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霜
【摘要】學校自古以來都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責,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基地。在以往的學校教育中,雖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學結構,但是還有很多地方是照顧不到的。尤其是在課后的學習上,在以往的學校體系中所能夠探究的內容不多,課外補習機構也就因此應運而生。不得不承認,在以往的學校教育中課外補習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育上的不足,但是長期來看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本身年齡比較小,所以在去課外補習機構的路途中容易遭遇危險。除此之外,課外補習機構在給學生的教學上過于功利,基本上以應試教育為先,無法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給學生做好相關的教學工作。所以“雙減”政策的出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的知識系統能夠變得更加完整,同時懂得學習不應該過于功利,而是應該從自我發展的角度入手,進行提升式的學習。所以,本文將立足小學數學課堂實際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雙減”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再思考進行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雙減”視域? 小學數學? 智慧課堂? 分析?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8-0106-03
一、前言
“雙減”背景實際上指在“雙減”政策的出臺下所形成的社會背景。“雙減”政策措施,即要合理減少義務教育發展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而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是教學實踐活動的必須補給。隨著“雙減”政策的推動,各門各科教學都朝著新的方向發展,不少教師越來越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開始注重教育的減負,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學校作為政策實施主體之一,應該從多個角度解讀政策,貫徹政策精神,做好相關教育工作。但是就目前的學校教育工作來看,暫時還沒有針對這一方面工作做出詳細的措施。尤其是對于數學課程來說,是三大主科課程之一,也是學生重點掌握的知識內容,更是需要格外重視,并做好相關設計工作。所以,本文將結合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有關內容,對“雙減”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再思考進行分析和探索。
二、智慧課堂的作用
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老師在對學生展開教學前,就必須明確智慧課堂的構建目標,對整個小學數學課堂而言,有著什么樣的意義和作用,從而才能夠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落實智慧課堂的構建,實現整體課堂教學的發展。
(一)形成視覺與聽覺上的聯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建構智能教室,就可以建立學生視覺與聽覺之間的連接。在智能課堂所構建的體系中,其視覺和聽覺就是在學生進行智能課堂體驗的過程中,所可以感知與感受到的課堂知識。而對小學生的學習過程而言,老師則通過讓學生結合視覺和聽覺進行共同的聯動,才可以更好地體驗相應的課堂知識,從而實現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
(二)適應多樣化教學的要求
小學數學教師為小學生搭建了智能教室,實際上符合了多元化教育的要求。在現在的小學課堂教育中,老師在對學生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也應該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體驗。在其中想要讓學生可以更進一步地體會到知識學習的魅力,老師就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而言,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才真正滿足了他們的學習心理,也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投身于課堂學習當中,實現學生知識水平的發展。
(三)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現在的小學教學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它不是一個短時間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一個成年人在課堂學習的時候,都容易打盹,更何況是年齡小,又喜歡玩的小學生呢?而信息技術中所蘊含的有趣的課堂表現形式,就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實現高效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于數學知識來說,它既然是理科學科,自然就會有理科知識所含有的特色——抽象難懂,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理解方式正屬于具象性理解層面上,因此,直接講授的方式,學生對于知識不容易消化理解。而通過信息技術,很多抽象的知識可以變得更加具體,從而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消化,學生對于知識消化的速度變快了,自然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雙減”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
(一)利用微課,形成游戲教學
針對于學生學習這一活動來說,當老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為了使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必須使用到一個方式或者手段,那就是游戲教學。對小學生而言,他們都比較喜愛手機游戲,畢竟游戲既好玩又滿足了自身的愛好。那么在實際應用微課堂教學的時候,老師便能夠把這二者融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了其具體的教學應用形態,使學生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學感受與享受。
因此,老師在講授《有余數的除法》時,要引導學生了解哪些類型是有余數的除法,并了解這些類型題的運算方法,以此促進小學生運算能力的發展。而根據這一內容,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利用微課來為小學生搭建了一種簡易的游戲活動小平臺。因此,老師能夠在微課中,向小學生演示不同類型的除法計數或口算闖關,并采用闖關的方法實現分數的累計,根據得分差異,可以兌換的禮品數量也有所不同。以這樣的微課方式展現,就可以把比賽中的實際情境更加具體地展現出來,而學生也可以更好地參與其中,從而實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微課,訓練學生的數形結合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程中,老師有一個很重大的教育任務便是讓小學生建立起數形結合的邏輯思維。盡管說,數形結合邏輯思維并不是在短時期內就能建立的,不過也正由于它耗費的時間長,所以更要在小學階段讓學生進行體驗與接觸,并由此來推動小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針對這方面的課程,雖然老師也采取了許多教學方法,但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局限。而針對學生而言,對于其中的微課視頻教學方法來說便有所不同。老師利用了微課視頻教學直觀的優點,可以給學生比較清晰的感覺,進而促進了學生在整體知識點掌握水平上的發展。
因此,當老師在講授《旋轉和平移》的時候,還采用了一定的課堂流程設計,使學生可以了解什么是旋轉、什么是平移,并且通過課堂的練習,使學生可以繪制旋轉和平移的簡單圖形。根據這一內容,老師還可以為學生做一些微課的教學視頻。在課堂視頻中,老師通過直接動態的展示,讓學生感覺到立體的旋轉和平移。而與此同時,老師為了讓學生明白不論是旋轉的圖片或是平移的圖片它的大小值都是不變的,老師還可以通過為圖片標明數值,以數字相同的表現形式,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圖畫的內涵,并最終推動了學生數形結合思維的發展。
