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海
摘 要: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逐漸成為當代教育主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對“智慧課堂”的構建,主張對學生進行更為科學又富有趣味、能力引導性的課堂教學。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知識體系以及文學常識和社會情懷的骨干課程,其中的古詩詞教學更是對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據此,筆者將就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一題撰文,以期對各位的工作優化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智慧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1-0057-03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mart classroom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in primary schools
GUAN Hai (Renjiapo Primary School, Puwo School District, Lingtai County,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oday, quality education and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them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educator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lassrooms", and advocate a more scientific, interesting, and ability-guided training classroom teachingfor students.Primary school Chinese is a backbone cours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character knowledge system, literary common sense and social feelings.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is of irreplaceable significance to students' literary quality and aesthetic taste. Accordingly, the author will write an article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mart classroom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in primary schools, in order to help you optimize your work.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mart classroom; Construction strategy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代表我國古代文學最高成就和獨特風格的主要載體,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社會情懷和鮮明的道德理念,具有較高的教育和研究價值。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仍沿用比較傳統的教學策略,存在教學流程公式化、思維引導“師本位”化以及內容理解表層化等問題。不但不利于古詩詞文學和教育價值的充分開發,也會極大地挫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由此可見,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構建智慧課堂以促進學生相關素養的實質提升,也已成為擺在全體教師面前的當務之急。
1.注重對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古詩詞教學的智慧課堂構建,最關鍵的一步是要培養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濃厚興趣,從而將教師的教學要求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學習訴求,以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和最大化。具體來說,這一目標的達成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的策略進行。
(1)突出對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利用
學生的認知能力比較有限,對抽象性較強的知識無法形成有效的理解和記憶,且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現分散現象。針對這一客觀特性,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在信息表現上具有的動態化、形象化的優勢條件,以圖片或視頻等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形式展現知識信息,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詩詞內容,并獲得更為良好的學習體驗。例如,在講解《詠柳》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現有教學視頻或利用網絡素材制作教學影像,并用電子白板播放下列內容:大地回春,柳姑娘搖曳著一頭翠綠的長發,用春風送來的剪刀輕輕裁剪,不一會兒,那頭秀發就變得更加整齊、美麗,在風中颯颯飄揚……視頻內容頗具卡通成分,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將詩的內容生動地演繹了出來。
(2)突出對趣味教學游戲活動的利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和安安靜靜地坐著聽講相比,更喜歡參加一些有意思的游戲,并常能在游戲中表現出更強的悟性。據此,古詩詞教學大可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進行,結合學生的趣味和能力,組織一些富有參與性和趣味感的活動,讓學生“邊玩邊學”,在享受游戲輕松、愉悅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掌握課程的知識和技能,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比如,在鍛煉古詩詞的背誦能力時,可以組織學生玩一場“詩詞接龍”的游戲:將學生按照“強弱結合”的原則分成幾個小組,從第一組開始派出一名代表說出一句學過的或者大家普遍背過的古詩詞句,下一組則要對出一句開頭第一個字與上一組結尾最后一個字相同(可諧音)的古詩詞句,以此類推,沒能答出的一組則要派代表表演才藝以示“懲罰”。
(3)突出對課外關聯教學資源的利用
新鮮事物永遠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雖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內容和形式的趣味性,但由于篇幅和更新頻率的限制,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內容對學生來說顯得有些單薄,久而久之也就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疲勞”。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完善對課內資源開發的同時,積極引入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源,從更多的角度和形式向學生展現古詩詞的魅力,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意思。例如,在講解《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在完成基本的串講后,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如《李太白》《大唐風華》等影視劇中反映作者吟誦、創作這首詩的鏡頭,或者展示《廬山瀑布圖》《飛練圖》等以這首詩為創作背景的畫作,也可直接播放一些表現廬山瀑布自然景象的視頻,從而讓學生對詩歌的內容和創作過程形成更深刻、生動的印象。
2.注重學生對古詩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智慧教學時應先將自己定位為引導者和協助者,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思考、探究和合作討論的契機,讓學生自行感受學習、品讀古詩詞的過程和方法。
(1)重視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
