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是指在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下的遺址、文物、英雄人物的精神等,富含著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優良作風。紅色文化創造性地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學生的成長環境、高考應試教育和傳統政治課堂教學模式都制約著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效果。如何實現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課有機融合,本文提出四點建議:抓住高考改革新機遇,推進紅色文化進課堂;立足政治教材內容,轉變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度;創新紅色文化與教學內容融合方式,推進議題式教學的新發展;配合學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積極拓展課外活動課。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想政治課;融合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71
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是指在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下的遺址、文物、英雄人物的精神等,富含著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優良作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培育高中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為主要任務的課程,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對于提升高中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1弘揚紅色文化,提升學生政治核心素養
1.1強化政治認同,堅定永遠跟黨走
紅色文化是革命志士用鮮血書寫的,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后繼,帶領中國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震驚世界的成就,黨的正確領導能夠深深的影響高中學生。紅色文化見證著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艱難的奮斗歷程民族獨立、自強的過程,有利于高中生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紅色文化中的革命故事、社會主義建設楷模、新時代的勞模英雄,進一步堅定高中生的共產主義信仰,激發他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熱情,提升了他們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感、使命感。
1.2培養科學精神,認清社會發展規律
2021年11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實踐中,不斷把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國具體的實踐相結合,進行富有成效的理論創新,先后創立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敝袊伯a黨求真務實學習態度和孜孜不倦的理論創新實踐,成功的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做出杰出貢獻。通過紅色理論的學習,有利于高中生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深化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和把握,運用辯證思維看待中發展過程中困難與前途,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認清新時代我國社會發展規律要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1.3增強法治意識,推進中國法治建設
中國共產黨一直重視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1949年制定的共同綱領,開啟憲政治理國家的新紀元。1954年通過、頒布第一部憲法,1999年憲法內容新增“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04年憲法內容新增“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2012年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針,2020年制定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公民權利保障提升新高度。中國法治發展史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依法治國執念,不斷推動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的新發展,增強高中生對中國法治建設的信心和責任感。我國已經建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的質量不斷提升,法律有力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平,保護人民的權力。政府依法行政能力顯著增強,司法機關的司法水平不斷提升,中國人權保護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護。依法治國的探索和實踐,有利于增強高中生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1.4引領公共參與,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申紀蘭從1954年開始,連續十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為國家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人大代表選舉產生的過程、履職過程,有利于高中生解民主管理的程序、體驗民主決策的價值、感受民主監督的作用。通過道德模范、兩彈元勛、感動中國人物、時代楷模等英雄事跡的傳播,有利于培養高中生公共參與素養,增強他們的社會公德意識,引導他們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在同新冠病毒抗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體人民共同參與的人民戰爭,極大地提升廣大高中生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心和承擔社會責任的勇氣。
2影響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消極因素
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課融合不僅僅有利于提升高中的政治核心素養,也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然而當前在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課的融合中仍舊存在困境。
2.1學生成長文化環境的消極影響
高中生對學習紅色文化重要性有了清晰認識,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干擾。第一,紅色文化學習時間少。高中生獲取紅色文化知識主要來自于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高強度的應試學習,壓縮高中生課外學習紅色文化的時間,阻礙他們對紅色文化歷久彌新的特質及其中蘊含的家國命運共同體的思考。第二,大眾傳媒消極影響。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的興起給信息傳播帶來了巨大便利,但一些平臺為吸引眼球和博得流量而歪曲歷史事實、丑化英雄人物或紅色精神過度娛樂化的現象。第三,社會思潮不良影響。全球化加劇西方個人主義思想影響擴大,高中生更加關注個人物質利益的滿足,忽視對紅色文化中艱苦奮斗、團結合作和無私奉獻精神的重要性理解。