(三)通過引導進行練習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育中,老師往往能夠采用心理引導的方法,來進行精說與巧練,并以此方法讓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練習。古人有云:“溫故而知新,則能為師矣。”對于課堂知識點來說,在掌握以后必然需要進行一定的課堂練習,以便于通過一定的知識點訓練能夠實現知識點總結。不過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總是喜歡為學生選擇大量的習題訓練,如此一來,很容易增加了學生的復習壓力,反而不利于學生對數學課程興趣的養成。而通過采用引導的方法,便能夠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逐步完成對課堂知識點的練習,這樣既能節約訓練的時間,也能夠完成對學生課堂知識點的總結。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為例,當老師在講授《10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根據這一課堂教學,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育的時候,可將其分為兩部分教學內容,一個是加法教學,一個是減法教學。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例題對學生進行介紹,進而誘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思考完以后,學生自己可以嘗試做出更具體的運算。而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是實現老師對學生思維的指導,從而增強課堂有效性。
(四)構建翻轉課堂
從平時的教學情況來看,我們能夠看到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受到現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使得傳統老師的教育思路在極大的程度上遭到了禁錮,學生相比使用較新的教學方法,反而比較青睞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他們來說相對比較簡單,不過這樣的教法對提高整體綜合素養意義并不大。
在小學發展階段,由于小學生較為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是直接的社會事件。所以小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到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書上抽象的知識點,如此就可以很切實地幫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了。以小學數學為例,當老師在講解三角形等基本圖形的時候,學生也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制作相關形式的動作演變,甚至有條件的時候還可以制作一些關于各個圖形間的相互聯系的動作轉變,也便是如何將這一圖形轉變成為另一種形式。這樣就會使數學課程變得不會乏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思考相互交流“為什么這個圖形會呈現出這樣的變化規律”,以此來加強信息技術對于學生學習理解的影響,促進學生整體知識學習意識和能力上的提升與發展。
(五)構建多媒體課程情景
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要想在實際的學習環境和工作中,都能夠獲得提升與發展,就需要給學生建立好相應的教學目標。然而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通過教師的簡單講解來解決。關鍵還是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從而來幫助學生獲得整體知識的提升與發展。而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極大的程度上能夠加強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認知,促進學生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假設在這一次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所要給學生教學的內容是“圖形的平移、旋轉”。這一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會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思維意識,從而才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生獲得相關知識學習上的提升與發展。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多維影像功能,將圖形的平移過程,通過具體線路的方式展示出來,以此來加強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認知和感受,切實有效地推動學生整體知識學習上的提升,達到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
而且,既然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有效運用可以產生如此多的效益,那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發揮并運用好信息技術,這也正是每位小學數學教師都必須仔細思考的問題。首先,小學的數學教師要能夠運用計算機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課程上創造不同的教學情景,并運用教學情景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也可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添加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并運用這些元素來引發學生與知識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共同興趣。以《認識更大的數》為例,當老師在講授這小節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學生身上經常接觸到的數字,或是可以反映數字的事物來加以說明。比如學生的身高,可以首先讓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然后讓身邊的朋友進行測量,并在測量過后可以討論一下,他們的身高相差多少。老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學生的身高,以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呈現在學生眼前。通過這種情景的設計,不但增加了學生和老師的交流,還能夠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到東西。
四、結語
總的來說,為了更方便教育管理,實現學生知識學習的統一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國在2021年7月24號出臺了“雙減”政策,“雙減”政策的出臺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教學模式,同時也提高了對教師教育工作的要求。為了全面響應國家號召,做好“雙減”政策落地,學校教師需要結合自己學科的實際要求,開展做好相關拓展課程的設計工作,以求能夠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陳彬.信息技術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再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2.
[2]石金霞.信息技術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再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 2020(14):1.
[3]楊麗明.智慧教育視域下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研究的思考[J].新一代:理論版,2021(6):1.
[4]唐潔.落實“雙減”工作,優化課后服務,推進適合教育——以星洲小學落實“雙減”工作為例[J].啟迪與智慧:上,2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