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隨著新課改和現代教育的持續推進,各個科目的教學實踐日益受到重視,提高各學科教學實踐質量、促進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已然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改革目標。作為一門專業學科課程,體育教學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基礎性的促進作用。本文深入闡述感覺統合訓練的基本內涵和特征,對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感覺統合訓練的實際教學策略,以期為優化小學體育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感覺統合訓練;小學體育;應用策略;路徑探析
近年,隨著全民體育意識的覺醒,人們愈加關注身體健康管理,在身體鍛煉上投入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既要豐富體育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完善學生的認知與價值觀,也要貫徹落實教育戰略方針,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感覺統合訓練的基本內涵和特征
(一)基本內涵
“感覺統合”是指行為有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感覺,以不同的感官感覺作為通路,從整體的環境中獲得信息,然后將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做出下意識以及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感覺統合訓練的實質是改變有機體行為的認知,通過“刺激—反應”的過程,讓學生感受環境,從而改變內在的認知和行為傾向系統。在這個過程中,引導者主要是對有機體的感官感覺機能進行激發,從而讓有機體從內在的、潛在的系統出去學習或者接受新事物[1]。
(二)基本特征
感覺統合訓練的相關研究文獻較多,對其特征的研究也較多,筆者對感覺統合訓練的基本特征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其主要特征表現如下。
1.策略性
感覺統合訓練并不是一種身體訓練方法,而是關于有機體感覺感知的一種訓練,感覺感知的訓練講究的是策略和方式,是將有機體的內在潛能激發出來,探析有機體的內在技能,從而幫助有機體形成全面的認知系統,讓有機體能夠得到長遠的發展。
2.協調性
感覺統合訓練可以全方位刺激有機體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個感覺系統,能夠使有機體的全身協調能力變得更加靈活,在生活中遇到狀況時能夠當機立斷地做出反應與判斷,使有機體的協調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共情性
感覺統合訓練需要引導者具有很強的共情能力,能夠自主地體會有機體的感受感覺,然后合理地幫助有機體疏解情緒和提升認知感覺。這就要求引導者能夠站在有機體的角度,從有機體的視角出發,去體會有機體當下的感覺,從而幫助有機體進行科學合理的感覺統合訓練。
二、當前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體育設施
觀察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學生每周最多有兩節體育課,實際體育活動場地較小,沒有完善的體育設施,甚至個別體育設施、器材存在破損而沒有及時更換,部分學校沒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導致學生很難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這給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2]。
(二)體育教學方法不合理
在現階段的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知識、體育技能以教師的口頭傳授教學為主,部分教師忽略了體育實踐的重要性。比如,在籃球、羽毛球教學中,體育教師多以口頭講解基本動作為主,繼而組織學生進行自由活動練習,即便學生在自由活動中沒有練習籃球或羽毛球,教師也不會過多關注,久而久之,學生很容易喪失對體育課程的興趣,體育課程教學也會逐漸失去應有的作用。
(三)技能訓練與感覺統合訓練失衡
部分體育教師對體育感覺統合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一些教師偏重對體育實踐技能的教學演練和訓練,卻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導致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中,成為技能學習的踐行者,而沒有將感覺系統的技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四)體育考核機制不完善
部分學校未將體育教學實踐納入考核體系之中,導致教師和學生不重視體育科目,認為體育科目本身就是娛樂性的科目,上課就是愉快地玩耍。這種教育認知違背了現階段的體育教學理念,因此學校要建立健全體育科目的考核機制,提高教師和學生對體育科目的重視程度。
三、運用感覺統合訓練開展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關注感覺統合訓練的內在規律,科學有效地推進體育教學
為了能夠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最大化地發揮感覺統合訓練的應用價值,教師必須要關注感覺統合訓練的內在規律,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落實正確的體育教學理念。在現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先結合教材內容講解體育知識與相關事宜,再開展體育教學實踐活動[3]。部分教師認為理論知識理解到位后體育實踐活動便會變得十分簡單,但是事實上很多學生往往存在理解困難的問題。在學生眼中,教師并沒有深入把握他們的實際學情,而在教師眼中,學生已經理解、掌握所教的內容,在這樣的分歧下,師生之間很容易形成溝通問題。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未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感知狀態。對此,教師在體育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推進中,可以結合感覺統合訓練的內在規律,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開展體育教學實踐工作。
比如,在足球訓練的安全知識和相關規則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單向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從學生的感覺感知出發,闡釋足球訓練的安全知識和足球運動的規則。教師在講授的時候,可以進行有效的提問,如“大家有沒有踢過足球?在踢足球的時候有沒有被碰傷過?”等,然后讓學生回答。這樣既可以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感覺意識,促進學生良好感覺認知的形成,讓學生以感覺為基礎進行足球實踐訓練。在后續的足球訓練中,學生才能顧及他人的感受,下意識地避免碰撞事件的發生,保證足球訓練的順利推進。
(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充分了解學生的情緒和感覺
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教學實踐工作的開展路徑和策略,了解學生當下的情緒反應和認知體驗,引導學生更具效能感地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之中。由于部分小學生的認知發展不健全,感覺意識沒有被完全激發出來,一般以自我為中心進行生活和學習,很難考慮到其他同學的感受。因此,教師應該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引導學生,糾正學生的認知錯誤,提升學生的感性思維。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情緒的由來。
