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婷
摘 要: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要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多維成長為目的,轉變過去的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開放、自主、多元的數學學習環境。本文將立足于核心素養背景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0-0145-03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SHEN Ting? (Shiyu Primary School,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ore literacy is the necessary character and key ability that students gradually form in the process of receiving educ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be aimed at promoting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multi-dimensional growth,? change the pas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build an open, independent and diverse mathematics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Analysis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小學數學課程不僅僅要讓學生學習到數學理論知識和運算技能,在核心素養大背景下還應當對學生的分析、空間、推理、歸納、應用和創新意識進行多維培養,推動小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體現這一點,教師需要在授課與教學過程中搭建良好的數學氛圍,懷抱著開放式的教學心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合作討論、共同成長。豐富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從生活話題引入各種數學知識、定理和技能,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需要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開展和組織一系列數學探究任務,凸顯學生的個體自主性,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有效途徑。
1.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動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推行素質教育,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實現素質教育所倡導的理念成了難點。隨著2014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各個學科開始細化和統籌對于學生素質教育的具體方法,也就是各個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建立。我國現代素質教育進程不斷推進,從過去的“唯成績論”到如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教學目標在不斷推進與完善,這是為了適應目前國家與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數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了六個方面: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在具體落實和推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所教授學生的具體階段、年級、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個性特點等方面去調整,最終制定出最為恰當、合理、科學的教學模式,有力推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同時扭轉過去完全由教師主導的授課方式,著重凸顯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思維能力、邏輯辨析能力、分析信息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育學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社交等多方面的技能與素養。將素質教育理念真正融入日常數學教學過程,在平時的課堂上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思維能力,從教學目的、授課內容、教學手段、師生合作、反饋評價多個維度去調整教學策略,著力于學生全方位發展,使他們能夠成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有益于國家建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我國基礎教育事業正在不斷推進和完善,基礎數學教育也受到廣泛重視。數學是所有科學與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學科一直是初級教育階段中相對重要的文化學科。然而目前我國各個地區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存在著一些常態化問題需要教師們去反思、重視和解決。首先,小學數學知識內容較為單一,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呈現方式卻死板、枯燥,不夠靈活。由于小學生本身數學基礎水平有限,小學數學教材中選取的內容較為單一、簡化,許多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環環相扣。然而部分教師采用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每一課的數學原理、思想、推理、定義基本沿用了同樣的教學模式,課堂缺乏趣味性與生命力,因此,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其次,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育不足,未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數學思維的養成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引導和培育的,然而目前我國不少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完全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缺乏數學意識、數學思維的養成空間,學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師牽引的,學生個體的提問、質疑、反思、探究的能力沒有在課堂上得到充分訓練。最后,大部分小學數學“學困生”成績無法提高,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學生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對數學學習是迷茫而無措的,需要教師們的精準指導與長期督促,如課前預習、錯題總結、審題讀題、課堂發言、質疑提問等方面的習慣沒有養成,這不僅僅會影響到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效率,同時也會降低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后續階段的學習與發展。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急需教師們去分析、探討、反思,并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去調整與優化,著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不斷努力提高數學教學水平,讓小學數學教育質量向更高層次邁進。
3.核心素養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策略
