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是一門對學生行為規范進行合理引導的學科。道德與法治教學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提升學生的道德水準和法治素養。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深學生對法治觀念及道德準則的了解,促進其品格的發展與完善。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道德與法治
引言
道德對人的成長與發展非常重要,教師必須重視小學階段的道德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必修課程,在德育過程中融入核心素養發展理念是教育發展的迫切需求,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積極的思想情感和正能量的影響下,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借助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現狀
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道德啟蒙教育,是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能幫助學生接觸更多的道德思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行為觀念。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使他們逐漸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互動,獲取更多的正能量元素,在面對具體事件的過程中,能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和評判能力。當前教師和家長都非常重視學生的量化成績,沒有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入貫徹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導致某些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好,但是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交際水平,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現階段,小學生要想深入理解道德理念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在有效的方式下更好地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培養良好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于一個人的發展具有長期意義。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低,可塑性極強,好的行為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相反,不好的行為習慣也會為其日后的發展埋下隱患,學校教育必須重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國家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視程度,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養成熱愛勞動、誠實守信、珍愛生命等良好習慣,這些習慣會在學生心中產生一種強烈的信念感,促使其對自身品格進行完善。在學習“班級生活有規則”時,學生能夠初步建立起遵守規則的意識,學會遵守不同的制度要求,做一名有道德、有紀律的學生。總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素質不僅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體魄,還需要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很多家長與教師常常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他們的心理訴求,如一些學生無法面對失敗和挫折,間歇性地感到煩惱沮喪等。因此,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充分體現出國家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開開心心上學去”“手拉手交朋友”等相關課程主題的設置,從社會生活中提取素材,增進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理解,促進其良好心態的形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其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給予心理疏導,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適當幫助。此外,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適當地批評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但過多地批評會造成學生一定的心理問題。所以,當學生取得進步時要多對其進行表揚,面對學生的失誤也要予以鼓勵,給學生最積極的心理暗示,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展和良好心態的養成。教師也要建立起和學生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形成學校與家庭的合力,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學校應大力開展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引導和幫助,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創設模擬活動情境,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道德與法治學科具有比較強的目的性和實踐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從日常生活中提取信息,在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下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素養,保證學習的質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特別是活動情境的創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該方法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諸多因素影響,教師想要把每個場景都引入課堂教學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活動情境的設計中引入模擬活動情境,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這樣不僅可以節約資源,減少不必要的精力付出,還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靈活。例如,在“小鬼當家”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和核心內容創設模擬采購的活動情境,把教室布置成超市,而學生則擔當采購員。同時,在教學中用多媒體課件補充商品超市的圖片,在模擬情境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綠色食品、QS標志等。在這樣的模擬活動情境中,學生的生活技能可以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能夠對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核心主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課程教學質量可以得到保障。總之,教師可以通過現實生活和活動情境的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以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環境為背景,順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趨勢,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更多的創新教學理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利用多樣化途徑整合教學資源,以創新的態度和新鮮的思想傳授理論知識,更好地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深刻的感受;指導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養提升到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和炳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活動情境創設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5):77.
[2]沈婧婧.小學德育課程情境的創設價值: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策略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8(1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