比如,在乒乓球的課程實踐中,教師以兩兩一組的方式讓學生練習打乒乓球,但是有一組中的其中一個學生技術掌握得不到位,沒有和另外一個同學形成良好的互動,在實踐訓練中沒有相互配合,因而雙方對彼此存在很大的意見,最終兩個學生互不退讓,爆發了矛盾。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溝通,讓這兩名學生分別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情緒表現。技術好的學生希望能夠和同水平的同學做搭檔,技術差的學生希望其他同學能夠盡可能地包容自己,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站在感覺統合訓練的角度上調和學生之間的矛盾,讓學生樹立基本的包容意識。教師可以設計平衡小游戲,引導出現矛盾的學生參與其中。在游戲開展過程中,這兩名學生會為了在教師面前表現自己而積極努力地配合。教師要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基本的信任關系,告訴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要有互幫互助的意識,要理解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此有效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讓學生回歸正常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
(三)在高級感覺統合訓練中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高級感覺統合訓練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情緒,還能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在初級感覺統合訓練的基礎上,推進高級感覺統合訓練,讓學生在處理自己的感覺與情緒的同時,將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思考走出當下困難的辦法和解決的措施,由此提升學生的抗逆力。高級感覺統合訓練的推進和落實,需要教師積累大量的經驗,并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式,而不是隨意地引導和指正。
比如,在學生因跑步摔倒而哭泣時,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理解學生的感覺和情緒,然后安撫學生的情緒,用“沒事,沒事,別哭了”或者“有沒有摔傷,不要哭”等語言安慰學生,這是初級感覺統合訓練,對讓學生更好地投入接下來的跑步訓練中的作用有限。但如果教師說:“摔倒很疼吧,有沒有哪里摔傷,你是個勇敢的孩子,站起來看看能不能繼續訓練,疼的話就休息一會兒。”這樣學生除了感覺到被理解,被支持,被關懷,還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高級感覺統合訓練,既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又可以幫助學生變得更堅強、更勇敢。
(四)將體育教學目標與感覺統合訓練目標進行有機結合
小學體育課程具有較強的技能性和實踐性,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實際學習效果,往往體現在他們對體育技能的掌握程度、體質的增強效果以及學習態度上,因此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并非簡單的知識認知和積累的過程。從這一點來看,體育課程與文化課程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教學中開展各類身體練習、運動游戲等活動,便成為體育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將體育教學目標與感覺統合訓練目標進行有機結合,不斷豐富現有的體育游戲活動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在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基礎體育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動作敏捷性,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其形成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在感覺統合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借助各類體育教學器械和體育教學場地,提升學生的感官刺激程度,培養學生的感官能力,鍛煉學生的身體敏捷度,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
(五)完善現有的體育教學器材,增設感覺統合訓練新玩法
將感覺統合訓練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中,對體育教學器材的數量、質量有一定的要求,但現階段許多學校存在器材不完善、運動設施破損的問題,對此,學校應提高重視,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進行采購,為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基本的器材設備支持。此外,如果體育器材單一,體育訓練的內容就容易單一化,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給感覺統合訓練的開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體育教學器材的二次開發,積極創新現有體育器材的玩法和規則,以豐富體育訓練內容,提高學生在感覺統合訓練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比如,充氣圓球屬于常見體育器材,然而傳統教學中對充氣圓球的訓練內容過于單一。對此,教師可以開發新的游戲活動,如選取體積較大的充氣圓球,將其作為“平衡球”,組織學生以腹部為支點趴在球面上,同時將頭部稍微抬高,眼睛向前看,其他學生可以抓住這名學生的雙腳并將其平舉,球上的學生配合著充氣圓球運動,在前后左右的變換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前庭感覺,使其產生一定的重力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保持平衡,讓學生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實現感覺統合訓練的目標。
結語
感覺統合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教學的路徑,感知學生的情緒,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地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以更高的感覺認知投入體育活動之中。
[參考文獻]
[1]張波.融入素質拓展訓練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論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策略[J].讀寫算,2020(28):25.
[2]宋曉明,辛艷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J].青少年體育,2020(2):116-117.
[3]毛少芳.淺談合作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探索與發現:以漳州市長泰縣實驗小學為例[J].教師,2020(9):99-100.
作者簡介:朱兆年(1979—),男,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