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嘉

[摘要]境外EPCI總承包合同作為一種重要的合同模式,具有較高風險。本文以A項目過程審計為例,介紹內部審計過程,深入分析審計成效,并就如何進一步發揮內部審計“查問題,強內控,防風險,促發展”提出工作思路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關鍵詞]內部審計? ?風險防范? ?EPCI總承包
一、引言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國際油氣行業波動,海洋油氣工程行業呈現“外冷內暖”局面。內部審計作為全面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要堅持底線思維,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實施“走出去”戰略過程中,要關口前移,緊盯境外項目立項、費用、進度、質量、安全、采辦等關鍵環節,及時發現問題、揭示風險、降低損失,以促進項目順利實施和公司高質量發展。
二、境外EPCI總承包項目的特點和主要風險點
(一)海洋石油境外工程項目特點
現階段海洋石油境外工程常見的合同模式為EPCI(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總承包合同,即總承包商根據業主開發油氣田的需求,按照合同條款在約定的工期及固定總價范圍內,向業主提供設計、采購、建造、安裝一系列服務,同時就整個項目的安全、質量、工期、造價進行管理與負責。
與傳統EPC項目相比,EPCI項目多了海上安裝這一環節,需要調動大型船舶資源,完成導管架、組塊等大型結構物的海上安裝工作,具有更高的風險,對總承包商在合同、技術、施工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嚴格。
(二)境外EPCI項目主要風險點
EPCI合同模式下,通常采用固定總價的模式,合同總價固定,不受通貨膨脹、物價、匯率等因素影響,只有當業主設計方案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出現合同工作量增加、施工工藝變化等情況時,才能調整合同價格。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風險由總承包方承擔,尤其是境外項目受項目所在國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等因素影響,總承包方面臨的風險更為突出,常見風險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所在國(地區)風險。該風險主要指境外項目所在國家(地區)的政治環境和條件變化產生的風險,主要包括所在國(地區)的法律法規、稅收政策、風俗宗教、自然環境條件、地理位置和氣候變化等風險。作為總承包方,需要充分掌握項目所在國的具體要求和相關信息。
2.合作伙伴風險。該風險主要指總承包商與業主、分包商在合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主要包括合作伙伴履約能力不足、資金短缺、信用不良等風險。該風險一旦發生,可能導致合作終止、收款困難,在合作前需要做好充分的盡職調查。
3.合同風險。該風險主要指總承包商對合同條款理解偏差,引起合同雙方爭議產生的風險,主要包括合同模式、付款里程碑、合同責任劃分、免責條款、爭議解決等風險。在簽訂合同前,要做好合同澄清、合同談判工作,避免出現合同糾紛。
4.技術風險。該風險主要指項目設計、施工過程中技術運用不當產生的風險,主要包括行業標準、設計規范、業主特殊要求、技術偏離等風險。
5.項目組織與實施風險。該風險主要指總承包商在項目組織與實施過程中產生的風險,主要包括資源投入風險、質量安全風險、進度控制風險、費用超支風險等風險。
三、境外總承包項目審計案例
(一)項目背景
C公司通過競標,成功以EPCI總承包方身份中標A項目。A項目位于中東某國北部油田,合同工作范圍包括:新建一座平臺的設計、采辦、建造、運輸、海上安裝工作;海底管線和海底電纜的設計、采辦、海上安裝工作;部分舊平臺的維修改造工作。
(二)組織實施審計工作
根據C公司黨委要求,對A項目開展過程審計,審計組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采用遠程審計方式,基于前期梳理的境外EPCI項目主要風險點,堅持“數據先行”“分析先行”,采用專家+專業的“兩專”審計模式,將法律、項目管理、稅務等專業的專家納入審計組,發揮專業優勢,拓展審計深度和廣度。
1.審計組堅持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通過查閱項目“負面清單”(包括業主投訴信函、采辦異議投訴清單、安全隱患表、事故處理臺賬等),了解項目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通過大數據分析,審計組整理了與項目業主往來的300余份信件,通過梳理關鍵詞進行分析,發現“趕工”“補償”“工期”等關鍵詞出現頻率較高,審計組初步判斷,項目在工期、費用方面可能存在較大風險。
