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欽
關鍵詞:大學生黨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4 — 0037 — 05
當今的世界格局正在起著深刻的變化,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建設教育強國放在發展的最前列。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高質量的建設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作支撐,高質量的人才需要高校高質量的培養,對高校的要求提到了新的戰略高度,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深度融合、構建育人新體系成為了新時代的應然要求。
1.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育人體系的思想和制度基礎
自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以來,高校黨建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了有效鞏固和加強。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指出:“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2]2017年,《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相繼出臺。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各級黨委、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黨組織都必須緊緊抓在手上。”[3]同年頒布了《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2019年,中共中央相繼印發《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2020年,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聯合印發《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2021年4月,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出臺。從以上重要講話和文件出臺的時間遞進順序看,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在構建育人體系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從以上重要講話和文件的文本內容看,高校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了構建育人體系的重要支點,兩者深度融合構建育人體系成為了發展的必然,為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育人體系提供了思想和制度基礎。
2.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在育人目標、育人主客體和育人方式上具有同向屬性,契合度較高
大學生黨建所要培養的是具有堅定信念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培養的是勇立時代潮頭、綜合素質全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兩者在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政治追求上是一致的。大學生黨建的育人主體是高校各級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黨委的領導下,由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具體開展,兩者都要在高校黨委的統籌部署下開展工作,在深入學習黨的奮斗歷程,深刻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扎實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是一致的。兩者最緊密的結合點是輔導員隊伍,所面對的育人客體都是大學生群體。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在育人方式上都強調“灌輸”,在結果呈現上有所區別。在“灌”的內容上,兩者都涉及黨的重要活動參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文件的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的學習等。在“輸”的方式上,兩者都體現了黨的領導下優秀青年奮發有為、拼搏進取,努力成長為國家需要的棟梁之才的新時代新青年良好精神面貌。兩者深度融合構建育人體系可以雙向提升工作效能,發揮系統育人優勢,形成良性閉環效應。
3.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育人體系的實踐需求
進入新時代,站在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從嚴緊實走向高標準高質量,最根本的還是塑造一批批政治合格、能力突出、勇擔大任的時代新人。從當下某些領域和科技產業依然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卡脖子的現實觀照來看,改革開放40年我國雖然在培養人才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在人才質量和數量上尚有差距,特別是同時擁有堅定信仰和掌握尖端技術的大學生群體還不夠龐大,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仍有提質增效的巨大空間。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大批的政治可靠、信仰堅定、理論和技術突出、綜合素質全面的時代新人,高校大學生黨建處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的一線,思想政治工作處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一線,高質量的大學生黨建決定了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質量,高質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影響著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數量,兩者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兼顧質量和數量,構建高質量的育人體系提升整體育人水平,進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
1.構建育人體系的體制機制問題