古詩詞的創作講求意境和神韻,而不拘泥于具體的形式和內容,這就意味著不同的人對同一首古詩詞的解讀很可能出現多元差異,這才是學習古詩詞的正常狀態。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格外突出對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的重視,在幫助學生掃清字、詞、句含義方面的障礙后,便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情感、內容等方面的問題展開自由討論,給學生以自主探索的機會,并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比如,在完成對《敕勒歌》這首古詩的基本講解后,教師可以就詩歌的創作情感提出問題:“這首詩通篇都在寫景,而沒有明顯的情感表達。大家覺得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時是懷著一種怎樣的感情呢?”而后便可組織學生以同桌或四人小組的方式展開討論,并可以詩中所寫景物給人的主觀感受為線索,給予學生必要的提示,讓學生自發探索得出答案。
(2)重視對“余白”教學模式的應用
大部分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都抱著“寧細毋疏”的態度,將每個知識點都拆解到最細微的程度。古詩詞教學要樹立起“余白”思維,對一些知識點的講解要做到“點到為止”,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行思考,從而起到激發學生思維、鍛煉學生品讀能力的目標。例如,講解《山行》這首詩時,可以在講解字詞含義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是什么意思?”學生根據教師之前的講解很容易地便能給出回答;而進一步提問:“那這句中的‘坐字又該怎么解釋?”這個字在詩中的含義比較少見,學生無法直接得出答案,但可以從整句的意思中猜測到是“因為”的意思,由此便完成了一次“揣測詩意”的鍛煉。
(3)重視對思維導圖的應用
當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積累有一定程度的經驗后,教師就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既有經驗中提取具有較強指導性的學習策略和共性知識,用以增強學生后續古詩詞自學能力的意識。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等工具,將學生學習過的如何判斷詩詞類型、如何解讀詩詞情感以及如何揣測詩詞中具體語句含義的方法分門歸類,按照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順序、難度以及承接關系串聯成不同的知識鏈條。比如,在思維導圖中,教師可以將“律詩與絕句”“自然,懷古,思念,傷感”以及“句意猜測,情感猜測,類比猜測”等作為導圖模塊,分別將古詩詞的格式、主旨和含義推斷等方面的知識、技能細節羅列周圍,并可配合一些經典例題作為“引子”,讓學生從這幅圖中就能回憶起各項知識內容的教學過程和應用思路。
3.注重對古詩詞課堂教學形式的完善
古詩詞的內容非常豐富,教學角度和層級也應有所不同;此外,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很容易產生乏味感。基于這兩點基本認識,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更為多元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得以從不同角度學習古詩詞,并讓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不斷優化。
(1)引入場景資源,開展戶外教學
古詩詞素來有“無形之畫”的美譽,主要因為優秀的古詩詞作品都很重視對意境的營造,使文字內容表現出強大的畫面感。對這種畫面感,很多學生暫時還無法做到有效的聯想,教師可以直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乃至校園,親自去看一看詩詞作品中所描繪的真實畫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將從抽象的想象變為具體、直接的觀察,可以調動多種感官資源完善自身對古詩詞的理解,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詩詞感悟和理解的提升。例如,對《池上》這首詩的教學,教師就可以先帶領學生到學校的池塘或者附近公園、植物園的荷花塘附近,讓學生親自看一看含苞待放的荷花、碧綠清新的荷葉、波光粼粼的水面,并問一問幽幽若無的花香、感受一下輕柔拂面的春風,將自己在詩中所讀到的景象代入眼前的景色中,體會詩人當時面對同樣場景時的那份愜意。
(2)引入生活情景,開展應用教學
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可以根據詩詞內容以及學生的普遍經歷,引導學生回憶一些與之相關的生活情景,利用自己既有的經驗和體會揣度作者的內心思想,從而在認知和情感上建立起學生和作者之間的強烈共鳴。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泊船瓜洲》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設立一些場景,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當時的感受,如:“開學軍訓時,大家好幾天都不能回家,心中會有什么樣的感受?”“爸爸出差,很久都不能回來,每當你想起爸爸時會有什么情感?”“每到過年時我們才能回老家探望那里的爺爺奶奶,平日里你想起他們時會怎樣呢?”這些場景無一不和“思念”有關,而這恰恰正是詩人蘊涵在詩中的情感核心。
4.注重對古詩詞教學氛圍的優化
課堂教學起到的是“指明方向”的作用,而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古詩詞的價值和樂趣,就必須從學生的學習氛圍入手。因此,教師要把對古詩詞教學氛圍的優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看待,進一步拓展、完善學生的古詩詞感知和應用空間。
(1)增加教學環境中的古詩詞元素
環境對一個人的愛好、行為乃至性格都會產生莫大的影響。教師在不斷完善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同樣要把“環境感染”作為一條重要的優化古詩詞教學效果的渠道,通過在學生常?;顒拥沫h境中設置、融入更多具有“古韻古香”特點的文化元素,對學生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進行潛移默化的浸染,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對古詩詞作品內在的親和力,從而為后續的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軟性鋪墊。例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方懸掛一些印有“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表達勵志、惜時等主題的古詩詞名句,也可以在教室墻壁上張貼一些寫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古詩詞名句,并印有對應古風畫面的壁畫;或者在教室外的長廊兩邊或教室的窗臺上擺放一些種植著梅花、蘭花、菊花等古詩詞中常用作意象的植物盆景等。
(2)通過古詩詞周邊文化進行趣味熏陶
受到古詩詞文化的影響,我國古代的很多文化活動都體現著濃濃的詩意,這本身也是可供教學利用的寶貴資源。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特定的時間或場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主題性的古詩詞周邊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品讀古詩詞所蘊涵的獨特美感,并對一些體現相應活動或場景的古詩詞形成更清晰的認知和理解。比如,在重陽節臨近之時,教師可以將一些茱萸花帶到教室,讓學生在觀賞的同時想起“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悠悠思情;還可以在暑假前的最后一堂課上折來一些柳條送給幾名學生代表,以傳遞“此夕折柳歸君處,莫道重逢再無期”的惜別之意;或者在清明節帶領學生前往烈士陵園掃墓時,安排學生送上寫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挽聯,以表達對先烈慷慨事跡的緬懷和追思等。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重視起古詩詞教學中智慧課堂的構建和完善工作,通過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善古詩詞課堂教學形式,以及優化古詩詞教學氛圍等手段,真正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的魅力和學習價值,為學生日后進一步的語文學習和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尹以德,劉進知.多元化教育背景下試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智慧課堂的有效構建路徑和具體策略[D].黑龍江師范大學,2016.
[2]李墨軒,汪文昭.傳承經典,品味古韻——淺談智慧課堂在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構建策略[D].浙江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