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世界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其中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自喻,而英語閱讀素養對學生外語知識的輸入和應用至關重要。面對海量的英語閱讀資源,新課標開始倡導學生進行同主題背景下的群文閱讀,但是當前缺乏從第二語言習得的相關背景和理論探索學生英語群文閱讀的研究。因此本文將基于Krashen的第二語言習得相關理論對英語群文閱讀對學生二語習得中的意義、學生英語群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給出相關指導建議。
關鍵詞:Krashen;二語習得理論;群文閱讀;英語教學
1. 引言
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閱讀理解,因此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過程的實施在語言習得中十分重要。新課標背景下群文閱讀被越來越多教師應用在閱讀教學,為了高效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本文作者基于美國著名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最具影響力的二語習得理論,結合自己對假說的理解,將對當前學生英語群文閱讀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給出相應建議。
2. 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閱讀教學模式,它是基于Krashen在1981年首次提出的窄式閱讀概念所創設的適合中國外語界教學的一種閱讀教學策略。張世欽(2019)認為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一個或一類議題選擇相關聯的多個文本組織學生集體建構學習,學生通過閱讀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作品有助于他們多次接觸近似的背景知識、詞匯詞組、語法結構及語篇話題,這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閱讀難度,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既往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也表明群文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閱讀興趣和詞匯量。
3. 二語習得理論及它對語言習得的作用
Krashen(1982)的二語習得理論又稱監控理論,它包括五個部分:習得-學習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情感過濾假說和自然順序假說。首先,習得-學習假說中,Krashen提出“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是兩個獨立的體系。Slabakova(2021)認為語言習得是一種潛意識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關注“與意義的言語行為”而非“目標語是以何種形式組織起來的”。其次,監控假說揭示出“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這兩個獨立的系統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前者的“語言習得系統”是溝通交流中我們知識的主要來源,而后者的“語言學習系統”只是幫助規劃和編輯溝通內容的工具,起到調控和監督“語言習得”系統中語言輸出的作用。輸入假說同時又被稱為理解假說,它可以解釋第二語言是如何被學生習得的。另外,情感過濾假說主要處理二語習得過程中的情感因素。
4. 二語習得理論對群文閱讀的指導價值
Krashen認為學生只有理解了新知識(例如詞匯或句子)所承載的信息才能真正實現二語習得,因此學生的二語習得內容源于它們需要在一個可理解的語境下多次重復出現,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加強學生內化習得。
首先,二語習得理論強調了語言輸入的可理解性,即學生語言習得成功發生的一大條件是可理解性語言知識的選擇和輸入。群文閱讀強調了“理解”在學生語言習得過程中的重要性,同時這也為“可理解輸入“提供了可能性。Krashen提出“i+1”可理解語言輸入的原則,其中i指學生當前的語言能力和水平。 Ortega(2014)提出如果語言輸入的難度比學生當前水平高得多,即語言輸入難度是“i+2”,那么學生將不會接收到可理解輸入;同時如果語言輸入的難度與學生當前水平無差甚至略低,即語言輸入難度是“i+0”,那么學生也將無法獲得可理解輸入從而習得語言知識。劉道義(2018)指出群文背景下同一種主題、同一寫作風格、同一作家文風等多篇文章可以增加主題詞組的重復、背景知識的相關性,這將有助于降低背景知識給學生帶來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理解速度、優化學生理解。
其次,二語習得理論提出充足語言輸入的必要性,并指出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產生的主要條件。學生要建構新的語言知識,僅僅只是閱讀單篇短文或者依靠習題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而需要不斷地閱讀刺激和練習才能真正實現知識內化,并且Lehman(2007)認為這些閱讀輸入應該是既有趣又有一定聯系的。只有在學生感興趣的、與之相關的語言輸入過程中才能最高效、最大程度完成語言習得。
最后,二語習得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指出學生的情感因素對第二語言習得也有影響。不同的情感因素在語言習得過程有過濾作用,消極的、負面的語言學習態度將會對語言輸入存在較強的過濾作用。其中影響語言習得的最常見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自信心、焦慮等情緒因素。學習動機是一種積極的意識和心理狀態,屬于內部驅動力。魏清(2020)認為自信來自于學生對自身知識和能力水平的綜合評價,因此自信者在語言習得上可能取得更大進步。
5. 總論
群文閱讀的“群”并非是將“單篇”的文章簡單組合在一起閱讀,選文是否恰當,是引導學生產生高階思維并最終達成共識的關鍵,同時也是有效教學和高效學習的基礎保障。教師在組合文章時,應以文章的真實性、經典性、趣味性、時代性等為基準,語篇類型多樣、文本體裁各樣、群文話題線索豐富,足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究?;谧匀豁樞蚣僬f,選文要注重互文性、整合性和規律性。文本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闡釋中心話題,而不是同一層次的簡單重疊,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從不同角度認識和理解語篇話題,自然而然地建立起知識脈絡和體系。吳金花(2013)提出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也會幫助學生的語言習得,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家長可以一起營造共讀的環境。課堂內外可以調整桌椅位置,以小組圈坐的方式替代傳統前后排的座位設置,增加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在新課標背景下具有較強的英語教學實踐價值,二語習得理論可以指導教師恰當進行選文、語言輸入和教學,幫助學生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優化學習效果,使群文閱讀更高效地發揮作用,實現語言學有效指導語言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康紅兵.2020,主題引領的“1+N”英語拓展閱讀[J].教學與管理(19):50-53.
[2]羅禹濤.2021,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7):59-61.
[3]李呂梁.2018,論Krashen二語習得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38(33):58-59.
[4]劉道義.2018,談英語學科素養——思維品質[J],課程.教材.教法(08):80-85.
[5]魏清.2020,克拉申“監控理論”與我國英語教學的背誦策略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S1):87-89.
[6]吳金花.2013,克拉申理論在優化大學英語教學語言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S1):111-112.
[7]邢佳.2011,二語習得理論下雙語教學環境的優化[J].教育與職業(23),123-124.
[8]楊琳.2021,基于單元主題的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05):55-58.
[9]張世欽.2019,分級群文閱讀及其核心特征[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0):6-11.
作者簡介:
楊姣,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西安市,710062,碩士,學科教學(英語),英語教學。222E2792-80D5-4330-B573-CC79988104B3