《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就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有了基本的體制機制上的規定,要構建育人體系,還必須有相應的配套制度、機構、場地和人員等,形成具體、高效的運行模式。育人體系是育人因素的總集合,根本目的還是提高育人質量,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對于最后的結果都有影響。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必須以不影響兩者自身的良性工作狀態為前提,同時能夠促進兩者工作的深入開展,提高融合效率,促使育人效果最大化。目前,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育人體系的界限還比較模糊,工作邏輯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其中各要素發揮作用的落腳點尚待明確,融合的深度和廣度還需要進一步拓展,考核評價體系尚未形成,協同育人的效果還有待實踐環節檢驗,這些都是構建育人體系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2.構建育人體系的實踐主體問題
構建育人體系,根在育人,重在質量,要在執行。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關鍵樞紐在學生黨支部,核心建設力量是輔導員隊伍。輔導員隊伍處于育人體系的供給端,是構建育人體系的關鍵實踐主體,極大地影響著育人體系的最終質量。目前,輔導員隊伍建設不同程度地存在選拔標準不一、數量配比不足、專業力不強、行業認可度低、職業認同感差等問題[4],結構性問題依舊。高校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需要大量既懂黨建又懂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從現實角度來看,大部分高校在輔導員隊伍的基本配置上離1:200的比例要求尚有差距,數量上的不足必然導致管理上的缺位。高校在輔導員的職責劃分上有年級管理、區塊管理或年級區塊交叉管理等方式,輔導員既要完成年級管理事務又要完成區塊管理事務,兼任學生黨支部書記的輔導員還要完成黨建各項工作。更有身兼數職的情況存在,例如身兼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分團委書記、年級輔導員于一身的輔導員,同時受上級黨組織、上級團委和學生工作管理部門的多重領導,工作量相較其他只擔任年級事務或者區塊事務的輔導員要大得多,呈現出疲于奔命的狀態,很難保證所有工作的質量。全面從嚴治黨持續深入推進,對黨建工作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思想政治工作狀態更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從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看,輔導員隊伍當中功利性傾向依然存在,如科層制管理下的官僚主義,指揮學生干部做,自己不做;管理職責中的本位主義,拈輕怕重;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即脫離學生實際情況等等。輔導員隊伍的分布也不平衡,更多的輔導員愿意到雙一流或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高校工作,流動性比較強,同時絕大部分高校存在的科層制管理方式也不利于輔導員工作的開展,不同院系學生群體的學科背景、專業設置和學生基數的差異導致了輔導員工作不平衡的局面,只看結果不問過程以排位和量化指標定性扼殺了輔導員的積極性,同時輔導員隊伍內部同工不同酬,甚至做得多、拿得少,級別越高,具體工作越少,極大地挫傷輔導員工作的主動性。高校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育人體系深入推進需要系統掌握黨的理論、工作體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相關知識,對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專家化提出了要求。從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角度看,一是輔導員隊伍中高級職務職稱比例非常少,一份基于全國4000余名高校輔導員的問卷調查顯示,在輔導員職務職稱方面,中、高級人員比例過低,絕大多數輔導員職務職稱都是初級或未評級,擁有正科以上職務的只占 18.5% ,擁有講師以上職稱的僅占 35.5%[5];二是輔導員隊伍中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背景的絕對數量還比較少;三是輔導員隊伍中積極主動承擔黨建工作的意愿不夠強烈,普遍認為黨建工作是學生黨支部書記的事情,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因此消極應對、漠不關心,平時不管不問,到了學生黨員發展的時候又主張話語權,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兩張皮”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對于黨建工作梯隊建設和優秀輔導員隊伍建設極其不利。這些問題最終必然會影響高質量育人體系的構建。
3.構建育人體系的實踐客體問題
構建育人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有主體也有客體。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育人體系的實踐客體是“00后”大學生群體,處于育人體系的需求端,主客體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沒有“00后”大學生群體的積極響應和主動配合,構建不了高質量的育人體系。“00后”大學生群體具有個性化的價值追求、自主化的學習方式、網絡化的娛樂生活、理性化的處世哲學、務實化的人生理想等群體特點[6]。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涉及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團員、學生干部、青年群眾等群體,各部分都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從學生黨員群體看,一是絕對數量少,根據教育部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高等教育學校在校學生總人數為4898.8萬人,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2019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學生黨員人數占在校學生總人數的4%;二是存在結構性問題,根據《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規定,發展學生黨員一般流程須滿18歲,共青團員,經過半年考察,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然后再經過一年的培養和考察列為發展對象,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這就是說發展學生黨員最快的時間也需要一年半,使得學生黨員在低年級的比例過低;三是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效果不均衡。