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各個科目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科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同樣需要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基于小學語文的單元拓展閱讀教學,提出語文教師可采用的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小學語文;單元拓展閱讀
作者簡介:劉穎穎(1997—),女,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經鎮常青小學。
單元拓展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讓小學生積累到一定的作文素材,還可以促進小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新課程標準重新對小學語文的單元拓展閱讀范圍做出了規定,增加了閱讀在語文科目中的比重,因此語文教師要更加重視單元拓展閱讀的教學。語文教師要著力優化單元拓展閱讀教學策略,重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一、單元拓展閱讀教學的意義
小學階段開展單元拓展閱讀教學,主要是根據當前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知識基礎來進行,但是不管如何進行延伸拓展,都要始終堅持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中心。單元拓展閱讀的目的是提升小學生對語文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將課堂教學逐步延伸到教室外,對學生的學、教師的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小學語文單元拓展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語文單元拓展閱讀教學,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合作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自然就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學生在語文單元拓展閱讀學習中積極參與、自主探究,能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閱讀教學的興趣。最后,單元拓展閱讀教學可以將課本內的知識進行整合,同時也可以對課外的資源進行利用,從而豐富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小學語文單元拓展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單元拓展閱讀教學沒有實現“拓展”
在單元拓展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更加重視對閱讀材料進行賞析以及講解,不僅僅要讓學生學到基本的文化知識,還要讓學生學到為人處世的態度。但是在小學語文單元拓展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地對閱讀材料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識進行講解,比如只重視講解文章主旨、句子內涵、氣氛烘托效果、寫作手法等方面,而忽略了對閱讀材料其他方面的延伸和拓展。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是單純地將文章中的信息提取出來給學生,為了完成閱讀教學而進行閱讀教學,并沒有對閱讀進行真正的優化拓展,更沒有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二)單元拓展閱讀教學方式固化
如今信息技術已經得到普及,為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很多教師仍舊沒有對學校先進的設備進行充分的利用。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流程就是:對閱讀材料背景做簡單的介紹—對文章作者生平進行介紹—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文章整體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分段解讀—對整篇文章的主旨進行總結和歸納—對文章中作者的情感進行總結和領會并學習其表達手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語文課堂枯燥乏味,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動力。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反而會產生負面作用。
(三)不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單元拓展閱讀教學,比其他知識的教學更需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對此仍沒有足夠的重視,他們仍慣用傳統的方法,在單元拓展閱讀的教學中仍舊全程把控課堂,以自己的講授為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閱讀拓展是一個長期自主積累的過程,如果每次單元拓展閱讀教學都是依靠教師來講解,那么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是有限的,在自主閱讀方面的能力也不會得到提升。縱觀小學語文課堂,可以發現很多語文教師仍舊是以自己為中心,以“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對課堂整個流程進行嚴格控制,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發揮,這對小學生來說容易限制其思維,而且也會讓學生失去了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機會,導致學生更習慣于傾聽,習慣于等待教師公布準確答案,而不是經過自己的探索來獲得新知。
(四)沒有精心挑選與深度挖掘閱讀材料
語文知識浩瀚無邊,可以供小學生閱讀的材料也是多種多樣的,進行單元拓展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閱讀材料進行精心選擇以及深入研究,同時還要進行相關材料的整合和拓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語文教師可以參考的知識范圍擴大、可以查詢資料的渠道增多,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有的語文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而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簡單的整合后便發送給學生,沒有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挑選,更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閱讀材料是否符合當前學生發展的思維特點、是否符合教學目標等。而語文單元拓展閱讀教學對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的研究,讓學生的思想能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體會閱讀材料的深意。
三、優化小學語文單元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加強對閱讀材料的研究
單元拓展閱讀有一定的難度,而良好的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的能力,更好地完成拓展閱讀。小學語文課本的閱讀材料所選用的課文都是一些名篇,具有比較高的研究價值,因此教師在對此類文章進行備課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索更多關于文章的資料,或者閱讀一些關于文章的研究文獻,經過反復的閱讀,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閱讀能力的提升。我們常說一部作品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相關的時代背景,因此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新的文章時,不僅要帶領學生了解作者的個人生平,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進行了解,然后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只有把作品放到當時的大環境中,還原作者寫作時的情境,學生才可以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課文《少年閏土》的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不明白當時的寫作背景,那么往往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在那樣的時代,魯迅先生為什么要對一個農村少年進行詳細的描寫呢?如果語文教師僅僅向學生介紹了魯迅的生平,那么學生還是可能無法理解這篇文章的內涵,也就達不到單元拓展閱讀的教學效果了。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在當時衰敗的中國農村,農民長期生存在被剝削、被殘害的環境下,魯迅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看到那個滿目瘡痍的故鄉,心感悲涼,但是通過對少年閏土的回憶,作者又心生希望,于是寫下了這篇文章。了解了當時的寫作背景后,學生更加能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從而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剖析