2.基于上述判斷,審計組帶著疑問,利用人員“錯位”訪談法,分別與投標、設計、采辦、現場人員進行訪談,了解各專業之間相互影響的情況。
審計組巧妙利用項目投標人員與項目執行人員之間的“矛盾”點,進行了多輪訪談。項目施工經理認為,因投標技術方案過于理想化,沒有充分考慮不確定性,導致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因施工計劃多次調整,我方投入的大型資源在現場長期待機,業主以項目總價合同為由,拒絕給予補償;項目投標人員認為,項目投標不存在過于理想化、未考慮實際的問題,主要是由于項目組計劃執行不力,沒有統籌好設備采辦、資源協調等工作,導致項目錯過海上施工窗口期。
3.面對雙方爭執的焦點,審計組基于項目作業水深和海上平臺的結構重量,查閱了大量國內同類型項目歷史數據,橫向對比了原材料采購周期和建造、施工工期,并咨詢設計、建造方面的專家意見,深入分析主客觀原因。
4.審計組基于公司SAP、財務云、合同管理、采辦系統等業務系統,按照費用科目歸集屬性,還原項目費用執行情況,建立了投標概算、執行預算、實際費用的對比分析模型。通過模型,清晰直觀反映了偏差較大的科目,為尋找投標缺陷漏項提供了審計方向。
(三)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審計組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將揭示風險隱患擺在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審計“探頭”作用,共提出制度執行問題4項,揭示項目進度滯后、費用超支等風險3項,有效提升海外工程項目風險管控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對業主招標要求識別不充分,投標概算漏報、少報,實際成本較投標報價超支。二是材料采辦詢價不到位,國際采辦能力弱,材料報價不足。三是對當地稅收政策不了解,未對進口關稅報價。四是部分合同條款不符合國際慣例,對承包商極為不利,增加項目執行難度。五是修改施工方案更換主作業船,未經過充分技術論證,存在施工效率低下等難題。
(四)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審計揭示問題的根本目的是推動解決問題、規范管理、促進發展。C公司黨委高度重視審計發現的問題,組織業務部門進行專題研究,深入剖析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一是風險意識不足,沒有深刻全面準確識別境外項目的重要風險,對境外先進的規范標準認知不足,存在經驗主義,按照國內項目經驗開展境外項目,未對項目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風險影響做出科學有效研判。
二是國際采辦能力不足,境外項目可用資源有限,信息掌握能力不夠,資源不能及時鎖定,對國際市場行情變化不敏感,報價與執行時價格差異較大。
三是財稅、法律等支持力度不夠,對當地稅收、法律政策缺乏了解,公司法律、財務支持體系較弱,缺少專業財稅、法律人員對項目的支持。
四是商務能力不足,商務人員欠缺經驗,對招標文件條款理解不到位,合同談判能力不足,沒有最大程度爭取合同權利,部分合同條款過于嚴格,與業主的溝通、談判處于極度弱勢的地位。
五是項目管理能力不足,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缺乏對當地情況的調研和預判,在施工工藝、專業能力、技術水平、QHSE管理、風險評估上缺乏分析,缺少應急預案。
C公司成立審計整改領導小組和工作協調小組,要求各單位要切實履行整改責任,按照“三不放過”原則進行整改,達到堵塞漏洞、改進管理、抵御風險、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五)審計整改落實
1.開源節流,最大程度減低項目虧損。一是充分調動內部資源,選派高級項目經理以及項目管理隊伍,加強對項目協調指導。二是成立合同談判專項工作組,積極與業主開展合同變更談判,簽訂了合同變更協議,通過協議增加了合同總價,推遲了項目里程碑節點,有效降低了合同違約風險。三是積極與業主開展稅務談判,最終業主以其名義正式致函給當地海關申請進口關稅的豁免,減少關稅支出。四是優化船舶投入計劃和施工方案,調用附近海域項目作業的浮吊船進行施工,減少船舶動員、復員成本。
2.建章立制,嚴格投標過程管控。一是針對投標環節風險點,建立了“投、干”一體化管理,投標項目經理即為項目經理,破解了投標、項目管理“兩張皮”的難題。二是加大前期投標工作投入,過程中細化和完善方案,提升投標報價能力,降低投標風險。三是完善市場運營管理體系,把市場開發到項目關閉劃分為市場開發、投標、合同簽訂、項目執行、項目收尾五個階段,建立了風險登記冊,制定了各階段風險控制點,嚴格落實風險管控機制。
3.落實責任,嚴肅追責問責。堅持嚴格標準,按照“責任未落實不放過”的原則,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行為問責,對6人進行“第一種形態”的談話提醒,對4名責任人進行組織處理。