“雙一流”高校的大學生對于學生黨員的評價較高,非“雙一流”高校的大學生對于學生黨員的評分相對較低[7];四是學生黨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實用主義、自由主義、宗派主義傾向,有些學生黨員在發展前積極匯報、主動參與學生工作,發展后參與黨務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下降,甚至有些學生黨員認為黨務工作是熟悉黨務的學生黨員應做的事情,跟自身沒有太大關系,消極應對,成為了學生中的 “隱形”黨員。從入黨積極分子群體看,一是重視不夠,針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開展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設計還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帶;二是培養和教育入黨積極分子的形式比較單一,特別是互聯網陣地和隊伍比較匱乏;三是動態管理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入黨積極分子群體潛力挖掘不足。從團員群體看,一是個人在集體里的定位比較模糊,對集體的歸屬感不強,參加集體活動的意愿不夠強烈,參與度不夠;二是政治追求兩極化現象嚴重,主動進取、表現突出和被動應付、不聞不問同時并存;三是政治理念的弱化、淡化,精致的利己主義、好人主義有所抬頭;四是對團員先進性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在政治先進、成績先進和學習先進等方面發揮作用不明顯,團、青不分的現象仍在一定范圍存在。從學生干部群體看,一是官僚風氣和機會主義屢禁不絕,老師面前一個樣,學生面前另一個樣,“兩面人”現象依舊;二是個人主義、分散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在各個學生組織不同程度地有所呈現;三是過度務實,缺乏朝氣與活力,抗挫折和心理調適能力有待提高。從青年群眾群體看,一是邊緣化傾向比較明顯,長期處于被忽視的位置,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中的獲得感不強;二是受多元化思潮影響,缺乏一定的政治判斷力,對歷史虛無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視若無睹,容易受負面言論和輿情所誤導;三是網絡社交、網絡學習、網絡消費、網絡娛樂等生活方式對網絡依賴度較高,不利于全面發展。其中入黨積極分子群體、團員群體和學生干部群體之間有重疊,學生干部和青年群眾群體之間有重疊,會發生多重問題在同一學生身上交織呈現。以上不利因素將會極大地影響高質量育人體系的構建。
1.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立體的育人體系,為高質量育人布新局
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牽涉到高校黨委、組織部門、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構建高質量的育人體系必須深入思考各部門在育人體系中所處的位置、職責、工作目標、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有針對性地制訂考核評價相關獎懲制度,最終形成高質量的育人新格局。要想建立目標明確、效果明顯的長效機制,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學校層面成立黨委領導,組織部門、職能部門、二級學院黨總支參與的大思政育人領導機構,下設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事宜,學院層面成立對應的執行機構,為體系的構建奠定堅實組織基礎;二是以強化黨的領導為根本,以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為目標,制定長遠發展戰略和年度育人計劃,用好指揮棒,科學謀發展,全力促提升,為體系的構建擘畫宏偉藍圖;三是制訂體系高效運行的規章制度,每月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制訂融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一體的一攬子項目,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執行,打破部門藩籬,改革各部門自行其是、缺乏合力的頑瘴痼疾,破除育人兩張皮,建立一體化工作落實機制[8],形成全校一盤棋,提高體系整體育人效率,為體系的構建提供堅實制度保障。四是發揮體系構建中的各要素的優勢和長處,挖掘育人潛力,創新育人模式,拓展育人成效,集中力量,心往一處用,力往一處使,匯聚成磅礴之力,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凸顯體系育人成效。同時全面、公開、公正地審視體系運行中各部門工作的主客觀因素,形成過程動態協調監管與結果固化考核評價相結合的定性和定量的評判機制,獎優懲怠,激勵先進,推動高質量、多層次、多角度、立體的育人體系構建。
2.提升輔導員隊伍整體專業化、專家化程度,為高質量育人體系構建奠定堅實隊伍基礎
構建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育人體系需要一批既熟悉黨建工作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人才隊伍,其核心建設力量是輔導員隊伍,因此有必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一是建立健全高質量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把好選拔、培養、管理、考核各個關口,配齊數量,保證質量。學校黨委、組織部門、相關管理職能部門、二級學院積極營造關心、支持、關愛輔導員隊伍的工作環境,持續關注輔導員隊伍的成長,傾聽輔導員隊伍的心聲,指導輔導員隊伍的工作,搭建輔導員隊伍成長、學習、交流的平臺,確保輔導員隊伍各方面條件保障,客觀、公正考察考核輔導員隊伍的工作實效,為體系構建奠定堅實的制度和隊伍基礎。二是依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要求,打造一支專精黨團建設的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化、專家化輔導員隊伍,培養集黨建業務精通和思想政治工作職業能力于一身的一專多能輔導員,深入推動復合型、學習型、創新型新時代輔導員隊伍建設。三是提升輔導員隊伍整體開展黨建工作的水平,強化梯隊建設。構建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育人體系僅靠做大學生黨建工作的輔導員是不夠的,需要形成整體合力,同時輔導員隊伍的流動性會極大地影響體系運作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必須強化梯隊建設,使每一名輔導員都參與、熟悉黨建工作,促使體系全方位、可持續運轉。四是選優配強學生黨支部書記,發揮領頭雁作用。建設高質量的育人體系,必須有高質量的人才隊伍,這就要求遴選學生黨支部書記時要強中選強,優中挑優,打造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和鐵一般擔當的學生黨支部書記隊伍,扎實推動高質量育人體系構建。
