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賽菊
【摘? 要】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因幼兒身體各方面均才開始發展,教師要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實施勞動教育,使幼兒懂得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幼兒最初的勞動是由自我服務開始的,教師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鼓勵幼兒積極幫助他人,積極參與勞動實踐活動,在勞動中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勞動實踐;區域游戲;家長
活動
中國人素來以勤勞著稱,愛勞動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幼兒期正是是非價值觀建立的重要時期,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促使其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獲得勞動技能,提高動手動腦水平。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一些家庭對子女的教育采取包辦代替,一些幼兒自理能力與獨立性很差,凡事依賴父母,這對幼兒的成長不利,在此情形下,對幼兒開展勞動教育,刻不容緩。
一、將勞動教育滲透進游戲,有效提高幼兒勞動技能
勞動是一項鍛煉身心的活動,幼兒在勞動中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
(一)以“娃娃家”為例,在小班幼兒游戲中滲透勞動教育
小班幼兒勞動意識較差,他們凡事都抱著玩一玩的態度,教師可以將勞動教育與游戲活動結合起來,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比如,小班幼兒不會拿調羹吃飯,教師為了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生活游戲區創設了“喂小動物”這一游戲。幼兒將游戲材料“小魚”用調羹喂進“小貓”張開的大嘴中。孩子們在喂小動物的過程中鞏固了拿調羹這一動作,使之更為熟練,鍛煉了手指肌肉,強化了勞動技能。又如在“娃娃家”游戲中,扮演“媽媽”的幼兒幫著“寶寶”穿衣服、扣紐扣、梳頭發、扎辮子,然后將玩具小床上的被子折一折,床單理一理,拉拉平。幼兒在“娃娃家”游戲中不僅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無形中也提高了收拾整理的能力,使幼兒的勞動水平得到提升。
(二)以沙水游戲為例,在中班幼兒游戲中滲透勞動教育
玩沙玩水是孩子們最愛的活動,有的家長常常因為孩子玩沙玩水弄臟衣服禁止幼兒玩耍,在幼兒園,教師會做好全面安全工作,比如為孩子們準備好長筒靴、小鏟子、小桶、玩水的雨衣等,避免孩子淋濕,保證了孩子的安全。在玩沙水之前,教師先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討論在玩沙水時要注意什么,讓幼兒知道不能將沙土向同伴身上撒,不能故意將水淋到同伴身上。幼兒在玩沙時,不斷地使用小鏟子挖土、挖溝、堆山,用小桶從溝渠中運水到沙地上,浸潤沙土。有的孩子一個人拎不動水桶,孩子們還想辦法找來了硬硬的棒子,當作扁擔,嘗試兩人抬水桶運水。在玩水區域游戲中,孩子們拿著瓶子、罐子、水瓢不斷地將水從一處運往另一處,忙得不亦樂乎,還有的孩子用水瓢舀水去澆灌水池邊的花花草草,讓草木得到水的滋潤。幼兒在沙水游戲中,通過挖、拎、運,不斷鍛煉勞動技能,感受游戲樂趣的同時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
(三)以生活游戲為例,在大班幼兒游戲中滲透勞動教育
大班幼兒的生活游戲是根據教師日常觀察中發現幼兒的勞動興趣點設置的。比如在大班生活區域,教師創設“做花生餡”的游戲,在生活區域投放了有殼的花生、無殼的花生、透明玻璃瓶、紙板、料理機等設備。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參與游戲。有的孩子嘗試剝花生,將花生殼與剝好的花生分別放入不同的碟子里,有的孩子在用捻一捻的方法去除花生衣,有的孩子拿玻璃瓶學著壓一壓花生,將花生捻成花生碎,有的孩子在嘗試用料理機做花生碎,還有的孩子忙著給碗里的花生碎放油放糖,做成花生餡,將花生餡搓成一個個小圓球,留著制作湯圓用。在生活游戲中,孩子們忙著做事,剝花生、捻花生衣、做餡兒、包湯圓,幼兒的勞動技能在游戲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好
習慣
勞動是一種主觀意識較強的活動,需要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要通過創設勞動情境,調動幼兒勞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勞動時間中體驗勞動,獲得感悟,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一)利用班級管理,強化幼兒的勞動
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從小班開始,教師要強調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兒需要自己學習穿衣、吃飯、如廁,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動手能力的增強,孩子們要學習整理桌面游戲材料,將同樣的積木放在一起,學會分類擺放。自己吃飯的碗和調羹自己送到指定的位置,自己學習搬動小椅子,跟著教師一起玩游戲,自己將垃圾送到指定的垃圾籃。幼兒在班級日常活動中,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簡單的勞動,既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又促進了幼兒勞動水平的提高,一舉兩得。
(二)利用種植活動,激發幼兒勞動興趣
幼兒園有種植園地,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一小塊田地,教師要根據季節考慮種植什么蔬菜水果。種植園地的意義在于讓幼兒參與真正的勞動,認識四季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長順序,學會基本的勞動技能。比如,在春季播種玉米,孩子們將帶來的玉米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選種,找出顆粒飽滿的玉米種子。將土地平整好,施好肥料,孩子們用小鐵鍬挖出一個個小坑,將飽滿的玉米種子播種下去,再填上泥土,用盆子接上水給種子澆水,期待著種子發芽、長高。在種植活動中,幼兒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愉快地勞動,探究植物的生長。特別是在其后的植物管理中,孩子們時不時地澆水、施肥、捉蟲、除草,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也讓幼兒在勞動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萌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利用學雷鋒活動,增強幼兒勞動意識
