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坤
摘 要:在我國教育革新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當前在教學中,教師除了關注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度之外,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只有在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之后,才能夠完成更為高效的學習。而就現階段而言,網絡環境呈現出了一種復雜、多元化的現象,所以對于學生的健康心理形成也有可能會造成一些影響。由此,本文就著重探討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職;心理學教學;心理干預策略
在現階段的高職院校中,學生心理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在我國,本身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學生心理問題是教師不可以忽視一部分內容,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情況,采用不同的措施來解決學生所存在的不良心理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研究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經過研究發現,就高職學生而言,其實他們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同的心理問題。第一點就是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態可能不夠積極。對于很多高職學生而言,它們進入高職院校的原因可能是迫于就業需要來學習門技術。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很多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強烈,甚至是由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在選擇專業的過程中,可能會盲目地聽從他人的建議,在這種情形下,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發現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不相匹配。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學習動力會逐漸喪失,對于教學的排斥感會明顯增強,進而導致學生就會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非常消極的狀態,產生了明顯的厭學心理;第二點是在現階段的高職學生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比如在現代社會,其實我國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時代,除了教師可以運用一些教學手段來進行創新之外,學生也擁有了更多可以利用的一些學習資源。在學生利用網絡技術去獲取資源的過程中,他們有可能會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侵擾。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可能會接觸到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對于學生的成長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二、探究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
本身高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不夠成熟的階段。因此,在現階段的高職心理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多種的教學干預策略來守護學生的健康成長。就現代的網絡環境而言,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但同時也為現代心理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實施環節可以嘗試利用網絡優勢來進行全新的心理學教學模式調整,提升教學成效。
(一)立足學生情況,采用現代化教學模式
在之前的高職心理學教育實施過程中,可能很多教師一般都是直接在課堂上來為學生講述一些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并且引導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保持比較樂觀積極的態度,在教師一直在采用理論灌輸模式的前提條件下,很多學生對于相關學習的內容不夠深刻,甚至他們會對教學逐漸產生排斥感。在這種情形下,反而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現階段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環節,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比如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他們非常喜歡現代的互聯網技術,認為互聯網技術的出現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滿足自己的多元需求。因此,在現階段的高職心理學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現代網絡技術來組織教學,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為他們導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并且在導入內容的過程中,教師不是簡單地將所有知識融入在視頻里面,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關注視頻內容。在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除了為學生導入一些基礎的微課視頻內容之外,教師要結合在在教學中所提到的一些心理學內容引入相關的一些教學案例,借助學生在生活中能夠了解的或者是一些時事熱點內容來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從中去挖掘更多與心理學更多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客觀地去看待不同的問題,有效地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不同心理問題。
(二)發揮網絡優勢,進行有效干預
對于很多教師而言,其實他們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最為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多教師雖然一直在組織教學,但是教師對于學生的個人情況了解不夠透徹,甚至是很多學校教師并不知道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因此,在現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為了進一步解決學生所出現的一些不良心理問題,教師可以有效地發揮現代網絡技術的實際優勢。比如教師在現階段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教師可以嘗試不同的教學措施。如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向人進行傾訴,所以有時候可能會在網絡上去發泄自己的情緒。比如有些“鍵盤俠”的出現就是因為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在網絡上隨意地攻擊他人來發泄自己內心的負面情況。為了避免有些學生利用網絡去做一些對自己成長發展不好的事情。在現階段的心理干預環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發泄平臺。比如在進行心理干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技術人員的輔助之下建立一個情緒宣泄信息平臺。在平臺內,學生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去描述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難或者是自己的一些負面情緒,其他的學生或者是教師可以隨時以一個幫助者的角色來對其進行引導和關心,讓學生能夠在得到更多鼓勵和支持的前提條件下能夠漸漸地擺脫自己內心的負面、消極情緒。并且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學生,教師還可以利用相應的信息技術平臺來發布不同的問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問卷回答情況來了解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或者是經常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在后續的心理學教育環節中,能夠及時地對其進行引導,確保目前的教學實施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網絡環境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不同的信息,但同時,在網絡環境下,為教育改革也帶來了新的契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完全可以利用不同的網絡方式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互聯網資源的輔助之下來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且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不同問題,保持更為樂觀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守護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韓桂芬. 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探究[J]. 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 2021, 5(4):2.
[2]李紅梅. 基于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2):1.
[3]張訊. 網絡環境下高職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干預策略創新研究[J]. 中國培訓, 20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