(1)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融入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應當從最為基本的教學內容開始入手,在原有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豐富,在開拓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使他們意識到:原來數學知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教師可將知識點與學生們的生活體驗、生活問題結合起來,以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以此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意識,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感知能力,讓小學生對于生活中出現的數字、數量關系更為敏銳。舉例說明,在教授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測定方向”這一課的時候,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應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會應用指南針去辨認方向,使得學生從生活角度出發增強空間觀念,并了解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首先,教師將會出示學校的全景圖,在圖中分別標記出四個“寶藏點”,學生需要應用指南針找出這四個“寶藏點”位于學校的哪個方向,如東北、西南、東南等。通過多媒體教學一體機,學生可直接來到大屏幕前點觸,辨認出具體方向及位置。在小小的預熱游戲結束后,教師可向學生拋出四種生活中遇到的情況,要求學生應用這節課的知識點去解決問題,將知識點拓展到實際生活中去。例1:李梅梅和媽媽逛商場,走到途中與媽媽分開迷路了,她有手機可以與媽媽聯系,同學們可以從商場地圖中為李梅梅尋找到媽媽所處的位置嗎?最快速的路線是哪一條?讓學生從真實的生活情境出發,認識到數學教材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價值。既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堂學習體驗,同時也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加了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深度。在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學生們得以舉一反三,自己嘗試去解決。
(2)增加課堂互動,加強學生的數學思維
為了有效推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需要有著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以及探究、思考、交流、互動的機會,教師在授課期間應當適當留白,積極鼓勵學生們自主探究和思考數學問題,以啟發和引導為主、觀察與評估為輔,營造師生合作學習的數學課堂氛圍。增加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良性循環,與此同時,幫助學生加強數學思維能力,教會他們如何用數學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間隔排列”這節課為例,在這節課上教師主要是要讓學生能夠深入思考和探究間隔排列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將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從具象轉化為抽象。間隔排列現象對于小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在實際生活中也十分常見,然而對于間隔排列其中的數量關系其并沒有深入思考和探究過,這也是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難點。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課堂互動、追問、探討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思維。當學生在探究間隔排列規律時,教師首先需要從具體的實際物體、生活場景出發,通過圖片、照片讓學生了解間隔排列的特質。“這些欄桿、地磚、燈籠之間的排列是不是很相似呢?同學們能夠找出它們之間排列的共同點嗎?”當總結出間隔排列的定義之后,鼓勵學生自己用畫簡筆畫的方式來進行數學建模,以簡單的幾何圖形來代替具體的物體,比如將黑、白兩色間隔排列的欄桿以三角形和正方形來代替。通過簡單圖像將學生的具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然后再研究間隔排列其中的數量關系,簡化、提煉、總結,這樣一來,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轉換就會較為順暢,避免了生搬硬套,同時也讓學生們掌握了這種簡易的解題技巧。
(3)鼓勵自主探究,開展趣味合作任務
核心素養的形成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訓練、培養及引導的,為了提高小學生數學分析、推理、邏輯、空間等多方面素養,教師可以圍繞課程主要知識點開展合作式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決數學問題。在數學課堂上構建開放、愉悅、輕松的討論氛圍,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思考,讓學生們的思維得以在課堂上交流、碰撞,真正意義上激發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教師則可以扮演觀察員和指導員,給予學生點撥、啟發和反饋。例如,當教授到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混合運算”這課的時候,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在于新知識與舊知識的沖突,當學生們剛開始學習兩步混合運算題目時,往往對于運算順序難以準確應用而導致做錯。那么教師就需要針對混合運算的算理以及算法來進行授課,在這節課上可以將混合運算與24點撲克游戲做結合,讓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開展24點趣味運算游戲,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建立數學運算轉換思維,提高學生們的計算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首先,學生自行組隊,3~4名學生為一組開展選拔賽,教師將會隨機抽取撲克牌的數字從1到13,要求每組學生盡可能多地應用四個抽取出來的數字得出24點,每題限時2分鐘。在第一輪結束后,根據每組學生的正確運算式子累計分數。第二輪則是搶答,教師會在大屏幕上隨機滾動撲克牌中的四個數字,要求學生以混合運算來解出24點,最快且準確的累計3分,一組答完后其他組可提出其他的運算式子,準確即可累計2分。整個課堂氛圍由于游戲而變得熱鬧活躍,學生們樂于開動腦筋參與答題,積極性十分高昂。在答題過程中,一些學生對運算順序掌握不足,乘加混合還是習慣地從左往右計算,此時教師就可以給予指導,或者讓其他學生來進行現場糾正,實現了師生、生生合作學習的創新教學模式,同時有效鍛煉了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與思維能力。
(4)持續觀察引導,促使學習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的養成也是核心素養中的關鍵環節。學生不僅僅要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建立數學思維,更要能夠懂得如何高效地學習。教師需要成為學生們的領航員,從課前、課中、課后各個環節入手,引導和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他們日后的發展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持續性地觀察、督促、引導,當學生找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時,那么他們的數學成績才能夠穩步提高。學習能力與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數學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教師需要耐心、細心地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方法,讓小學生能夠擺脫盲目努力的困境,真正意義上實現數學知識水平的進步。例如,可以在課前制作一系列微課小視頻,讓學生用來自主預習,通過幾分鐘簡短的微課讓學生們快速把握新課程知識內容,激發他們對這一課知識點的探究興趣。最后還可在視頻中留下一個到兩個問題,留待學生們自己思考,到了正式講課時,這些問題就能夠成為教師考查學生預習情況的有力工具。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理解能力去搭建數學知識框架,尤其是在課后復習、考前鞏固階段,以思維導圖、大綱、題型總結等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知識點,讓他們在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框架。另外,可針對不同成績的學生給予針對性的輔導意見,鼓勵他們,推動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是現代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也是社會發展與國家建設對人才的訴求。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期間,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站位于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目標,調整與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開放、多元、高效、優質的小學數學課堂。從多個維度幫助小學生建立數學思維、培養數學意識、提高數學技能,讓學生掌握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大力推動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六一,陳剛.核心素養,詩意的奠基——兼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實現[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
[2]周淑紅,王玉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特質與建構[J].數學教育學報,2017(03).
[3]曹培英.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