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斌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初中素質教育工作也愈發得到重視.數學學科作為初中教學體系中較為重要的科目,不僅是學生重要的學習基礎,更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之一.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積極運用導學互動教學方法,巧妙地設置生活數學教學情景,確保導學互動能夠在數學學科中的教學質量得到保證.本文會重點探討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內涵,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導學互動;初中數學;教學應用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教師要能夠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突出初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教學主體地位,并能夠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主導角色,讓學生能夠產生主動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教師則要改變傳統教學角色,不再以教導者的角色存在,轉變為引導者,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知識和探究活動中.同時教師要能夠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積極導入互動教學手段,讓學生養成深入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
1 導學互動教學內涵解析
“導學互動”教學是以導學結合和互動探究為主要特點的教學體系.導學互動提倡“變教為導,以導促學,學思結合,導學互動”.此外,導學互動的主要教學特點為:以課時作為控制教學過程的基本單位,并通過將課時作為獨立的教學單元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其次導學提綱是整個教學活動組織的中心,導學提綱應該成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最后,導學互動也是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
“導學”是課堂教學的主線,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教學主體,教師要學會轉變灌輸式的教學理念,而學生們則需要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導學互動模式的基本結構由四個環節構成,其中第一個環節為自學導綱,包括新課導入、導綱展示和學生自學;第二個環節則為合作互動環節,可以是小組互動、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第三個環節為導學歸納,主要包括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歸納;最后一個環節是反饋訓練,由課堂訓練和反饋指導環節組成.
2 初中數學教學問題分析
2.1 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興趣不高
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都發展得不夠成熟,加上數學學習難度的不斷提升,學生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愈發減弱.而數學學習總是和相應的考核相聯系,學生們如果長期處在數學成績不斷下降的階段,那么學習自信心就會大大下降,逐漸會出現厭倦數學學習的現象.
2.2 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
大部分數學教師依舊停留在“灌輸式”的數學教學理念上,對于“做數學”這一教學理念不具備深刻的理解.而且還是長期注重理論課堂教學,忽視了對學生數學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求初中學生單一地進行理論思考是不利于學生們的數學思維發展的,還容易讓學生們陷入思維誤區.也不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認知模式,故屬于不科學的教學模式.
2.3 教學內容單一化
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數學應用題等,在教學中一個很明顯的教學問題就是教師未能做到高度整合教學內容,固化的教學思維促使教師只知道運用教材和練習題來展開數學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們的綜合素養形成.
3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如何摒棄應試教育為全部考量標準的教育觀念,以發展學生身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基本要求,充分適應新課程理念,優化初中教學結構,設計出適應中學生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教學需要進行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作為一名綜合素養高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也要能夠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然后針對性展開教學指導.學生則要能夠配合教師的工作,遵循教師的啟發,善于利用教學語言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從而讓學生能夠進入理想的學習狀態.學生要能夠牢記知識要點,不斷突破自我,進一步具備系統的知識思考能力,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并能夠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善于運用多種解題能力,進行獨立自主的數學問題分析,最終能夠具備獨立完成規定學習任務的能力.
教師要認識到初中學生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學生本身就是課堂的主人翁[1],學生能夠多積極地參與課堂,那么學生能夠積累的知識經驗就更多,從而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水平.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剛好符合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數學教師要能夠善于把握教學時機,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全面滲透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初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能夠逐漸進入成熟的學習狀態.最終促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4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4.1 導入環節
導學互動模式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導入環節.教師要使得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做到課堂導入問題的設置,教師應該注重導入環節,確保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其次,要選擇導入方式,導入方式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而定[2],如可以是問題情境導入模式,也可以是趣味導入模式.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自然學科,初中數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巧妙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場景結合起來,這樣既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又能發揮學生的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 數學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章節內容為“統計”,(這里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級上冊內容為準),這一章涉及到“概率”問題.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將生活實例融合進去,比如天氣預報的播報今天是否下雨,其實就是根據衛星結果所做的大概率事件;搖兩個骰子,出現兩個骰子數字相加點數之和為10的概率又是如何?這都可以作為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實例.