3.深入一線,充分挖掘大學生群體的潛力,創新工作方式,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
高校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面對的是“00后”大學生群體,只有尊重學生、貼近學生,了解“0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走進學生心坎中去,得到學生的一致認可和積極響應,同時結合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最大效率地發揮育人體系功效。因此,需要將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下移,將工作做到一線,充分挖掘大學生群體的潛力,形成合力。一是在學生宿舍園區建立一站式黨建工作站和創建紅色文化社區。以學生宿舍區為陣地,將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一線,建立一站式黨建工作站,學生黨支部書記、輔導員下沉到學生宿舍園區,定期開展黨的理論知識宣傳和主題黨日實踐活動,同時開展學風引領、心理健康咨詢、日常學生習慣養成、應急事件處理、特色宿舍創建等工作,真真正正將學生宿舍園區建設成為集理論學習、品德培育、習慣養成、素質提升的紅色文化社區。二是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學生黨員來自學生,與學生群體接觸的時間最多,也更便于開展工作。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各個方面起到帶頭作用,深入推進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進宿舍,宣傳到學生,每名黨員聯系若干入黨積極分子寢室,了解入黨積極分子動態狀況,考察入黨積極分子言行舉止,把好入黨積極分子質量關,同時在思想引領、心理健康、能力提升和創新創業等各方面提升入黨積極分子的綜合素養,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生活困難等入黨積極分子的幫扶力度,既扶志也扶智,幫助入黨積極分子解決實際困難,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用實際行動引導入黨積極分子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更加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接受黨組織的考驗。三是重視入黨積極分子的動態培養,加強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打造優質預備隊。深入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持續強化入黨積極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強化針對入黨積極分子在理論學習、公益建設、學科競賽、體育鍛煉、美育培養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培養力度,提供多元化的路徑選擇,滿足入黨積極分子多方面需求,評選“公益之星”“學科競賽之星”“體育之星”“勞動之星”等入黨積極分子典型,培育、選樹一批在學生中有較大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專業基礎扎實、創新實踐能力較強、身心健康、綜合素質較高的具備現代化素養的“新星”,帶動更多學生成長成材。四是明確團員政治定位,切實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堅決做到黨有號召、團有行動。保持和增強團員先進性,在政治思想先進、道德品行先進、時代示范先進、能力業績先進、執行紀律先進、所在組織先進[9]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五是以創新型、學習型、復合型、服務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推動“五心三力”學生骨干隊伍建設(五心即責任心、熱心、耐心、信心、恒心;三力即領導力、執行力、創造力),促進學生骨干隊伍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六是創新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激發青年群眾內生動力,自發自覺勇做新時代新青年,堅定聽黨話、跟黨走。七是科學制訂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團員、學生骨干、青年群眾發揮作用的相關制度,建立溝通反饋渠道,以制度化方式推進體系構建。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特點,在各個方向上形成團隊,發揮集團效應,形成學生中有群體,團員中有團隊,入黨積極分子中有核心,推進體系持續、深入發展,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2016-12-08)[2021-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3]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1-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
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
html.
[4]劉宏達,許亨洪.高校輔導員專業協會組織建設與體系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
(22).
[5]王海寧.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現實審視與優化路徑——基于全國4000余名高校輔導員的問卷調查[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
[6]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8(10).
[7]邵明英,吳佳睿.新時代高校發展大學生黨員標準與質量現狀研究—基于北京地區10所高校的抽樣調查[J].思想教育研究,2021(04).
[8]劉戈.論高校黨建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2).
[9]劉俊彥.共青團員先進性內涵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04).
〔責任編輯: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04 — 02
基金項目:2020年湖北省高校學生工作精品項目立項資助“ ‘黨建+學生工作管理服務體系構建——以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20XGJPF4003)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