4.總結經驗,提煉案例材料。一是組織召開境外項目專題研討會,深入分析項目不足及改進之處,為后續項目總結經驗。二是組織FIDIC合同專題培訓、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培訓等專題培訓,培養國際化人才隊伍。三是編制完成工程項目案例集,從實際案例出發進行經驗分享,為后續海外項目的投標、合同簽訂、項目實施提供借鑒。
四、總結與思考
內部審計要緊扣公司發展戰略,聚焦重大決策部署,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持續強化事前、事中審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安全保障作用,全面揭示重大風險,以高質量審計工作助力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黨的領導是保障審計項目順利實施的前提、關鍵。公司要全面加強黨對審計監督工作的領導,成立黨組/黨委審計委員會。通過健全完善黨領導審計工作的體制機制,暢通黨對審計工作的指揮渠道,重要審計結果向公司黨組織匯報,始終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審計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為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提供全方位堅實保障。
推動審計管理改革,建立集團統一管控的審計管理體制,進一步統籌集團審計資源,強化“上審下”的監督效力,推進審計工作的標準化、精細化、一體化,有效提升審計工作效能和質量。
(二)關口前移,突出內部審計“防未病”作用,及時揭示項目重大風險
能源工程公司作為以項目為驅動的企業,必須牢牢抓住EPCI項目管理“牛鼻子”,嚴格進行項目過程控制,保障項目安全穩定運行。內部審計作為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要關口前移,緊盯項目運行中的重大風險,通過開展項目過程審計,及時、精準揭示項目在行過程中的重大風險,為公司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內部審計要主動轉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積極探索由“事后”審計轉變“事前事中”審計的最優路徑,尤其在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前介入,精準發現突出問題,實現早介入、深監督、防風險、促發展,最大程度避免事實既定、整改困難、推廣乏力的被動局面,全面提升重大風險的防控效能。
(三)強化審計整改措施,源頭整改促管理提升
EPCI項目層面的問題反映了組織維度深層次的問題,要通過審計整改,深挖問題根源,深入思考境外EPCI項目管理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從問題根源整改,促進長效機制完善和建立,進一步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和應對風險的能力,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審計智慧和力量。
要建立審計工作閉環管理機制,確保審計整改工作質量,嚴格落實審計問題記賬銷賬制度,采取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方式跟蹤督辦,做到不遺一事、不漏一項,堅決防止“查而不糾”。
(四)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提高遠程審計工作水平和質量
面對疫情常態化管控要求,境外EPCI項目面臨著遠程審計、取證困難等特點。內部審計要加強信息化能力建設,以科技強審為抓手,牢固樹立大數據思維,積極探索運用數字化、智能化在審計支持分析中的運用,實現數據采集、處理、分析、預警的全周期管理。
要通過大數據審計技術,充分發掘數據價值,拓展審計范圍,探索從抽樣審計到全量覆蓋,更加客觀、全面、準確獲取信息,為審計結論提供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作者單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郵政編碼:300461,電子郵箱:yangyj19@cnooc.com.cn)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晨曦.“一帶一路”倡議下國有企業境外資產的內部審計研究[J].中國商論, 2019(19):62-63
[2]盧藝.“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風險和審計策略[J].中國內部審計, 2017(3):86-88
[3]閆光.“一帶一路”背景下國有企業境外資產[J].現代審計與會計, 202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