教師要將“學雷峰做好事”的意識滲透進幼兒心田,讓幼兒知道主動為班級做好事,為他人做好事是一件光榮的事情,是對自身能力的肯定。教師可以通過“學雷鋒”活動,幫助幼兒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質,用具體的實例幫助幼兒鞏固良好習慣。比如,在一次情商測試中,教師事先在教室里創設了“椅子倒地”“垃圾亂扔”的畫面,孩子們從戶外回到教室,有的孩子愣住了,有的猶豫不前,勤勞的運運快步上前,將椅子扶好,垃圾撿起來放進垃圾籃。教師當場表揚了運運的行為,希望其他孩子能向運運學習,在日常活動中積極做好事,讓班級環境更整潔。在一次戶外活動中,粗心的琳琳摔倒了,孩子們圍上去,將她扶起來。還有一次,貪玩的琪琪將彩色圈扔到了大樹上,怎么搖大樹,圈兒都不下來。這時候,聰明的樂樂拿來了竹竿,順利地將圈兒捅了下來。教師也可以利用晨間談話活動講述雷鋒的故事,對班上的好人好事給予肯定與表揚。隨著活動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了做好事的行列,班級氛圍越來越和諧。
(四)利用生活體驗館,體驗勞動的樂趣
隨著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配備了生活體驗館,孩子們在生活體驗館中可以自己煮飯,自己包餃子、下餃子吃,孩子們將種植園地的蔬菜采摘下來,做成菜、做成湯,嘗試進行真正的勞動。在生活體驗館中,孩子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還可以將水果切成小塊,學習煮水果羹,做水果拼盤。孩子們學習正確使用菜刀、刨刀,正確洗水果、洗蔬菜、摘菜、切菜,學會點煤氣、關火。孩子們在生活的勞動中懂得了安全的重要性,懂得了勞動時要保護好自己,不做危險的事情,保證勞動的質量。生活體驗館帶給孩子真正的生活體驗,滿足了孩子對勞動實踐的渴望,讓孩子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增強了孩子自信心。
此外,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在教學內容中滲透勞動光榮的概念,比如歌曲《勤勞人與懶惰人》《勤勞的小蜜蜂》等,用音樂宣傳勞動光榮的理念,也可以用文學作品宣傳勞動光榮,比如《一袋干糧》《我們愛勞動》《愛勞動的小兔》《三只小豬》等,孩子們邊欣賞趣味故事邊接收勞動教育,升起對勞動人民的尊敬之情。
三、重視幼兒間的合作勞動,增進幼兒之間的
情誼
戶外野戰區游戲要結束了,大量的油桶、竹梯、墊子需要收拾整理,許多材料很重,幼兒一個人無法完成運送,就需要多人合作。教師可以鼓勵大家合作勞動,在勞動中增進情誼,分享勞動的快樂。比如,大型竹梯需要兩人分別握住兩頭的把手,把竹梯抬進材料間;大型厚厚的海綿墊子,四位小朋友分別抬起一角,一起運送,在合作勞動中體驗勞動的樂趣;大量的油桶,孩子們一起將油桶滾起來,運送到指定地點,為了防止油桶四處滾動,兩兩合作將油桶樹立起來擺放,保證了安全性。孩子們在合作勞動中學會了協作,懂得了相互配合,相互妥協,為了同一目標共同努力。
四、利用勞動教育活動,培養幼兒優良道德品質
對幼兒的勞動教育,教師要積極與家長聯系,如果意見一致共同展開對幼兒的勞動教育。
(一)勞動教育,增強幼兒的獨立性
有的家長總是害怕孩子打壞東西,不允許孩子犯錯誤,導致孩子勞動時畏首畏尾。教師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沒有人生來就會勞動,幼兒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慢慢掌握勞動技能,才能熟能生巧。勞動能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發展,孩子在勞動中學會獨立做事,獨立完成任務。經過勞動的打磨,有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勞動的任務性讓孩子們有努力的方向,總是做完事情后才肯休息,幼兒的責任心得到增強。
(二)勞動教育,提高解決困難能力
勞動需要幼兒不斷地動手完成任務,有時需要長時間重復動作,幼兒的手指肌肉、身體各方面需要協作,在長久的動作下幼兒的身體體質得到增強,幼兒在勞動中認知水平得到提高,逐漸變得心靈手巧。幼兒在勞動中也會遇到困難,他們不服輸,會想辦法主動解決困難,在此情況下不斷形成良性循環,有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
教師要引導家長讓幼兒盡量多地參與家庭勞動,家長不能以愛的名義,剝奪幼兒參與勞動的機會。在家庭中,家長要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洗洗手絹、擦擦鞋子、幫媽媽摘菜等。愛孩子,就要讓孩子學會勞動,從學會做家務活開始,讓幼兒在勞動中感受自己的價值,使之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當然,教師和家長給孩子分配勞動任務時應注意勞動任務應是幼兒“跳一跳,夠得著”的任務,要考慮到幼兒的實際勞動能力,交給幼兒的應是孩子努力后能勝任的,或是在他人幫助下能完成的任務,讓幼兒經過努力能看到勞動成果,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幼兒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后會心情愉快,產生進一步勞動的興趣。
總之,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教師要給幼兒創造勞動的機會,利用文學作品和勞動實踐,激發幼兒對勞動的興趣,將勞動滲透進幼兒日常班級管理與游戲之中,讓幼兒自然而然地接受勞動教育,真切體驗到勞動的樂趣,感受勞動帶給自己的自信,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在勞動中培養幼兒良好品質,使幼兒身心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軍梅.勞動教育與班級管理的融合[J].新課程,2021(24):220.
[2]梁夢姣.幼兒園生活活動中的勞動教育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1.
[3]張鴻悅.幼兒園勞動教育實施的現狀及問題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