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東
摘 要:在當下的素質教育目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尤其從學生長遠發展來看,閱讀能力影響很大,與學生綜合素養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真正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才能使其在閱讀時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教無定法,小學語文教師要側重深層次地挖掘閱讀教學的不足,從培養興趣出發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熏陶學生的閱讀素養,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言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而切實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
引言
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教育教學不能僅僅依靠單純的“灌輸講授式”教學方案,進行語文閱讀知識內容的機械記憶。加強小學語文閱讀的實踐創新,此措施的實行至關重要,既能幫助學生有效培養學習能力和思維想象力,使學生利用更適宜的方式對語文閱讀加強理解,還能使學生實現教學目標要求。教師要能科學合理地結合教材內容積極地開展小學閱讀教學活動,以趣味性、創造性、生動性的閱讀活動來吸引和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一、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
明確且有效的閱讀目標是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前提,也是保證閱讀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重要因素,更是促進學生有目的地閱讀,避免閱讀活動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基礎。首先每一節課教師都有明確的目的,告訴學生這一節課要學會的知識點是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從而得出最終結果,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這個過程中,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學生沒有想出來的問題但是其他同學想出來了給出提示,然后通過思考也可以得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最后由教師作為引導,讓學生總結這一節課的內容,在每周的課程結束后總結一周的學習內容,做知識框架圖,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理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
(一)創建閱讀氛圍
良好閱讀氛圍作為閱讀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條件。教師除了需要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還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日常閱讀環境氛圍。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劃分一個區域作為“讀書角”,讓熱愛閱讀的學生能在這里進行日常課外閱讀。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其他類型的實踐活動,如詩歌朗讀比賽、語言知識競賽、主題辯論賽以及演講比賽等,激發學生的閱讀潛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不斷拓寬視野,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從而提升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與自身文化素養。在多種閱讀活動的配合下,班級的閱讀氛圍就能自發形成,學生也能夠在自覺和積極的閱讀氛圍中獲得自我提升,逐步完善自身的語文知識體系。
(二)創設故事情境
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無法長時間保持參與教學的興趣,課堂開始時的導入部分是教師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注意力的關鍵時間點,應抓住這一時間節點,再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聽、講故事,是小學生的最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課導入環節,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以聽故事的形式開展學習,幫助學生在閱讀學習的初期就快速進入到課程內容氛圍中,促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文本內容充滿興趣,從而在正式教學過程中保持專注、集中的學習狀態。
(三)引入趣味閱讀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閱讀邏輯思維、發散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學生在不斷的閱讀教材學習、訓練中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二是通過對語文閱讀課程原有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創新,引入更多具有趣味性、交互性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深化學生對閱讀教材、文章思想內涵、寫作技巧、情感表達的理解。教師應采取多樣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先回顧上一節語文閱讀教材學習的內容,提出與本節課相關的思考問題,再進行課內外語文閱讀知識內容的搜索、整合與講解,引導學生思考生字、詞匯、句子結構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課文框架結構的主要特征,促進學生在理解和掌握閱讀文本的同時,厘清其閱讀課程學習的邏輯思維。
(四)開展批注式閱讀
學生閱讀過程中針對于文章中重要的詞、句、段落結構、思想進行深入思考、分析,并通過批注的方式在文章中標注出相應的符號或解釋,這就是批注式閱讀。通過有效的批注來支撐后續的深化理解學習。批注式閱讀不但能突出強調學生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性思維,促使學生獨立思考文章傳達出的中心思想和價值觀念,同時逐步找到符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結合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批注式閱讀學習模式,盡可能幫助學生將枯燥乏味的閱讀過程簡便化,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
(五)融入拓展知識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入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增強閱讀內容的層次性和多樣化,既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了解到更豐富的語文知識,增加知識積累,也用多樣化的知識來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學生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覺地展開生活觀察,在觀察、思考、探索、歸納中豐富了自身的知識結構,從而取得了在生活中學,在學中生活的良好教學效果,打造出集生動性、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的高效閱讀課堂。
(六)有效滲透文化元素
當前,素質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突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融入文化元素,去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以此來實現素質教育目標。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名著的篇目,如《草船借箭》《景陽岡》,都是我國經典名著中的精彩篇目。因此在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講解其文化常識與背景故事,像《草船借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普及三國時期孫劉兩家共同抵抗曹操的背景故事,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才會更容易理解,尤其是文章內容中所蘊含的含義。
結語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但是,在閱讀教學的具體過程中,存在許多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小學教師應提高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理解,積極開展實踐創新,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促進其價值的充分利用。
參考文獻:
[1]楊永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2021(43):165.
[2]楊治寧.關于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0):17-18.
[3]王引弟.小學語文創新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4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