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這種教學方式能幫助大班幼兒擴展交友范圍,使其有更多機會與現有朋友圈之外的人交往,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三)引導大班幼兒及時解決沖突
第一,家庭作為幼兒成長的主要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于引導幼兒合理、積極地解決沖突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家長既不能一味地懲罰幼兒,也不能盲目地溺愛幼兒,獎懲得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培養幼兒正確處理沖突問題的意識[7]。與此對應,幼兒園、教師也應該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和交往環境。在溫馨的幼兒園環境中,幼兒會不由自主地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減少發生沖突的可能性。
第二,教師要端正對幼兒之間的沖突的態度。教師不可以輕視幼兒之間的矛盾,認為矛盾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自然解決。幼兒階段是人養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教師應當對幼兒之間的沖突給予重視,因為幼兒之間的沖突關系著幼兒價值觀的養成。教師積極引導幼兒是一種很好的問題處理方式,其目的是使幼兒學會自己解決沖突問題。當幼兒接受了引導,下一次再與他人發生沖突時便能基于經驗,用有效的方法來解決沖突問題,為自己的同伴交往做出積極行動。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營造輕松的交友氛圍
愛玩、好動是幼兒的天性。現代教育理念強調素質教育,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開展學習活動。大多數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喜歡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而游戲也是一種能夠充分發揮好朋友作用的情景。游戲是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結合自身教學經驗,以豐富的互聯網資源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營造一個輕松、自由、愉悅的環境,讓大班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下交流,開展交友活動。在游戲中,無論與同伴是競爭或是合作,幼兒都能在交流中習得知識、掌握經驗、發揚個性、取得進步,發揮好朋友在大班幼兒同伴交往中的積極作用[8]。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家庭形式的變化,幼兒需要更多的交友機會。幼兒進入幼兒園后,能獲得更多、更自由的同伴交流機會。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由于其自我認識不夠全面,在與同伴的交往中仍然會出現很多問題。本文從大班幼兒的主要交流對象——好朋友出發,分析好朋友的重要意義及好朋友在大班幼兒同伴交往中的重要性,討論大班幼兒在與好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好朋友之間容易發生沖突、矛盾等,然后對如何更好地發揮好朋友在大班幼兒同伴交往中的積極作用提出建議,指出可以通過正確認識好朋友的意義,加強家長、教師的引導教育,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同伴交往環境,使幼兒能夠更加健康、合理地開展同伴交往。
[參考文獻]
俞霞.在童話活動中發展大班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0(35):179-180.
湛倩.親子游戲促進大班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發展的個案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郝蘭.大班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與分析[J].職業,2020(20):101-102.
李善英,陳惠婷.大班幼兒角色游戲中同伴互動行為分析及教育對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5):51-55.
劉春平.大班幼兒在自由游戲中同伴交往策略的調查研究[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32(4):81-85.
張亞男.大班幼兒同伴沖突產生的原因及對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2):117-118.
秦洪蕾,胥興春.教師介入幼兒同伴沖突的策略與其氣質的關系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0(4):94-97.
侯秀坤.趙麗宏.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途徑和方法[J].教育理論研究,2003(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