進一步,可以有更為具體的例子,比如,教師讓學生針對班級同學期中考試的合格率達標情況進行統計,要讓同學先調查本班同學期中考試的實際成績,然后做出相應的判斷和檢驗,這樣不僅讓學生們親身參與了課堂教學中,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樂趣,學生們的邏輯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也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展.這就是達到了數學教育最終的目的,最終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
4.2 合作互動環節
合作互動學習也是導學互動的重要組成環節.學生之間可以通過自主交流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只不過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過分重視教師的學習主體地位[3],學生們只能在課堂上被動的聽講,完全喪失了數學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習之間的互相交流和互相探討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們的數學思維的形成的,也更能凸顯出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地位.
例如 在學習《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從數據談節水》的相關內容的時候,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充分理解統計調查、數據分析的深層含義,然后能夠將這種思維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統計調查什么?如何計劃調查?取得調查數據之后又該如何進行分析?這么講學生們肯定很難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自行組建小組,如小組人數建議人數為5人,且包含各個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如數學優等生1名,中等生2名和普通生2名;其次,為了確保小組討論的有序開展,教師需要為學生們明確討論目標和討論形式,如教師可以將整個流程和討論內容都呈現在一份討論資料上,同時附上討論結果的空白表.
學生們的討論內容包括:調查目的、調查方法、調查數據、數據分析和結果呈現.經過小組討論之后,學生們需要歸納出一份可以用于實踐的操作方案,以及小組成員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將所有結果都寫入討論結果板塊由教師負責統合和分析,幫助學生們進行最終的總結教學.學生們也可以直接運用這份方案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
4.3 導學歸納
導學歸納是基于學生在經過自學、討論之后系統化地組織知識的過程[4].教師也會在該階段對已有的知識進行組織、加工和引導,能夠將復雜多樣化的知識歸納成序,成為系統知識,便于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識系統.
在目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通常只注重把課本上的定義、公式和運算能力傳授給學生,卻忽視了其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對學生所用到的探究思想和分析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教學班級同學的接收能力來進行課程安排和教學,忽視了學生自身情況,為了完成教學指標進行的教學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學生不僅沒有收獲也容易對數學產生厭惡.
例如 人教版教材七年級數學教材內容:“合并同類項”,教材中對同類項的概念和計算都有介紹,同類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含有相同字母;(2)相同字母的次數相同,二者缺一不可.這一章節需要學生掌握分析何為同類項,以及如何進行同類項的計算,字母相對來說非常抽象,但計算都是最基本的加減乘除,可很多學生卻經常出現計算錯誤.這里要考慮到大部分初一的學生抽象思維不夠成熟,所以最好利用啟發式教學,讓孩子進行辨別同類項,區分指數和項數,細心培養觀察能力,最好地利用實際計算例子通過遮掩拆分法輔助教學.這樣才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
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各自的接收能力不同,學習節奏不同,教師本著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原則進行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歡迎學生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學生可以在和其他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形成一種教學反饋,同時運用綱要圖表進行總結串講,如可以利用表格的方式總結知識.
4.4 反饋訓練
反饋訓練是基于以上三個步驟完成的情況下展開的,根據“遺忘”規律得出,反饋訓練多由當堂訓練完成,其目的是及時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知識.訓練的密度也需要根據實際的學習內容而定[5].
建議教師做好課前的學情調查、課堂的學習成果及時反饋和課后的習題反饋工作.首先是課前的學情調查,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學習量表的方式掌握學生們學習愛好,包括學生們的學習基礎等.
例如 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調查問題: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難度對于你來說處在哪個層級?了解學生們實際學習需求;其次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反饋,教師可以在學完單個知識點之后,分別設置難度梯度不等的題目.讓學生們通過做題目的方式,看看自己是否掌握了學習內容,教師也可以大概了解當堂課的教學效果;最后是課后的習題反饋,雖然學生們都有配套的數學練習冊,但是建議教師還是應該自主設計訓練題目,貼合不同學生們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們通過做題鞏固所學知識等.
5 結語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課堂熱情,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林芳.淺析“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0,8(13):39-40.
[2]劉信英.淺析導學互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9,14(11):148-149.
[3]沈益來.導學互動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22,10(1):82-83.
[4]涂傳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22,17(5):122-123,126.
[5]路培紅.“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15(1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