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育人觀在幼兒教育教學領域內的實踐推廣,教師開始注重將傳統文化資源引入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力求借助高質量、高水平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文章首先闡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概念,確定研究基點;接著簡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則;最后詳細論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徑:借助文化建設、游戲活動、繪本閱讀、經典故事、美工活動等,以此積極踐行科學育人觀。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幼兒教育;有效路徑
【基金項目】文章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委托)“傳統文化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及運用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20]GHBWT0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關曉鶯(1986—),女,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二幼兒園。
優秀傳統文化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思想內涵、德育精髓,極大地豐富了幼兒教育的課程資源,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教師為幼兒傳授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讓幼兒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自由探究、豐富認知、快樂交流和健康成長,也能夠讓幼兒教育的局面煥然一新。
一、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概念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指教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積極對幼兒進行孝心教育、禮貌教育、公德教育、愛心教育、家國教育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有機滲透于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讓幼兒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有非常突出的人文性、趣味性、主體性、漸進性和實效性等特點,是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糧。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幼兒從小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增強文化自信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
二、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幼兒園進行德育的核心內容,也是教師培養幼兒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的寶貴資源。教師對幼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讓幼兒得到豐厚的滋養,對延續和發展傳統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其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為教師進行幼兒教育提供高價值的素材,能夠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高效性、思想性與特色性。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趣味故事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活動的欣賞性、主題性和實效性,實現幼兒的快樂閱讀,有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最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從小對幼兒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能夠助力幼兒在人文底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發展。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為幼兒提供有特色、有營養、有效果的教育資源,優秀傳統文化理所當然能夠成為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資源。
三、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則
教師要注意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適應性。面對豐富的傳統文化,教師要思考其是否適合引入幼兒園,是否符合幼兒園課堂的特性,是否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階段。對于一些不符合幼兒園實際的傳統文化,比如一些雜技藝術需要人完成一些高難度動作,就不符合幼兒園的實際教學需求。
教師要注意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體驗性。幼兒的身心發展階段具有特殊性,教師需要選擇能夠易于幼兒理解、感知和接受的傳統文化內容,不能超越幼兒主體的認知能力。而且教師不能簡單地進行理論說教,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一定的故事活動或游戲活動相結合,這能夠讓幼兒在故事活動或游戲活動中慢慢體會其中精髓,逐漸理解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深刻思想。
教師要注意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持續性。教師要能夠持續不斷地對幼兒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長期為幼兒提供良好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以及品德培養,豐富幼兒的日常學習體驗,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徑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深刻的教育意義。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成為幼兒思想品德教育的寶貴資源,教師要開展多元化和趣味化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一)借助文化建設開展活動
幼兒園內是教師對幼兒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環境,因而教師要著重利用墻壁、宣傳欄、雕塑、走廊、掛圖等進行主題建設,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墻壁和宣傳欄進行傳統節日教育和民間習俗教育,將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的介紹根據幼兒園內墻壁和宣傳欄的實際面積大小進行合理編排,把各個傳統節日的具體時間、文化內涵、民間習俗、娛樂活動等節日內容一一展示,幫助幼兒全面了解傳統節日的主要內容。
幼兒園內的文化建設活動可以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為幼兒創設一個主題化、體系化、特色化的人文環境,滋養幼兒的身心。例如,教師可以把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廣泛滲透到幼兒園內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如借助戲劇藝術、繪畫藝術、石刻藝術、木雕藝術、編織藝術、蠟染藝術等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元素,建設文化氣息濃厚的幼兒園環境。教師還可以利用精彩的圖畫和簡要的說明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認知效果。由于幼兒的識字量并不大,教師要注意言簡意賅,不能長篇大論,要以圖畫展示為主、文字說明為輔。
(二)借助游戲開展活動