2.2高考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
高考成績指揮棒影響紅色文化進入思想政治課教學。教育行政部門往往以升學率的高低來評價高中學校的辦學質量、政治教師的工作業績和高中生發展情況,很難關注高中學校的教學改革。高中學校受到資金、技術、人才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也不愿投入相應的物力、財力、人力去開發紅色教育資源,推進紅色資源進課堂。思想政治教師受到學科文化背景限制,紅色文化知識體系不夠完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紅色文化融入日常的備課、上課中存在著困難,再加上高考教學成績的壓力,往往也不愿意推進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課融合。
2.3傳統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的消極影響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課融合存在以下困境:一是對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的意義認識不足。部分政治教師主觀地認為紅色文化是歷史課內容,沒有必有在思想政治課深入開展教學探究,否則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二是傳統教學方式不良影響。部分政治教師往往只重視教材知識傳授和講解,很少主動將紅色文化巧妙融入課堂教學,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引導高中生主動接受紅色文化,發揮紅色文化價值引領作用。三是情景化教學創設單一,無法調動高中生學習積極性。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紅色文化往往以文字、圖片方式呈現歷史,這些事件、人物與現實生活產生距離,再加上教師對紅色文化的解讀不鮮活,很難引起高中感情共鳴。
3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策略
3.1抓住高考改革新機遇,推進紅色文化進課堂
伴隨著新高考在全國范圍展開,要求把立德樹人放在關鍵地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紅色文化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正是實現這一目標重要的教學資源,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大膽去嘗試和實踐。思想政治課教材也更新為必修4模塊、選擇性必修3模塊和選修3個模塊,新教材內容覆蓋紅色文化文化的主要內容,即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這種高度的融合為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課打下堅實教材基礎。新一輪的高考改革,進一步加大對思想政治教師的培訓的力度,黨的教育方針、學科評價體系、最新的教學理念、專業技能提升要求等方面的要求和知識傳達,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的同時,也為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課準備好認識基礎和實施條件。
3.2立足政治教材內容,轉變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度
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課融合關鍵抓手使用好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深刻高中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第一,教師認真梳理好革命史、黨史、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引導高中生探索其背后深刻的理論基礎和精神實質,加深他們對紅色文化的時代意義認知。第二,根據高中生思想特點,針對大眾媒體的散播的不良信息加以駁斥,讓他們在討論和辨析中,發現真理、堅持真理,自覺和社會上的不良思潮作斗爭。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增強青少年的責任意識,培育學習紅色文化的思想觀念。確保青少年真學、真信、真用紅色文化。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偉大實踐就是新時代下紅色文化中愛國主義和團結合作精神的生動體現。
3.3創新紅色文化與教學內容融合方式,推進議題式教學
針對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特點,著力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思政課堂上,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連愛國主義基地,請講解員或親歷者直接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故事,讓高中更加直觀感悟紅色文化的魅力,自主的將課本知識與紅色文化進行融合式學習;也可以通過在線短視頻、小游戲、問卷調查的方式把紅色文化滲透在日常的教學中;還可以引導高中生可以改編紅色故事,表演紅色故事,播放錄制紅色故事,讓他們在紅色文化活動中,真切體悟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做出的杰出貢獻,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政治教師認真開展活動型學科課程改革,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把紅色文化內容設置為開展議題式教學的情景載體,引導高中學生在情景學習教學內容,在討論、思辨、交流、碰撞中感悟紅色文化的催人奮進的魅力。積極拓展課外紅色文化活動實踐課,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發揮同伴間相互教育優勢,鞏固紅色文化學習效果。
3.4配合學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上好課外實踐活動課
思想政治課中的紅色文化教育絕不能僅僅停留于理論上,而應該更多地落實到實踐中。
第一,利用好節假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利用清明節、建黨節、建軍節、抗戰勝利紀念日,通過祭祀蚌埠革命先烈、致敬祖國英雄等形式,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內心的愛國熱情。
第二,組織多彩學生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如講紅色故事、網上祭英烈、唱紅色歌曲、邀請革命宣傳員到學校宣講紅色革命英雄事跡等活動。
第三,加大宣傳的力度,加強革命宣傳標語的張貼,引進革命史的展覽,將活動利用校園電子屏幕滾動播放、公眾號,舉行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研究成果展覽,擴大紅色文化教育的宣傳,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總之,紅色文化對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斷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組織編寫.思想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教育部組織編寫.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2021年11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文)[Z].
作者簡介:吳鵬(1981-),蚌埠第四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