在小學階段進行單元拓展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去讀教材中的文章,更多的是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解讀,但是由于學生的閱讀水平不同,他們的理解方式和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來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用的文章隨著年級的增長,會越來越復雜,篇幅也會越來越長,學生學習起來也會越來越難。針對高年級相對復雜的閱讀材料,語文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講述作者寫作的環境和背景,引領學生去理解整篇文章的含義,更要注意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文中的前后銜接段,分析文中的伏筆和懸念的設置,并通過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和比較分析,理解文章更深層的含義,以達到拓展閱讀教學的目的。
比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金色的魚鉤》一文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文章的世界,梳理文章脈絡,從而深度分析文章:文章的開篇先對寫作的背景進行了大致的闡述,為下文故事情節的開展做好鋪墊,其次具體描寫了老班長在吃魚前、吃魚中、吃魚后的對話和神態,最后描寫了老班長在極度饑餓難耐的情況下犧牲的情景。教師通過梳理文章脈絡,讓學生明白這篇文章通篇緊扣主題,上下聯系,開篇與結尾互相呼應,把老班長對戰士們平凡的愛以及自我犧牲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將這位平凡又偉大的老班長的高尚形象刻畫了出來。語文教師還可以借此機會讓學生們講一講身邊的故事,回憶家中的長輩是不是也常將最好的東西留給學生們,以此加深學生對老班長的
理解。
(三)以學生為主體引發閱讀思考
學生進行單元拓展閱讀,對于問題的思考往往僅停留在表面,沒有對實質性和核心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而且認識相對膚淺,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延伸。此時,語文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思考,由淺入深探索問題,進一步挖掘文章的精髓和情感,豐富閱讀體驗。先分析簡單的詞到句子,再由句子到段落,最后由段落探索到整篇文章。可以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第一,寫了什么。即通讀文章,概述文章的大意。要求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整體的認識和理解,整體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調。第二,怎樣寫的。即再次通讀文章,重點探究文章的詞句表達方式以及修辭手法。第三,為什么這樣寫。即從作者的角度去分析寫作的目的和想要表達的含義。第四,這樣寫的好處。即探討這樣寫對作者情感的表達以及文章主旨的突出有什么作用,從而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讓學生發散思維,讓閱讀更加深入。
比如,在《軍神》一文的閱讀教學中,首先,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閱讀,對課文的意思和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整體的把握。其次,教師再讓學生通讀課文,重點賞析詞語的表達,如“汗如雨下”“青筋暴起”“顫抖”“汗珠滾滾”等詞語,理解作者是怎么寫的。接著,教師讓學生從作者的角度去分析為什么要這樣寫。最后,通過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鑒賞文中沃克醫生的語言動作以及神態的描寫,理解沃克醫生內心的變化。
(四)根據閱讀體裁和題材進行分類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材料的體裁和題材比較多樣化,文章的深度和難度也不同。如果語文教師不分題材進行講解,會讓學生感到混亂。因此,語文教師要先從結構和題材方面對材料進行歸納分類,再進行教學。要做到從優從簡,讓學生在精讀的過程中歸納各種題材的閱讀方法,并將其重點掌握,從而可以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部編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等不同體裁的文章,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體裁進行分類,在課上統一講解各類文章的閱讀方法,幫學生理清思路。
另外,教師也要根據題材進行分類。比如,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閱讀材料中,主要都是有關家鄉風俗習慣的文章,像《北京的春節》《臘八粥》《藏戲》等都對家鄉節日的風俗、飲食等進行了描寫和記敘。語文教師在進行單元拓展閱讀教學時可以對此類文章進行統一教學,并在其中選出一篇文章作為范文,進行精細地講解。在范文講解完畢后,可以給學生另一篇題材和結構都與該范文類似的文章,讓學生根據范文的學習自主對這篇文章進行閱讀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閱讀教學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通過對相似的文章進行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對課本中的文章進行自主閱讀和分析,也可以將此類文章的閱讀技巧遷移運用到試卷中的材料的閱讀理解上,進一步提高閱讀技巧,從而達到單元延伸閱讀教學的目的。
結語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單元拓展閱讀的教學,逐步優化單元拓展閱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讀整篇文章,并聯系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深入地挖掘文章的靈魂和主旨。此外,教師進行單元拓展閱讀教學時還要對所使用的閱讀材料進行分類匯總,對同一類體裁和題材的閱讀材料進行統一教學,發散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思考,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明石.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12):17.
[2]齊昕.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
(03):81-82.
[3]郭峰.立足“學思行”教學理念 構建小學語文單元主題式教學模式[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0,35(03):69-75.
[4]張詠望.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與實踐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
(02):48-49.
[5]劉楊.講究預測策略 促進深度閱讀:以三年級上冊預測策略單元及其拓展閱讀篇目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8):98-101.
[6]李靜.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下的主題式課外閱讀拓展[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