受幼兒年齡發展特征的影響,教師抽象的說教無法收到良好的實際效果。而游戲活動恰恰是幼兒獲取信息、積累知識、主動探究、積極合作、快樂交流和健康成長的有效方式,教師借助游戲活動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遵循幼兒發展規律,發揮幼兒主體性作用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扮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角色。教師可以在角色游戲過程中設計加入“為爸爸送一瓶礦泉水”“為媽媽拿水果”“為爺爺捶捶背”“為奶奶拿老花鏡”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體驗,培養幼兒尊老愛幼、勤勞、負責任等傳統美德。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把“為家人洗腳”當作角色游戲的延伸回家實施,以此引導幼兒積極踐行優秀傳統美德,在實際行動中深度感知傳統文化的精髓。
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趣味性的游戲情境,促進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例如,在開展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節日活動時,教師可以創設“元宵喜樂會”的趣味游戲情境,讓幼兒穿著喜慶的服裝,進行猜燈謎的游戲。教師還可以利用道具開展“湯圓向前沖”的游戲,讓幼兒小組合作在教室內“搭橋”,然后再讓小組成員扮演的“湯圓”順利過橋,就可以獲得元宵花燈的獎勵。幼兒在游戲中既體驗了元宵節的氣氛,又享受了和同學歡慶傳統節日的快樂。再如,在開展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節日活動時,首先,教師可以給幼兒講授端午節的有關背景知識和有關屈原的事跡。然后,創設趣味性的游戲情境,開展“賽龍舟”的活動。教師提前用紙箱制作“龍舟”,讓幼兒進行分組比賽。在“賽龍舟”的過程中,幼兒必須手腳協調,步調一致地前進,而且每個幼兒的手都不能松開,最快到達終點的小組獲得冠軍。最后,幼兒在游戲中體驗了端午節的節日意義,提高了集體意識。
(三)借助繪本閱讀開展活動
繪本閱讀既有簡單的文字說明,也有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圖畫展示。繪本閱讀是幼兒課后放松的有效方式,能夠讓幼兒在休閑娛樂中獲得寶貴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滋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繪本閱讀活動的有效結合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具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的文化熏陶。
例如,教師在組織繪本閱讀活動時可以對繪本的內容進行主題化構建,積極選擇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密切關聯的繪本閱讀材料。如,表現仁愛類、誠信類、禮儀類、孝心類、家國類、正義類、榮辱類、規則類等內容的繪本。教師要按照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選擇地為幼兒的繪本閱讀活動提供更多量身定做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滋養,還要把傳統神話故事、歷史名人等趣味元素融入其中。
繪本閱讀材料以其趣味性、文學性、藝術性、教育性與實效性,讓幼兒在豐富的畫面中能夠獲得更好的傳統文化學習體驗,深刻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汲取傳統文化的力量。
(四)借助經典故事開展活動
幼兒不僅喜愛游戲活動和繪本閱讀活動,也特別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把經典故事的欣賞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借助經典故事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大量關于歷史名人、民族英雄、神話傳說等故事資源,教師可以把這些寶貴的教育資源應用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中,利用本土化、特色化、正面化的教育資源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文化滋養。
例如,教師可以把《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具有較高教育價值的故事講述給幼兒聽。教師要利用這些內容豐富的經典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挖掘經典故事中謙讓、分享、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傳統美德;弘揚經典故事中抗爭精神、奉獻精神、開拓精神等正能量;用經典故事中蘊含的精華滋養幼兒的精神世界,給予幼兒正向的啟發。
為了提高經典故事活動的實效性,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經典故事,進行自學、自編、自演,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落到實處。教師更可以組織幼兒參加“經典故事大比拼”活動,讓幼兒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一個個經典故事講述出來。幼兒在集體參與、共同講述、互相分享中感悟經典故事中的深刻教育意義,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五)借助美工操作開展活動
美工活動是幼兒接觸美工、感悟藝術和接受美育的學習認知進階過程,通過美工活動完成的個人作品就能夠成為幼兒進行傳情達意的情感載體。教師可以在美工活動的過程中融合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幼兒進行美工活動的目的性、針對性和表達性。也就是說,幼兒的美工活動不再是簡單的個人技能訓練活動,而是可以為家人、為同學、為朋友等人制作禮物的情感表達過程。
例如,尊老愛幼是對幼兒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核心內容,教師可以在美工活動中滲透和培養幼兒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長輩的孝心,引導幼兒學會表達、學會關愛。教師可以把“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引入課堂,準備鉛活字版、拓包、滾刷、墨水、宣紙等物品,讓幼兒動手用把墨水涂刷在鉛活字版上,再用宣紙覆蓋,之后用拓包捶打紙張,拓印出一首古詩送給辛苦工作的爸爸媽媽。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在母親節組織幼兒為媽媽、奶奶、外婆在美工活動中精心制作一份非常特別的愛心禮物,如制作賀卡或者制作剪紙等手工藝品;教師可以讓幼兒在父親節為爸爸、爺爺、外公在木工區角中制作禮物,如制作一雙筷子、一根拐杖、一個筆筒、一個儲物盒等;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家人過生日的時候,制作“紙質皮影”并進行表演,用一個小節目送上自己的心意和祝福。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在炎熱的夏天,制作一把小扇子送給爸爸媽媽,等等。
教師要讓幼兒從關愛身邊最親近的家人開始,慢慢學會關愛同學、關愛朋友,學會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感恩之情。
結語
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幼兒抓起,教師要足夠重視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積極借助文化建設、游戲活動、繪本閱讀、經典故事、美工活動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付出更多努力,為幼兒的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本土化和特色化的教育滋養,加速幼兒的全面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給幼兒播下文化的種子,讓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幼兒心中生根發芽,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蔣煜.淺議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1):122-123.
[2]范從月,陶金玲.文化生態學視野下的幼兒園傳統文化課程建設[J].早期教育,2021(04):45-49.
[3]王瑞.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與方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1):61-66.
[4]董亞力.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思考和探索實踐[J].山西教育(幼教),2020(12):4-6.
[5]周愛萍.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的發展與反思[J].河南教育(幼教),2020(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